Ⅰ 霜降時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健康小知識
霜降養生注意事項最新
霜降到來之後,天氣會越來越冷,而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也應該要對生活起居及飲食等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霜降養生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准備,預防感冒。
保健專家特別提醒,秋天人體皮膚易乾燥、脫屑,貼身衣服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並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此時節,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賴床貪睡。對此,保健專家解釋,早晨卧室中積蓄著肌體一夜排出的廢氣,空氣污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長期下來,人體體質會變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時節要避免賴床不起,宜早睡早起,養成規律。
霜降節氣養生常識:飲食
中醫認為,霜降應淡補。因此在霜降時節飲食應盡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同時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補物則逃不過秋天最肥碩的鴨和鮮香的羊肉,煲湯時最好還要加上黨參、當歸、熟地和黃芪四味中葯,各有益處。
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葯有沙參、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參、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參、白術、人參、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葯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葯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葯、南瓜、蘿卜、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霜降節氣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預防秋燥:秋季風干物燥,如果此時不注重養生保健的話,燥邪就會損傷人體津液,其症狀為唇乾、鼻干、口乾、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肌膚乾燥甚至會出現皸裂。秋燥吃什麼好?為了預防秋季帶來的秋燥現象,日常生活中應當多食用一些芝麻、蜂蜜、銀耳、葡萄、梨、香蕉和新鮮的蔬菜等柔潤食物。另外,還要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能養陰,利用早起的時間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樣不僅能舒心養肺,還能保證肌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預防濕邪:健康養生專家指出,進入霜降節氣後,就應該預防濕氣陰邪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了。因為濕氣陰邪會困傷脾陽使身體發生水腫或腹瀉現象,如果秋季脾受到濕氣的侵害,那麼到了冬季,一些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就容易復發。因此,此季節預防濕邪尤為重要。專家提示,秋季養生多食用一些袪濕化滯以及和胃健脾的食物,比如蓮子、冬瓜、蓮藕、山葯等。
三、預防秋郁:為什麼秋天容易傷感呢?霜降過後,小草開始枯黃,樹葉開始飄落,凄風慘雨的。此時人們會因為季節的變化而變得憂思起來,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抑鬱症,會出現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鬱不樂等不良情緒。
秋天情緒不佳時如何處理?專家提示,為了預防秋郁,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多食用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豆類食品等。經常參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登山等,多與人交流溝通。大家不僅要明白溝通的重要性,而且還要掌握溝通的技巧。
Ⅱ 麻仁膏面膜可以天天用嗎
面膜建議你不要每天都用,可以一周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