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試是什麼
為什麼要做皮試?
皮試是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某些葯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如青黴素、鏈黴素、細胞色素C等,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甚至可導致死亡。為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規定一些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陰性的葯物可以給病人使用,皮試陽性的則禁止使用。
哪些葯物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葯物有青黴類、頭孢菌素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類、博萊黴素、二性黴素B、磺胺類、吡哌酸、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安乃近、復方阿司匹林、復方氨基比林、水楊酸鈉、保泰松、嗎啡、哌替啶、尼可剎米、普魯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氨茶鹼、咳必清、復方氫氧化鋁、安絡血、酚磺乙胺、右旋糖酐、對氨基水楊酸、奎寧、酒石酸銻鉀、可的松、促皮質素、黃體酮、縮宮素、胰島素、鏈激酶、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水解蛋白、維生素B1、B2、B6、B12、C、K、肝素、抗毒血清、類毒素、疫苗、硫代硫酸鈉、硫酸鋇、碘造影劑、鴉膽子等。
哪些葯物需要做皮試?
並不是所有容易過敏的葯物都需要做皮試,需要做皮試的葯物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按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葯物;一類是特定情況下才需要做皮試的葯物。
必須做皮試的葯物還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常規皮試葯物,包括青黴素類(注射和口服劑型)、鏈黴素、結核菌素、皮傷風抗毒素血清、鹽酸普魯卡因、細胞色素C、有機碘造影劑、門冬醯胺酶。無論葯品說明書中是否說明要做皮試,這些葯物在使用前必須做皮試。另一種是容易過敏的葯品,而葯品說明書中又要求做皮試的葯品(非常規皮試葯物),這類葯品目前在我院臨床使用的有:中諾嘉林(頭孢噻酚鈉;力芬也是頭孢噻酚鈉,但說明節沒有要求做皮試)、清開靈(凍乾粉針)、益替欣(頭孢替唑鈉)、糜蛋白酶、維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過敏體質者需做皮試)。
關於頭孢菌素類葯物的皮試問題
頭孢菌素類葯物臨床應用廣泛,頭孢菌素類葯物臨床應用廣泛,頭孢菌素類的過敏反應較青黴素少得多,但靜注和口服頭孢菌素均可發生過敏反應,嚴重者還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喉頭水腫,甚至窒息死亡。關於頭孢菌素類葯物應用前是否需要皮試,長期以來始終存在爭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目前國內醫院對頭孢菌素皮試問題有3種做法:1.要求使用頭孢菌素注射液前用該葯稀釋液作皮試,或統一採用頭孢噻酚鈉或頭孢唑啉鈉配製皮試液,陽性性不再使用;2.使用頭孢菌素注射前,仍以青黴素皮試為判斷依據。凡青黴素皮試陽性者原則上不用頭孢菌素,若過去僅有過敏皮疹反應而病情又確屬需要應用頭孢菌素類,可進一步做頭孢菌素皮試;3.由於頭孢菌素類葯物過敏反應發生率明顯低於青黴素類葯物,所以臨床上多不作皮試,對一般青黴素過敏者也可慎用。
過敏反應的發生與抗生素內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於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學結構(即抗原決定簇),其中青黴素的致敏原為β-內醯胺環,頭孢菌素的抗原決定簇除了β-內醯胺環外,還與其形成的以R1側鏈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關,兩者均可引起過敏反應。研究表明,青黴素類、半合成青黴類與頭孢菌素類之間的交叉過敏反應相對較弱。一般認為青黴素過敏者只有5%~10%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而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者大部分對青黴素過敏。同時,各種頭孢菌素類葯物之間也並非完全交叉過敏。此外,頭孢菌素類引發過敏的機制除了葯物本身的結構外,還與生產過程中混入的雜質蛋白及其聚合物有關。因此,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以及不同廠家生產的頭孢菌素類葯物的致敏性也不完全相同。
由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抗原的多樣性(葯物分子、分解物、聚合物、雜質等)和抗體的不均一性。用青黴素做皮試並不能測出對所有的頭孢菌素類有特異免疫反應的個體,對青黴素不過敏者可能對頭孢菌素類葯物過敏。若僅據青黴素皮試陽性,就簡單地停止應用所有頭孢菌素類葯物,將使許多患者失去及時治療的機會。反之,對青黴素皮試陰性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葯物,亦難以保證絕對的安全。
鑒於頭孢菌素類葯物的自身特點,以及使用中存在嚴重過敏反應的可能性,頭孢菌素葯物的皮試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除說明書要求外,頭孢菌素類葯物用葯前皮試不必列為常規,僅限於過敏體質的患者。因此臨床應用葯前應仔細詢問患者是否過敏體質,包括有無葯物過敏史、食物過敏史以及過敏性疾病史等;2.如患者確系過敏體質者,用葯前宜做頭孢菌素皮試。由於不同葯物其致敏原各不相同,皮試液應採用原葯物,而不應採用青黴素或其他頭孢菌素類代替;3.皮試液應由該頭孢菌素(同批號)配製。皮試方法和結果判斷可參照青黴素的判斷標准;4.確實具有對某種頭孢菌類葯物過敏史的患者,原則上不宜再使用頭孢菌素葯物,或盡量選用側鏈結構差異大的其它頭孢菌素,在用葯前應做該葯的皮試,皮試陰性者也需嚴密監測,做好葯物過敏的搶救准備;5.對青黴素過敏者予以頭孢菌素治療時,不宜採用靜脈推注,首次給葯初始階段宜緩慢滴入,觀察確無嚴重過敏反應再繼續給葯;以盡可能減少過敏反應的危害;6.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皮試有時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在頭孢菌素注射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置過敏反應。
B. 嬰兒面霜什麼時候開始用
嬰兒面霜秋天的時候就可以用上了,讓寶寶的小臉一直軟軟嫩嫩的!
C. 抹防曬霜臉上過敏怎麼辦
我以前賣過化妝品,這種情況就是過敏,人的身體,尤其是過敏這方面,是隨時可能發生的,因為身體過敏大部分是你的自身原因,休息不夠,身體素質低,維生素缺乏,潔膚不及時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過敏。
已經過敏了,首先你注意潔面,不要用刺激性的,用修護的,或柔和的,然後用爽膚或柔膚水,千萬別用收斂水,決不能有酒精的,在有就是面霜,用保濕的,修護,柔潤的,這段時間不要用隔離類,防曬類的產品,要讓皮膚很好的恢復,在晚上時,不要用太多東西,潔面後用柔水,在 用些保濕美白的精華乳,記得一定要用,避免以後紅點留印,在輕搽一點保濕,這樣保持一段時間,會恢復的快些
另外也可以參看一下:
過敏現今是困擾美容業和醫療業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化妝品過敏是許多女性和特殊職業者碰到的問題,包括:口紅造成口唇紅腫、疼痛,染發劑造成的頭皮紅斑、水皰,防曬霜、祛斑劑造成的瘙癢、疼痛及色素沉著。過敏人群皮膚敏感,塗抹看似簡單的化妝品也會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有口紅、染發劑等,使用後即出現皮膚紅、腫、熱、癢、痛、起水泡等過敏症問題,非但找不到美的感覺,尷尬卻時常發生。
容易引起面部皮膚過敏的源頭:
1、花粉:在花粉傳播的季節,微小的花粉顆粒在傳播過程中會散布在空氣中,並隨著空氣的流動而四處飛揚,而其中的一部分會被人吸入同時被皮膚吸收。
2、灰塵:灰塵過敏是一種生活在灰塵中的微生物的過敏反應,是最常見的過敏。灰塵過敏包括棉纖、皮毛以及各種纖維,動物皮毛等等。
3、化妝品:最典型的化妝品過敏是香精過敏,而收斂水等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妝品也會對肌膚產生一定的刺激。其它如生化防腐劑、果酸等等都會對不同的肌膚造成不同的刺激。
4、食物:常見的是海鮮、芒果、果仁類食物會引起過敏。
5、葯物:青黴素、磺胺類葯物等,都可能引發皮膚過敏。
6、年齡:也許年齡的增長是肌膚敏感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人前些年的肌膚並不敏感,而這幾年卻變得敏感了。這是因為年輕健康的肌膚表面有一層弱酸性的皮脂膜,保持水分,以保護肌膚不受到外界侵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層皮脂膜卻不如以前的健康,以至於一些敏感物質容易入侵皮膚。
7、寵物:敏感性肌膚很容易因家養寵物的皮毛等而產生過敏現象。這種因寵物而過敏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貓狗等身上的油脂腺所分泌出的蛋白質,當寵物們舔毛的時候,這些蛋白質就沾到了皮毛上,而後散落到空氣中,又附著在人的皮膚上所引起。
8、季節變換:由於種種環境因素,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質便會大量釋放出幾乎遍布人體所有組織的化合物——組織胺,引起面部皮膚過敏
9、溫度變化:溫度忽冷忽熱,使敏感人群面部發紅、發燙。
10、紫外線照射導致面部皮膚過敏。
面部皮膚過敏致使某些女性,會出現全身皮膚奇癢、起疹塊和鱗屑、脫皮,發干、瘙癢、起紅斑等。面部紅白不一、斑駁陸離等過敏症,嚴重者甚至會產生過敏性面部紅血絲。
--------------------------------------------------------------------------------
常見皮膚過敏症狀:
一、換季性皮膚敏感
有些人每到季節轉換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皮膚過敏問題:發干、瘙癢、脫皮、起紅斑等。皮膚敏感與乾性皮膚有關,也和環境、氣候、年齡、食物、化妝品有關。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攝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魚蝦、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出現過敏症狀後,要立即停用任何化妝品,對皮膚進行觀察和保養護理。在此期間,不要用太熱的水洗臉,以避免刺激皮膚,同時注意防曬。
二、化妝品過敏:化妝品中的某些成分會引發皮膚過敏,對皮膚細胞產生刺激,使皮膚細胞產生抗體,從而導致過敏。若由於化妝品使用不當引起皮膚過敏,不能隨意使用治療一般皮膚病的葯膏,否則,會引起皮膚粗糙,起色斑,加重皮膚疾病。
三、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成人常見的瘙癢性皮膚病,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精神因素有關,如情緒激動、工作過度緊張、憂愁焦慮等,劇烈瘙癢為本病特點,多在搔抓後皮膚變厚,但界限清楚,無鱗屑。早期呈淡紅色,以後局部有色素沉著,好發於頸周、肘後、臀部及小腿側。
四、桃花癬
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臉上會冒出一些淡紅色、圓形小紅斑,癢癢的,還有點脫皮,由於常發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故稱之為「桃花癬」。
這種皮膚病在春季起病,夏秋後消退,主要症狀是臉上有一片片發白或淡紅色的圓形或卵圓形斑片,表面有細小鱗屑附著,有時會出現瘙癢。多見於面部,亦可見於上臂、頸和肩部等處。好發於過敏體質的人,還與風吹日曬過多、消化不良、維生素不足、皮膚乾燥、使用劣質化妝品等因素有關。不能亂用去癬葯,否則會加重病情。
自我護理:1、一旦患了「桃花癬」,不要用熱水燙或蒸面等方法來解癢,可用保濕性護膚品來緩解皮膚干澀感。
2、避免風吹日曬,停用劣質護膚品。
3、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酒類和海鮮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4、春季是易發病季節,要注意保持臉部皮膚的清潔衛生,外出回家後要立即洗臉,把皮膚上的灰塵和雜質清洗干凈
D. 皮試是什麼皮試怎麼做 需要些什麼葯物
就是看你有沒有對葯物過敏用的
E. 皮試是做內側還是外側
做皮試的部位,一般在前臂的內側皮下做抗生素的皮試,皮試主要是對於頭孢類的抗生素以及青黴素等葯物。因為頭孢類抗生素或者青黴素等葯物,尤其是國產的葯物,裡面主要致敏原是葯物之中的雜質。所以對於國產的青黴素或者頭孢類菌素輸注的時候,必須要做皮試,根據皮試的結果,再考慮是否能應用青黴素以及頭孢類抗生素。對於患者注射皮試之後,局部應注意不要用手擠壓或者摩擦,避免干擾皮試的准確性。患者應在皮試後的15分鍾內請護士觀察,看局部有沒有變紅以及有沒有紅腫,看患者有沒有超敏的情況。部分敏感的患者,少量的抗生素有可能誘發患者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所以對於此類患者,平常應注意預防,尤其是對於青黴素以及頭孢類頸素的葯物要注意隔離,避免接觸。皮試一般選擇前臂內側或者上臂外側(同時用多種病原作試驗時),把變應原注射在皮內成一個0.3-0.4cm皮丘,15分鍾後觀察反應。如皮丘沒有變大,無紅暈硬腫,即為陰性。如皮丘隆起,並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於1cm,或者紅暈周圍有偽足,並且有瘙癢,即為陽性。嚴重時可全身出現皮疹或者過敏性休克反應。另外還要注意假陽性反應,假陽性反應是由於稀釋液的刺激所致,皮丘不大,紅暈直徑小於1cm,此時應在另一側手臂作生理鹽水對照試驗。
F. 如何選擇靠譜的嬰兒面霜
一、如何挑選兒童面霜
1、選中口碑好的品牌,多聽聽周圍媽媽給寶寶使用某種面霜的效果
2、要看廠家,非專業生產兒童化妝品廠家的產品,最好不要購買。
3、接著要看產品說明,尤其要注意有無「皮膚過敏者慎用」等警示語句。這點對於過敏膚質的寶寶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4、要注意看保質期問題,盡量選擇新鮮點的日期,和選擇食物一樣,越新鮮當然是越好的。
5、仔細看面霜的成分,成分越單純越好,這樣對寶寶的皮膚刺激才會越小。
6、新產品剛上市先別急著買,因為你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新成分讓寶寶皮膚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如果上市一段時間,沒有什麼負面的說法再給寶寶使用也不遲。
7、選擇正規大型商場超市購買,同時注意再觀察細節,例如查看包裝中是否有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號,廠名廠址是否完整,包裝是否完好及印刷是否清楚等。以防買到假貨。這樣對寶寶的皮膚傷害就更大了
二、選擇什麼樣的面霜好
下面是我經常給寶寶使用的幾款面霜,我把面霜的成分,使用的效果,都列出來,你自己選擇一款適合你家寶寶的吧
1、郁美凈兒童舒柔滋養保濕霜50g 市場價:11元
主要成分:牛奶,羊毛脂,澳洲堅果籽油,透明質酸鈉
功效:滋養皮膚令肌膚嬌嫩水潤,鮮奶成分凝聚多種營養,令寶寶的皮膚倍感滋潤。
使用體驗:這是老牌子啦,我小的時候就用過,而且我家寶寶很小的時候臉上起濕疹擦過,還挺有效果的。但有人說能治濕疹,有激素,這個就不得而知了,沒有誰出來證明過啊,保濕還是可以的,但我覺得稍稍有點厚重感
2、孩兒面牛奶營養霜 30g*3盒 市場價: 35.1元
成分: 全新營養配方,蘊含天然牛奶、椰子精華及多種維生素
適合人群: 3~12歲兒童
味道比較香,保濕效果也是可以的,價格適中。
3、噯呵嬰兒多效保濕霜女嬰 30g 市場價:35元
主要成分:
金盞花花油,油橄欖果油,透明質酸鈉
產果:
植物配方,不添加香精色素和礦物油,富含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溫和保溫
使用體驗:
噯呵的霜也分男女寶,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必要啊,可能為了突出它的特色,更注重細節吧
價格方面稍微偏高點,但還是可以接受的,這是嬰兒的,但大點孩子用感覺也是可以的。這個看包裝及介紹都挺舒服,綠色的,突出純天然,味道淡淡的清香,感覺保濕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寶寶的膚質來選擇適合你家的寶寶的兒童面霜哦。
進口的推薦:加州寶寶金盞花面霜。國產的郁美凈兒童舒柔滋養保濕霜
G. 皮試操作怎麼做
皮試
皮試是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某些葯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如青黴素、鏈黴素、細胞色素C等,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甚至可導致死亡。
1定義
為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規定一些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陰性的葯物可以給病人使用,皮試陽性的則禁止使用。這些需要做皮試的葯物被稱為皮試葯物.皮膚試驗是藉助抗原、抗體在皮膚內或皮膚上的反應進行免疫學檢測的方法。根據反應機制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中合反應皮膚試驗,可觀察機體的體液免疫狀態;另一類為超敏反應皮膚試驗,用來檢測機體的超敏反應和細胞免疫狀態。錫克試驗是衡量人體對白喉易感性或免疫程度的一種皮試。方法是注射一定量的白喉毒素於受試者前臂屈側皮內。受試者如無免疫力,24~48小時,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直徑在1~2厘米者為陽性反應。相反,受試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體,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現紅腫,為陰性反應。此試驗除用來測定機體對白喉的易感性以外,還可檢測白喉預防接種後是否產生免疫力。其實質是毒素、抗毒素的體內中和反應。I型變態反應(見變態反應)皮膚試驗是變應原與特異性抗體IgE(免疫球蛋白E)在皮內進行的一種反應。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抗原,經注射或劃痕後,可在10~20分鍾內引起紅腫反應,如青黴素皮試,異種動物血清皮試等。本試驗陽性者表示對該抗原過敏
2准備工作
首先應當制備試驗用抗原,如有合格商品可直接購買。可以作為變應原的物質種類繁多,例如動物皮毛、家禽羽毛、鴿糞、昆蟲、蟎類、真菌、花粉、雜草、物理粉塵和各種食品等都可能成為變應原。不同抗原的制備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收集原料;②粉碎與勻漿;③脫脂與提取;④過濾與分離;⑤分裝保存。分裝保存之前應對提取產物進行鑒定。首先必須經過無菌試驗、急性毒性試驗和熱原檢查,保證提取產物無明顯的毒副作用;還要測定產物的蛋白含量,用凱氏定氮法或磷鎢酸沉澱法標定出總氮單位或蛋白氮單位。變應原的范圍很廣,難以做得完全,所以查找變應原需依靠患者的病史和醫師的經驗以將可疑范圍縮小,學樣成功的機會就大得多。一般醫院和衛生所都能做葯物過敏試驗,多在注射室完成;防疫部位在一些免疫接種之前有時也要做皮膚試敏;其餘的均在變態反應科或檢驗科的專門實驗室。實驗室應有專人負責,除具備各種專用試驗器材之外,還應備有意外搶救的葯品及設施。試驗部位應清洗干凈,嚴格消毒,以免皮膚的不潔物引起非特異性反應或感染。當皮膚患濕疹、感染、皮炎或外傷時不宜進行皮膚試驗。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抗組胺葯物者也不宜進行皮膚試驗。
3類型及方法
皮膚試驗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側,因此處皮膚較為光滑細膩,而且便於試驗操作和結果觀察。按正規作法,左右兩臂一側作試驗,另一側作對照。需要時也可選用上臂或背部皮膚。具體試驗方法可分為皮內試驗(intracutaneoustest)、挑刺試驗(pricktest)和斑貼試驗(patchtest)。
皮內試驗
將試驗抗原與對照液各0.02~0.03ml用皮試針頭分別注入皮內(不是皮下),使局部產生一個圓形小丘。當同時試驗多種抗原時,相互間至少間隔4cm,以免強烈反應時互相混淆結果。皮內試驗的敏感性比其他皮膚試驗高,所用抗原應適當稀釋,以免出現嚴重反應;當高可疑性抗原出現陰性結果時,應逐漸加大抗原濃度進行重復試驗。皮內試驗是最常用的皮膚試驗,應用范圍也很廣,幾乎各類抗原及各型反應都可用皮內試驗進行測定,只是不同類型的反應觀察結果的時間和判定結果的標准不所不同。
挑刺試驗
也稱點刺試驗或刺痕試驗。將試驗抗原與對照液分別滴於試驗部位皮膚上,用針尖透過液滴或在皮膚上輕輕地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膚但以不出血為度;1min後拭(吸)去抗原溶液。同時試驗多種抗原時,千萬注意不要將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以免出現假陽性。挑刺試驗主要用於型變態反應,該法雖比皮內試驗法敏感性稍低,但假陽性較少,與臨床及其他試驗的相關性較強。劃痕試驗(scratchtest)是挑刺試驗的一個變型,用三棱針或注射器針頭在皮膚劃一條或多條約1cm長的創痕。因為劃痕的輕重與長短難於掌握一致,故不常用。
斑貼試驗
將試驗抗原直接貼敷於皮膚表面的方法。試驗抗原為軟膏時可直接塗沫在皮膚上;如為固體物時可用蒸餾水混合或浸濕後塗敷於皮膚上;如為水溶液則浸濕紗布後敷貼於皮膚上。所用抗原濃度以不刺激皮膚為原則,塗敷范圍以0.5~1cm為宜。塗敷後蓋以油紙或玻璃紙,用紗布或綳帶固定;如有明顯不適感可隨時打開查看,並進行適當處理。斑貼試驗主要是檢測Ⅳ型變態反應,敏感程度雖然不太高,但假陽性較少,結果的可信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