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到底有沒有「河童」這種生物
河童
日本芥川龍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說日文原題為河童,指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兩棲動物,面似虎,身上有鱗,形如四五歲的兒童。作者在原題下注有:請讀做kappa。或可認為kappa就是河童。
日本的河童傳說
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個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現,由於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所以有很多的說法,比較常見的是: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在《百鬼夜行》《百物志》《萬鬼錄》《妖怪物語》……常常見的民俗書籍中都有記載。
河童的起源
傳說「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根據民俗學者石川純一郎的研究資料,河童傳說分布極廣,包括日本的東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關西的石川?富山縣、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北九州地方、九州的佐賀?宮崎縣以及奄美諸島和沖繩縣,依據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稱謂也不同。
共通點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KAPPA)。原本河童是水中的精靈,被當作是河神受到民眾的膜拜,也有一種說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
關於河童的起源,有以下兩種說法可供參考:
一、河童渡來說
河童的傳說,最早起源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上游,古時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戰國時代初期,在魏國鄴縣這個地方。每年雨季一到,河水暴漲泛濫成災,常常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和財產,當地的巫女以「河伯娶妻」為借口串通官員大肆斂財,並且必須犧牲掉年輕女子取悅河伯。直到鄴縣來了一位名叫西門豹的新縣令,才將「河伯娶妻」的迷信破除,後來提到「河伯娶妻」自然讓人聯想到以智取來抵抗暴政的故事典型。
「河伯」傳到了日本之後,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河童」。據說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頭目,帶領著河童一族從中國輾轉來到九州的球磨川雲仙溫泉一帶的地方住了下來。他經常率領著部下出現在村莊里,惹出許多麻煩,由於他擁有能夠將馬拉到河邊的怪力,所以村裡的人都敵不過他。知道此事極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討厭的猿將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訓了一番,從此以後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縣築後川。後來成為水天宮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戶之赤羽河岸有馬氏的宅邸,(久留米殿下)後來移到日本橋附近。
據說,加藤清正為了打敗九千坊,將河童引到會噴出硫磺氣的地獄谷去,不僅在河川里放毒,還把燒燙的石頭往水池裡丟,最後聚集了河童最討厭的山猿,群起攻之,九千坊因為硫磺的熱氣,使得頭上盤中的水逐漸消失,具有法力的他,總算束手就擒,只好求城主放他一馬,答應從此不再為害地方,這就是河童的傳說之一。(註:加藤清正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幼時曾跟隨豐臣秀吉將運,與柴田勝家殊死戰之時,展露其高超的武藝,在原之戰一役投奔德川家康,戰後成為熊本城的城市,以勇猛善戰和城堡建築聞名於世。)
二、河童人形化說
傳說江戶時代的左甚五郎、古代竹田的番匠以及奈良、平安時代的飛驒之匠,這些工匠們在建立神社寺廟或是建城的時候,流傳著一種咒術,將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然後把紙條塞進木頭的縫隙或是草扎的人形(即人偶)里,這個動作稱之為「叫魂」,據說建築物會蓋得更堅固牢靠。完成後不用的人形,就會被丟到河川里,後來這些受詛咒的人形,紛紛幻化成河童,到處作亂,對人畜產生威脅。另外,以陰陽師聞名的安倍晴明,他則以神靈寄附的紙人形(式神)來幫他執行工作,後來一些人因為對式神感到恐懼,安倍晴明只好把式神封在京都的一條戻橋下,據說河童就是這些式神的子孫。
和陰陽師使喚式神的道理一樣,術士們如果對受害者的名字、毛發或衣物作法,便可使人發病,甚至死去。並且還可以偷取他的靈魂精氣,使之為自己服務。中國清代也發生過「叫魂」的妖術事件:浙江省德清縣為了造橋工程,需要將木樁打入河底,於是石匠們就借用活人的名字寫在紙片上,貼在預備要做橋梁基座的木樁頂部,再用槌子大力敲下去,這樣會給大錘的撞擊添加某種精神的力量。由於木樁很難打到河底,倘若使用叫魂之術可使橋墩穩固持久的謠言四起,引起江南一帶的百姓極大的恐慌,人人自危,誓言要把散播妖術者處死,乾隆皇帝時代的地方官,費了好大的工夫才把擾亂人心的恐慌事件鎮壓下來。(可參考時英出版的《叫魂》)
河童的特徵
全身:身高大約60公分至1公尺高,體重只有45公斤左右,屬於瘦的體型,看起來像3歲至10歲的小孩模樣,長得像人也像猿猴。身上會發出臭味,並且有黏液,不容易捕捉,有的地方看到的河童據說全身長滿了毛。
手腳:手臂可以左右靈活地運動,如果被切斷,還會再長出來,再生能力很強,(被切斷的手臂可以製成跌打損傷的特效葯)手腳長得跟人一樣,不過特別修長,平時可以用來劃水,但只有四根指頭,手腳可以縮進龜殼中。
頭:披頭散發,頭部中央有一個圓盤狀的凹陷處,盛滿水之後力大無比,把水倒掉法力就會消失,有人說他的頭部是紅色的,也有人說是深藍色。
眼:眼睛是圓的,會發光,眼神很銳利。
鼻:鼻子像狗兒一樣突出而嗅覺敏銳。
口:長得像人嘴,也有的長得像鳥嘴,口腔上下各有四根尖牙,撕裂食物的速度相當快。
龜殼:背上馱著龜背一樣的甲殼。
屁股:據說有三個屁眼,不知道是用來干什麼? 一說可以噴氣從而獲得脫離水面的推力...
古代的日本,水神的形象被諸多地方的信仰所接受。後來等到人們不再信奉水神的時候,則逐漸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熟知妖怪河童的形象。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河童雖然在外觀上有些微的不同,其共同特徵則是頭上有個裝了水的盤子,若是盤里的水沒了,法力就會消失,聽說河童還喜歡找人玩相撲,或是偷摸人的屁股,是個喜歡惡作劇的妖怪。
河童身高大約一公尺,和小孩子的身高差不多,臉上長著鳥嘴,背上有甲殼,為暗綠色的保護色,非常堅硬,可以說刀槍不入。指間有蹼,能在水中以驚人的速度游泳,據說上了年紀的河童,便能擁有神通,可以用心電感應來洞察人心裡的想法。
中國古籍中的河童
對中國人來說,河童就像是水鬼一般的生物,根據古書《幽明錄》上的記載這種生物名叫「水蟲」,又名「蟲童」或「水精」,裸形人身,身長大小不一,眼耳鼻舌唇皆具,頭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則無勇力。日本民俗學家考證的結果,該生物應該就是愛國護稅的河童。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在《山島民譚集》里也寫過一篇「河童駒引」(河童把馬拉進河裡的傳說)的研究,說它的形體像青黑色的猴子,手腳似鴨掌,頭頂凹陷處像頂著一個碟子,無論是水中或是陸地上,只要碟子裡面的水不幹涸,則力大無窮能與人或馬角力,所以說在日本有句俗話形容天大的災難,就叫做「河童滅頂」。
日本文學中的河童
透過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生花妙筆,河童(一九二七年發表的作品)已不再是可怕的水鬼形象,反過來成為一個幽默風趣的典型人物,能夠引領人們進入神奇的烏托邦世界。這篇故事是記述一個瘋子回憶他在河童國的所見所聞,借用一個瘋子的眼睛,把讀者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利用第三者的視點回顧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從而迫使我們反省現在的生活。小說中鉅細靡遺地描繪了河童的長相:它們的頭上有個碟子,常會做出青蛙跳躍的姿勢,或是爬在樹上看人。身體略微透明,且能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感覺像是樹蛙或雨蛙)。在河童國境內,所有的觀念都在嘲諷著現實社會中的人們,它們甚至了解人類更甚於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們特有的語言,接受了它們的怪異思想,離開了這個烏托邦之後,便會立刻陷入對人類產生無比嫌惡的煩惱之中。小說的最後一章,主角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間,由於他已經無法習慣人類的生活,而被當作是瘋子對待。如果說來到河童象徵著人類的覺悟和精神力量的超升,那麼回到人類世界就等於是一種自甘墮落的行為,終究造成悲劇,因為這樣的人註定不可能在現實世界裡繼續生存下去,或許這就是作者芥川龍之介最後會選擇以自殺來終結自己生命的主要原因。
河童木乃伊的發現
河童木乃伊發現的地點,多半集中在九州。尤以佐賀縣伊萬里的松浦酒造所搜藏的河童的木乃伊最有名,體長大約是40公分,與柳田國男先生所描述的河童如出一轍,外觀看起來像猿猴,頭頂上有個碟子狀的凹陷處,長得像怪物一樣的河童,不過經過電視台的查證,這個木乃伊的標本應該是造假的成分居多,另外大阪的瑞龍寺也有河童木乃伊標本的照片,但是拒絕給外界采訪。另外位於京都伏見的黃櫻酒造,自稱致力宣揚河童文化,其實是一種宣傳噱頭,以河童圖案作為它們的商標,當地有個河童資料館,就在月桂冠大倉紀念館附近,但里頭並沒有河童標本,真是可惜!河童究竟是不是某種生物的變種?至今仍是生物界的未解之謎。
傳說「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
依據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稱謂也不同。
共通點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KAPPA)。
原本河童是水中的精靈,
被當作是河神受到民眾的膜拜,
也有一種說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
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下的霜幻化而成
另外的一種解釋:
有許多妖怪以前原本都是神,但由於受到外來的宗教及佛教傳入的影響,而漸漸失去信徒,到最後終於墜落而成妖怪。河童也是其中之一,她們在很久以前曾是受到各地居民所崇敬的水神。同時他們也很喜歡相撲,喜歡住在河川與沼澤之中。雙腕的骨頭相連,把一隻手縮回來之後另一隻手就會伸出去。此外還有許多傳說,隨處可聞。
一般人對於河童的印象,大部分都是一隻烏龜頭上頂著一個盤子。其實他這種模樣是從十六世紀到日本傳教的傳教士佛朗西斯科•沙忽略的長相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么有趣的說法呢?據說以前那些耶酥會的傳教士到中國傳教的時候,有不少的中國人都以為他們是從海的另一方坐船而來的水神。其實如果把那些傳教士頭上方一個盤子的話,跟河童倒也是有幾分神似。之後這種說法隨著傳教士一起傳到日本之後,就成為河童的標准形象。
至於這之前的河童到底長得怎樣,雖然沒有一定的說法,不過由於他本來就沒有固定的形體,所以每個看到他的人對他的描述自然都不一樣。至於河童到底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每個地方的說法也都不同
㈡ 虎烈拉病毒是霍亂,為什麼能用河豚毒來解毒呢
TTX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簡稱「TTX」)
一種存在於河豚、蠑螈、斑足蟾等動物中的海洋毒素。分子式C11H17N3O8。無色稜柱狀晶體。對熱不穩定。難溶於水,可溶於弱酸的水溶液。在鹼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穩定。河豚毒素是強烈的神經毒素,很低濃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選擇性地抑制鈉離子通過神經細胞膜。河豚毒素還有其他葯理作用,是神經生理學和肌肉生理學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的種類很多。其組織器官的毒性強弱也有差異。河豚毒素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順序為:卵巢、肝臟、脾臟、血筋、鰓、皮、精巢。冬春季節是河豚的產卵季節。此時,河豚的肉味最鮮美,但是毒素也最高。隨著科學的進步,令人恐懼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葯學殿堂,並且在治療人類疾病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河豚毒素在醫療上可以用於治療癌症。"新生油"是從河豚肝臟中提取的抗癌葯物。用於治療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的治療,療效很好。河豚可以用於鎮痛。對癌症疼痛、外科手術後的疼痛、內科胃潰瘍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劑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使用河豚素的好處是用量極少(只需3微克),止痛時間長,又沒有成癮性。特別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顯,可以作為成癮性鎮痛葯嗎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河豚毒素還可以止喘、鎮痙、止癢。河豚毒素可以治療哮喘、百日咳。對治療胃腸道痙攣和破傷風痙攣有特效。河豚毒素對細菌有強烈殺傷作用。從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霍亂弧菌均有抑製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河豚毒素結晶每克已經高達17萬美元。現在,河豚毒素已經可以人工合成了。
㈢ 深圳米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米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文化藝術交流等。
法定代表人:袁帥
成立時間:2014-05-2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942645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寶源路華源科技創新園B1區815
㈣ 誰能介紹一下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質神經毒素,河豚毒中毒後,潛伏期短、病死率高,吸收後迅速作用於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使神經傳導障礙,首先感覺神經麻痹,後運動神經麻痹,嚴重的腦干麻痹導致呼吸循環衰竭。但河豚毒中毒後腦電圖改變的報道極少,我們共觀察41例河豚中毒患者就其腦電圖改變加以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共41例,為93年4月~98年7月所收治病人,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齡23~52歲,平均43.7歲。入選標准:有進食或誤食河豚魚史;食用後出現上唇發麻、四肢無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等症狀,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等重症因無法檢測排除在外;無心、腦、腎、肝、肺等疾患。
方法:入院後經洗胃,導瀉及對症處理等治療後立即作腦電圖檢查,第2周及第4周復查腦電圖。按國際10/20系統放置頭皮電極,用國產十三道程腦電圖儀,以單極導聯及3個以上雙極導聯描記,在雙極記錄中睜眼;閉眼試驗及過度換氣3分鍾試驗,每次記錄20~30分鍾。
結果:41例腦電圖中,未見異常1例(佔2.44%),腦電圖輕度異常11例(佔26.83%),主要表現為:基本波頻率變慢,有2例出現慢α波,α指數少於60%4例;θ波數量增多,θ指數超過20%7例,一個月後腦電圖都恢復正常。腦電圖彌散性異常22例(佔53.66%),主要特徵是:基本節律解體,α指數少於20%者14例;慢活動數量顯著增多,θ指數超過30%者9例,θ指數超過15%者5例。慢波絕大多數彌散而對稱地分布在兩側大腦半球各區,一個月後有18例恢復正常,4例持續4~6個月恢復正常。腦電圖陣發性異常和彌散性異常背景上有局灶性活動7例(佔17.67%),其中3例為陣發性θ節律伴有同步尖波,棘波,棘一慢波,一個月後2例恢復正常,4例6個月後恢復,1例持續至今(已有5年余)仍未恢復正常,並出現震顫等表現。在彌散性和陣發性異常腦電圖的29例中有8例出現額部間歇性節律性θ活動。
討論:TTX是目前自然界中發現的最毒非蛋白質物質之一,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兩種,它首先作用於胃腸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狀,其次進入血液後迅速發生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抑製作用。本組中有1例腦電圖正常可能與進食量極少有關,異常腦電圖40例,佔97.56%說明TTX對腦電波傳導有抑製作用,腦電圖異常有輕有重,從分布情況看以彌散性異常最多,佔53.66%,部分陣發性和彌散性異常背景上有局灶活動,佔17.07%,表現為頻率變慢,電壓變低,α波減少或消失,以Q波或δ波為主。從出現形式看,半數為持續性,部分為陣發性。河豚毒中毒後毒後腦電圖改變可能是河豚毒選擇性地阻斷了丘腦、下丘腦及腦干網狀結構上升激活系統膜對Na+的通透性,造成腦電波起步結構的代謝紊亂,引起腦電波的彌散性異常,或造成皮層活動的超同步化而呈現陣發性異常。本組中有8例出現額部間歇性節律性δ活動,這種節律的出現,推測是影響到丘腦的背內側核和髓板內核、觸發了位於這些結構中的該波起搏點所致。本組腦電圖的異常表現和上述病理特點是一致的,但腦電圖的這些表現與其它疾病所致的腦電圖改變類似,並無特異性,故不能單一依靠腦電圖改變來確定診斷,但對尚不知何類毒物中毒時是用來幫助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一個月後復查腦電圖共有31例恢復正常,9例未恢復,半年後有8例恢復,提示河豚中毒後,患者大腦功能的損害是可逆的,但持續時間較長,而病情愈重,腦電圖改變愈大,持續時間更長。其中1例至今仍未恢復,並逐漸出現震顫麻痹、記憶力減退等改變,不同病期腦電圖的表現是不同的,急性期腦電圖異常程度較重,隨著病情的好轉,腦電圖也逐漸恢復正常,也有稍慢於臨床恢復者,因而在病程中多次進行腦電圖描記可以幫助估計病情程度、判斷治療效果和轉歸。腦電圖多次復查見陣發性慢波,而普遍持續性或陣發性慢波出現是皮質下損害的特點之一。當河豚毒中毒患者出現上述特點時,可能預示預後不良。河豚毒中毒後的腦電圖改變沒有特異性,不能單靠腦電圖來確定河豚中毒,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和其它檢查,才有輔助診斷意義。由於腦電圖比較敏感,異常率高,用來判斷治療效果和轉歸是一種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本組觀察例數尚少,且重危瀕死病人未納入觀察,可能較局限。
作者單位:張劍宇(214400 江蘇江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高志強(214400 江蘇江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張華(214400 江蘇江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朱祖福(214400 江蘇江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鏈接:加拿大用河豚毒止痛
河豚魚是自然界最毒的動物之一,民間有句俗話:拚死吃河豚。意即只有不怕死的人,才敢張口吃這種含毒的美味。
最近,加拿大科學家卻利用河豚毒素研製出一種能止痛的新型葯物。這種新型特效止痛葯能夠有效地緩解癌症病人的疼痛。目前這個課題已經做完一期和二期的臨床實驗。在臨床實驗中醫生每天給病人注射兩次這種葯劑,一次幾微克,連續注射4天。當用葯進入第3天後,患者的疼痛開始減輕。結果,有將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緩解。研究人員還發現,最後一次注射停止後,止痛效果仍可延續。在一些病例中,止痛效果甚至可以延續15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葯理學教授愛德華·賽勒斯說,這種葯物可以阻斷發向大腦的有關疼痛的神經信號,其止痛效果比嗎啡強3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