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各個膠原蛋白肽品牌的分子含量各是多少
市面上膠原蛋白產品五花八門,實在沒法一一去類比。不過我們堅定知道我們自己的營養美學雙蛋白有哪些優勢哦:
1.SCP。營養美學里的膠原蛋白肽是新田明膠最高規格的超級膠原蛋白肽,大小約1000-2000道爾頓,純度高,吸收率高,尤其配合彈性蛋白肽,官方數據分析吸收率至少達90%以上。我們的膠原蛋白肽在日本只作為貴婦品牌供應的,在中國只有我們有,我們是獨家!
2.有效肽鏈。膠原蛋白肽特有的PO、OG肽鏈,專利技術提取,有效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從而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彈性蛋白肽特有的鎖鏈素異鎖鏈素,有效發揮作用,保證皮膚彈性。
3.超實驗推薦添加量。我們的一包雙蛋白飲品是6.8g,注意是一包哦!含有膠原蛋白肽是5000mg,彈性蛋白肽含量>75mg(科研文獻提出補充彈性蛋白大於75mg才能起到作用),是超過新田與林兼給出的實驗量,因此可以保證有效。
『貳』 膠原蛋白占人體的百分之多少的含量要怎麼補充膠原蛋白才有效
人體中膠原蛋白大約有三公斤,主要存於人體皮膚、骨骼、眼睛、牙齒、肌腱、內臟(包括心、胃、腸、血管)等部位,其功能維持皮膚和組織器官形態和結構也修復。膠原蛋白年輕時候含量多,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從而導致支撐皮膚膠原肽鍵和彈力網斷裂,其螺旋網狀結構隨即被破壞,皮膚組織被氧化、萎縮、塌陷,肌膚會出現乾燥、皺紋、鬆弛無彈性等衰老現象。
補充膠原蛋白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攝入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其二,使用含膠原蛋白的面膜,進行外敷補充面部皮膚的膠原蛋白。補充膠原蛋白比較實際的方法,仍為經常攝入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蹄筋、豬蹄、雞翅、魚皮、銀耳等食物,補充所需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人體結締組織中,非常重要的蛋白,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於真皮層。膠原蛋白形成的膠原纖維與彈力纖維互相結合,構成真皮的網狀層而支撐皮膚,使皮膚具有明顯的彈性。但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老化,真皮內膠原蛋白的更新變慢、變緩,導致皮膚出現皺紋和各種溝紋,影響美容。因此,在生活中,應及時或盡量地補充膠原蛋白,以改善皮膚老化。
『叄』 羌活水分標準是多少
羌活葯用價值很高,
可為粉狀、片狀等
SFY-6T型中葯材水分測定儀,可測羌活、甘草、枸杞、鹿茸、蟲草等多種中葯材及飲片的水分含量,快速、准確、高效,烘箱法原理
『肆』 都說買膠原蛋白要看裡面的羥脯氨酸含量越高越好。羥脯氨酸是什麼來得,有什麼用啊
1、羥脯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是膠原蛋白17種氨基酸中含量較高的重要組成部分,羥脯氨酸就是膠原蛋白的標志性成分,人體可以自主合成甘氨酸和脯氨酸,但膠原蛋白中的羥脯氨酸是人體自主無法合成的,所以人體內要合成膠原蛋白,羥脯氨酸必不可少。
在選擇膠原蛋白產品時,除了要看它標的羥脯氨酸含量是否達到國際標準的12.6%外,還要看其原料是否來自哺乳動物,這樣才能選擇真正性價比高的產品。
2、作用是:有效的補充羥脯氨酸,可以有效幫助體內膠原蛋白的重建及彈性蛋白的再生和更新,同時羥脯氨酸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能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所以合理的補充膠原蛋白是有瘦身作用的,好的膠原蛋白一般來說羥脯氨酸的含量較高。
(4)羌活的膠原含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膠原蛋白關系
原料的來源決定了膠原蛋白氨基酸組成,其中羥脯氨酸含量也被固定了。所以羥脯氨酸含量高低,與最終產品膠原蛋白含量不是對應的。
膠原蛋白起作用是靠各種氨基酸相互協同的,不是單靠某一種氨基酸,羥脯氨酸雖然對皮膚的作用很好,但不是說它的含量越高效果就好。
1、羥脯氨酸是膠原蛋白特徵性成份之一,但不是唯一功效成份。
2、羥脯氨酸含量高低由來源決定,與整體膠原蛋白含量沒有線性關系
3、膠原蛋白效果靠其整體結構發揮作用,與變性溫度等等因素有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羥脯氨酸
『伍』 "羌活"和"姜活"的區別
姜活
產地:
為傘形多年生草本植物姜活 Notopeterygin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 及寬葉姜活 Notopteryiginm forbesii Boiss 的根莖及根。主產於中國四川、甘肅及雲南等地。
春及秋季採挖,乾燥,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
辛、甘,溫。歸膀胱、腎經。
功效:
散寒祛風,勝溫止痛。
臨床應用:
1.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疼。
姜活辛溫,氣雄而散,發表力強,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有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散善治風寒濕邪襲表,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常與防風、細辛、蒼術、川芎等葯同用,如九味姜活湯;
若寒濕偏重,頭痛身重者,可配伍獨活、蒿本、川芎等葯,如姜活勝濕湯。
姜活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能去風寒濕邪,通利關節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尤以肩背肢節疼痛為佳,多伍防風、姜黃、當歸等葯同用,如蠲痹湯。
用量、用法:
3-10 克。
使用注意:
姜活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不宜服。
血虛痹痛,陰虛頭痛者慎用。
現代研究:
姜活含揮發油、Beta-谷甾醇、歐芹屬素乙、有機酸及生物鹼等。
姜活注射液有鎮痛及解熱作用,並對皮膚真菌、布氏桿菌有抑製作用。姜活水溶部份有抗實驗性心律失常作用。揮發油亦布抗炎、鎮痛、解熱作用,並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
羌活
開放分類: 生物、植物、中葯、葯材、葯用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乾燥根莖和根。
[植物形態]羌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莖、葉皆有毛。常紫色,有縱溝紋。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柄,基部兩側成膜質鞘狀,葉為二至三回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4對,卵狀披針形,小葉二回羽狀分裂邊緣缺刻狀淺裂至羽狀深裂,最下一對小葉具柄;莖上部的葉近無柄,葉片薄,無毛。復傘形花序,傘幅10~15;小傘形花序約有花20~30朵,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葯,有鎮痛、發汗、利尿之效。古代以羌族地區出產者為最佳,故又名羌活、獨活。傳說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又名獨搖草。雙懸果長圓形,主棱均擴展成翅。花期7 月,果期8~9月。
[葯材形狀]按葯材形態分為「蠶羌」、「竹節羌」、「大頭羌」和「條羌」等。蠶羌為略彎曲的根莖,環節緊密似蠶,長4~13cm,直徑 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點狀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外皮脫落處呈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放射狀裂隙,皮部棕黃色,可見黃色分泌腔,習稱「硃砂點」,木質部黃白色,髓部黃色至棕黃色。氣香,味微苦而辛。根莖環節疏生似竹節狀者,習稱「竹節羌」。條羌為根莖及根,呈類圓柱形,長10~15cm,直徑1~3cm,根莖部具莖基及葉鞘殘基,根部具縱紋及皮孔。氣味較淡。
[功效]散寒解表,祛風濕,止痛。
[應用]
1、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疼。本品辛溫,氣雄而散,發表力強,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有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故善治風寒濕邪龍表,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常與防風、細辛、蒼術、川芎等葯同用,如九味羌活湯;若寒濕偏重,頭痛身重者,可配伍獨活、稿本、川芎等葯,如羌活勝濕湯。
2、用於風寒濕痹,戶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濕散寒,能去除風寒濕邪,通利關節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尤以戶背肢節疼痛者佳,多伍防風、姜黃、當歸等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作用注意]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盡善盡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虛痹痛,陰虛頭痛者慎用。
五加皮
(《本經》)
【異名】南五加皮(《科學的民間葯草》)。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無梗五加、刺五加、糙葉五加、輪傘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態】①五加(《本經》),又名:豺漆(《本經》),文章草(《巴蜀異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論》),豺節(《別錄》),木骨、追風使、刺通(《本草圖經》),白刺(《綱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樹、五葉路刺、細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蘆刺、五加花、雞腳風。
落葉灌木,高2~3米。莖直立或攀援,分枝無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單生於葉柄的基部。葉互生或數葉簇生於短枝上;葉柄長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狀復葉,小葉5枚,少有3或4枚,頂端1枚較大,兩側小葉漸次較小,倒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近菱形,長3~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或僅沿脈上有銹色絨毛;小葉無柄。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長1~3厘米,果時伸長;花多數,黃綠色,直徑約2厘米,花柄柔細,光滑,長6~10毫米;萼5齒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著生於肉質花盤的周圍,卵狀三角形,頂端尖,開放後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離,柱頭圓頭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側向壓扁,直徑約5毫米,熟時紫黑色,近中央有縱脈3條。種子2粒,細小,半圓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長於山坡上或叢林間。分布陝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採集】夏、秋採挖,剝取根皮,曬干。
【葯材】乾燥根皮呈捲筒狀,單卷或雙卷,長7~10厘米,筒徑約6毫米,厚約1~2毫米。夕表麵灰褐色,有橫向皮孔及縱皺,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淡灰黃色。氣微香,味微苦澀。以粗長、皮厚、氣香、無木心者為佳。
【功用主治】祛風濕,壯筋骨,活血去瘀。治風寒濕痹,筋骨攣急,腰痛,陽痿,腳弱,小兒行遲,水腫,腳氣,瘡疽腫毒,跌打勞傷。
註:姜活與羌活的葯理相同,應該是沒有區別的,羌活可以代替姜活
川加皮與五加皮是相同的,只不過川加皮為四川產的,產地的不同,葯理相同,無區別
薟就是稀薟草的簡稱
『陸』 平常說的膠原蛋白,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膠原蛋白是一類蛋白質家族,已至少發現了30餘種膠原蛋白鏈的編碼基因,可以形成16種以上的膠原蛋白 分子。
根據其結構,可以分為纖維膠原、基膜膠原、微纖維膠原、錨定膠原、六邊網狀膠原、非纖維膠原、跨膜膠原等。
根據它們在體內的分布和功能特點,可以將膠原分成間質膠原、基底膜膠原和細胞外周膠原。
間質型膠原蛋白分子占整個機體膠原的絕大部分,包括Ⅰ、Ⅱ、Ⅲ型膠原蛋白分子,Ⅰ型膠原蛋白主要分布於皮膚、肌腱等組織,也是水產品加工廢棄物(皮、骨和鱗)含量最多的蛋白質,佔全部膠原蛋白含量的80-90%左右,在醫學上的應用最為廣泛。
Ⅰ型膠原在魚類膠原中一個最顯著的的特點是熱穩定性比較低,並呈現有魚種的特異性。Ⅱ型膠原蛋白由軟骨細胞產生;基底膜膠原蛋白通常是指Ⅳ型膠原蛋白,其主要分布於基底膜;細胞外周膠原蛋白通常中指Ⅴ型膠原蛋白,在結締組織中大量存在。
按功能,可將膠原分為兩組,第一組是成纖維膠原,包括第Ⅰ、Ⅱ、Ⅲ、Ⅺ、ⅩⅩⅣ和ⅩⅩⅦ型膠原;其餘是第二組,非成纖維膠原。非成纖維膠原的α- 鏈既含有三螺旋域(膠原域,COL),還含有非三螺旋域(非膠原域,NC),其中成纖維膠原約占膠原總數的90%。
(6)羌活的膠原含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膠原蛋白化學性質
一般是白色、透明的粉狀物,分子呈細長的棒狀,相對分子質量從約2kD至300kD不等。膠原蛋白具有很強的延伸力,不溶於冷水、稀酸、稀鹼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乳化性。
膠原蛋白不易被一般的蛋白酶水解,但能被動物膠原酶斷裂,斷裂的碎片自動變性,可被普通蛋白酶水解。當環境pH低於中性時,膠原的變性溫度為40~41℃,當環境pH為酸性時,膠原的變性溫度為38~39℃。
膠原蛋白分布
在水產動物體內膠原蛋白含量高於陸生動物,如鰱魚、鱅魚和草魚魚皮的蛋白質含量分別為25.9%、23.6%和29.8%,均高於各自相應魚肉的蛋白質含量:17.8%、15.3%和16.6%。
而魚皮中的膠原含量最高可超過其蛋白質總量的80%,較魚體的其它部位要高許多,有研究報道真鯛魚皮中膠原蛋白占粗蛋白的80.5%,鰻鱺則高達87.3%。如此高的含量意味著得率也高,如小鮪鰹42.5%;日本海鱸40.7%;香魚53.6%;黃海鯛40.1%;竹莢魚43.5%(均以乾重計)。
『柒』 骨膠原的成份是什麼概念
骨膠原又叫構造蛋白質,占人體蛋白總量的 30%~40%,它分布在人體肌肉連接的肌腱中、關節連接的軟骨組織和結締組織及皮膚的真皮層中。形象的說,家裡熬的骨頭湯,冷卻後變成果凍狀有彈性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活體中即是骨膠原。它能促進鈣、磷等無機質在骨上的沉積,因而能起到修復骨組織、改善骨質疏鬆症狀、促進身體健康的作用。 骨膠原也是組成人體肌肉、皮膚的重要成分,對於保持骨骼的韌性、人體運動的協調性及皮膚的彈性有很大幫助。
我們通常說的,吃豬蹄、骨髓湯、燕窩等等能美容,就因為里邊膠原蛋白含量較大,因為膠原蛋白是維持皮膚與肌肉彈性的主要成分。但隨著年齡增加,皮膚與肌肉中的水分會減少這是老化的開始。此時,膠原蛋白纖維開始變為細小,彈性蛋白之彈性也會減低,原先真皮中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交互構成有規則的網目結構會逐漸崩解,最後導致皺紋的生成。所以補充膠原蛋白能使皮膚保持年輕,道理即在於此。
骨骼中的膠原蛋白流失時會使得骨中鈣量也降低,此時只增加鈣攝取量的話,也不易改善這種骨質疏鬆的現象,因為鈣無法在骨中保住,多吃鈣也會流失,主要由於膠原蛋白量已減少。所以要保住骨本,可由食物中攝取或是以膠原蛋白保健食品來補充。
真皮中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含量比例為45:1左右,而骨骼中膠原蛋白含量約佔20%,在皮膚與骨中膠原蛋白都是主要蛋白質成分,以骨中總蛋白質量來計算的話則有80%是膠原蛋白。因為含有膠原蛋白,所以骨骼與牙齒在堅硬中同時還帶有彈性。
骨骼與肌肉能夠相互聯接也是靠膠原蛋白,而此處的膠原蛋白特稱為肌腱。骨與骨相連接部分,如膝蓋、關節等軟骨組織主要成分也是膠原蛋白,使得運動時筋骨可保持柔軟而具有彈性。
『捌』 膠原蛋白含量10000單位什麼意思
膠原含量在10000-15000mg/單位飲用量。
肌膚中膠原蛋白的含量多少決定著肌膚的水嫩程度,而傳統的膠原蛋白飲品的膠原蛋白含量只有5000mg左右,這完全不能滿足我們肌膚需要的膠原蛋白含量。
而肌醇小分子膠原蛋白肽果味飲料膠原蛋白含量高達10000mg,從皮膚深層著手,通過對皮膚內部進行修復和補充,讓皮膚得到營養的同時呈現自然健康的狀態,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8)羌活的膠原含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最好空腹服用。這樣利於腸胃吸收。
2、最好睡前服用:膠原蛋白有助眠作用,而且經過一個晚上的吸收,效果會更好,不過我還是覺得要因人而異。
3、大分子膠原蛋白進入人體後需要降解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真正有效吸收的成分並不多。
4、這些食物多半脂肪含量較高,不適合經常食用。高熱量、高脂肪,尤其是油炸食物都容易產生自由基,加速老化。如果能少吃這一類食物,就等於減少了身體被自由基傷害的機會及皮膚出現黑斑、皺紋等的風險。
『玖』 膠原蛋白是什麼物質,有什麼營養價值
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Collagen)又叫膠原質,是組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在動物細胞中扮演結合組織的角色,是細胞外基質最重要的組成成份,同時也是動物結構組織最主要的構造性蛋白質,主要是以以下不溶性纖維蛋白的形式存在,在人體的組成中,約占蛋白質的33%,扮演著有如『床墊』『水泥』的角色,能保證並連結各種組織支撐起人體的結構。
應用方面:
膠原蛋白是人體組織的主要成份,它與人體各器官組織及細胞有著不可分隔的關系,所以應用於人體器官組織的修補及再生。膠原蛋白的相關醫學應用包括膠原蛋白海綿,絲腺,薄膜(外科止血,用於心臟血管,神經,口腔,骨科,皮膚,婦產手術等)傷口敷料,人工皮膚,血管,心瓣膜,眼角膜保護材料,注射式膠原蛋白(用於除皺,軟組織豐滿填補,治療尿失禁,尿液迴流,骨科組織再生填料),葯物輔助機制,膠原蛋白基質模板等用途。一般而言,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為氨基酸,而其膠原蛋白卻是維持緊實和彈性的主要成份之一。
膠原蛋白在美容上的作用
膠原蛋白是動物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占人體的30%以上。它屬於不溶性纖維型蛋白質,也是細胞外基質中的一類。膠原蛋白可以從動物中提取不同組織中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其功能和作用也不同。提取膠原蛋白能夠溶解的一般是前膠原。從類型看,目前為止人體內的膠原蛋白有二十多種,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在分子結構及免疫學特徵性有所不同,按組織分類可分三類:
第一類:間隙膠原I-III型,主要存在於皮膚和肌腱等組織中,是細胞之間的膠原蛋白,有很強的抗張性,其中II型膠原由軟 骨細胞產生。
第二類:基膜膠原有Ⅳ-Ⅶ型膠腺為基膜膠原,主要存在於臟器當中。
第三類:軟骨膠原有Ⅸ-Ⅺ型為軟骨中微量膠原與軟骨形成有關。
從結構上看,膠原的分子結構獨特,在電子顯微鏡看到三個分子呈現螺旋結構,並有多型性,膠原肽鏈的氨基酸組成獨特,甘氨酸含量三分之一,脯氨酸及羥脯氨酸各佔10%,其中羥脯氨酸在動物組織中,僅見於膠原,皮膚中的膠原轉換率一般比較慢,兒童的皮膚以III型為主,到了成年皮膚以I型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交聯腱日益增多,膠原纖維亦越緊密與皮膚老化變僵硬相關,所以,皮膚表現鬆弛。
從膠原的生物學作用看,膠原在細胞外基質中含量最高(皮膚),剛性及抗張強度最大,是細胞外基質中的骨架結構,另外,細胞外基質中的其他成份可分別與膠原相結合,構成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同時各型膠原與細胞外基質成份結合時有一定的選擇性。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18135.html
『拾』 羌活的現代研究
羌活
根莖含香豆精類化合物: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0.38%),8-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dilin0.,5-羥基香柑素(notopterol1.2%),香柑內酯(bergapten0.009%),8-(3,3-二甲基烯丙基)-5去甲基香柑內酯(demethylfuroinnarin)即5-羥基-8-(3,3-二甲基烯基)-補骨脂內酯[5-hydroxy-8(3,3-dimethylally)-psoralen,0.012%],5-去甲基香柑醇(bergaptol0.088%),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0.04%),紫花前胡甙(nodakenin痕量),香柑醇-O-β-D-吡喃葡萄糖(bergaptol-O-β-D-gluranoside0.075%),6-O-反-阿魏醯紫花前胡甙(6-O-trans-feruloylnodak enin0.022%)[1],二氫山芹醇(colrmbianetin)、二氫山芹醇甙(columbian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印度榲桲素(marmesin)[2];酚性化合物:對-羥基苯乙基茴香酸酯(p-hydroxyphenethyl anisate0.005%)、阿魏酸(ferulic acid0.89%);甾醇類化合物: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揮發油(約2.7%),其成分有α-側柏烯(α-thujene)、α及β-蒎烯(α、β-pinene)、β羅勒烯(β-oci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檸檬烯(limonene),4-松油烯醇(4-terpinen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反式-β-金合歡烯(β-farnesene),歐芹腦(apiol),愈創奧醇(guaiol)及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等[3];脂肪酸類:十四碳酸甲酯(methyltetradecanoate),12-甲基十四碳酸甲酯(12-methyltetr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十六碳酸甲酯(methylhex-adecanoate),4,8,12-三甲基十三碳酸甲酯(4,8,12-trimethyl-tri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14-甲基十六碳酸甲酯(14-methyl-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油酸甲酯(methyl-9-octadecenoate),硬脂酸甲酯(methyloctadecanoate),二十碳酸甲酯(methyleicosanoate),11-二十碳烯酸甲酯(methyl-11-eicosenoate)等14種;氨基酸類: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粗氨醇(argin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蘇氨酸(thre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及蛋氨酸(methyionine)等19種;糖類,鼠李糖(rhamn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及蔗糖(sucrose)。羌活還含苯乙基阿魏酸酯(phenethylferulate)。
寬葉羌活
地下部分含香豆精類化合物:香柑素(berg-amottin,bergaptin),異歐前胡內酯(0.62%,8-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0.024%),5-閎基香棋素(0.083%),香柑內酯(0.008%),8-(3,,3-二甲基烯丙基-5-去甲氧基香柑內酯(0.03%),香柑醇(0.026%),紫花前胡甙元(0.053)%,紫花前胡甙(1.2)%,6-O-反-阿魏醯紫花前胡甙(0.73)%,二氫山芹醇;酚性化合物;對-羥基苯甲基茴香酸(0.07%),阿魏酸(0.83%)。還含β-谷甾醇葡萄糖甙及揮發油,揮發油主要成分為α-蒎烯(36。30%),β-蒎烯(21.04%),檸檬烯(14.42%),此外,還有已醛(hexanal),庚醛(heptanal),辛醛(octanal),香檜烯(sab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3-蒈烯(3-carene),2-蒈烯(2-ca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α、γ-松油烯,4-松油烯醇,乙酸龍腦酯及β-芹子烯(β-selinene)等20種。
葯理作用
1.解熱、鎮痛作用羌活揮發油灌胃或腹腔注射,能使致熱性大鼠體溫明顯降低, 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連續3天給予小鼠羌活揮發油,再行腹腔注射0。5%的醋酸溶液, 可見羌活揮發油能使小鼠扭體次數明顯減少,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實驗表明: 2%羌活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後40分鍾, 小鼠痛閾顯著提高.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羌活水溶部分對心律失常有明顯的對抗作用,能明顯縮短心律失常持續時間, 延緩烏頭鹼誘發小鼠心律失常出現的時間.該作用有隨劑量增大而增強的趨勢,但當劑量增加到12g/kg時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有報告認為, 羌活抗心律失常的機制可能與抑制Na+內流及促進K+外流有關.但羌活和寬葉羌活均不能預防氯仿誘發的小鼠室顫和哇巴因誘發的豚鼠心律失常.
羌活揮發油能夠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這可能是通過冠狀動脈擴張, 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結果.羌活揮發油有明顯的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從而改善心肌缺血.
3.抗休克作用用濃度為 50%的羌活煎劑 0.5ml, 連續給小鼠灌胃12次,抗休克作用明顯, 但大劑量(濃度100%,劑量1ml)一次給葯無效, 即一次用大劑量並不能提高動物的抗休克作用.
4.其他作用羌活注射液稀釋度為每毫升含羌活油0.008ml 和每毫升含羌活油0。004ml 時,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均有明顯抑製作用.
動物實驗:羌活揮發油有抗炎和抗過敏作用.經灌胃給葯後,對二甲苯耳水腫、角叉菜膠及右旋糖酐足腫脹有抑製作用.對 DNCB(2, 4-二硝基氯苯)所引起的遲發型過敏反應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且能使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有降低趨勢.其抗炎作用可能與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關.
泡酒方法:
【配 方】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川芎半兩,大麻子仁(炒研)一合,黑豆(去塵土不搗)一合.
【制 法】上五味,內四味,粗搗篩,以黍米酒四升浸,夏月三日,秋冬七日.日滿更煎十餘沸,炒黑豆煙起,乘熱傾於酒中,窨經小時凈,絞去滓.
【主 治】偏風才得,冒悶不知人,手足嚲戈,便速服此,神效.
【用 法】每服二合至三合,日二夜一.
【配 方】羌活一兩半,防風(去蘆頭)一兩,黑豆每服一合.
【制 法】上諸葯,前二味搗粗羅為末,以好酒五升,漬一宿.
【主 治】治妊娠中風痙,口噤,四肢強直,反張.
【用 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煙出,投入葯,酒一大盞,候沸住,去滓,拗開口,分兩度灌之.
說明:《醫部全錄》製法為上三味㕮咀,入酒內浸一宿,每服用黑豆(炒令熟)一合,投入葯酒一大盞,候沸即住,去渣,分二服,灌之.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