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膠原蛋白和鈣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鈣性質:一種金屬元素,符號Ca,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4周期、第IIA族,常溫下呈銀白色晶體。
2、膠原蛋白性質:生物高分子,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功能性蛋白。
二、理化特性不同
1、鈣理化特性:銀白色,稍軟金屬,有光澤。不溶於苯,微溶於醇,溶於酸和液氨。加熱後直接與硫、氮、碳、氫等大多數非金屬反應生成硫化鈣、氮化鈣、碳化鈣和氫化鈣。它在加熱時與二氧化碳反應。
2、膠原蛋白理化特性:一般為白色透明粉末,分子細長,相對分子量約2kd~300kd。膠原蛋白具有很強的延伸性,不溶於冷水、稀酸、稀鹼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乳化性。
三、應用不同
1、鈣應用:用於鋁、銅、鉛合金的制備,用作鈹還原劑、合金脫氧劑、油脫氫等。可作為合金脫氧劑、油脫水劑、冶金還原劑、脫硫劑、鐵和鐵合金脫碳劑、電子管吸氣劑等。
2、膠原蛋白應用:以膠原蛋白為基質作真皮輔以上皮成分構成的組織工程人工皮膚葯物緩釋膠以膠原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給葯系統應用非常廣泛。
它能將膠原水溶液塑造成各種形式的傳遞系統,如眼科用的膠原保護劑、燒傷或創傷用的膠原海綿和蛋白質傳遞顆粒、膠原凝膠形式、皮膚經皮傳遞的調節材料和基因傳遞的納米顆粒。
❷ 請問人類視網膜分為12層嗎各層的作用機理是怎樣的大家是否知道有關的雜志,網頁或論文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所組成。嬰兒出生時眼球較小,前後徑為12.5~15.8mm,前後徑(稱為眼軸)隨著年齡生長,至成人時眼球前後徑(外徑)平均24mm。這在眼科屈光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嬰幼兒到成人,是一個輕度遠視正視化的過程。嬰兒常有200~300度(專業論述+2.00D~+3.00D)的遠視,至成年時達到正視眼(+0.50D~-0.25D)。前後徑超過25mm者已經表現為近視。
(一)眼球壁:分三層,由外到內依次為纖維膜、葡萄膜、視網膜。
1、外層(纖維膜):由角膜、鞏膜組成。
角膜:纖維膜的前1/6,內無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橢圓形,橫徑為11.5mm~12mm,垂直徑為10.5mm~11mm.中央瞳孔區附近大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線穿透的區域。角膜分為五層,由前向後依次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實質層和內皮細胞層損傷後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纖維組織代替。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選在基質層。角膜總屈光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狀及保護眼內組織。
2)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屈光手術的重要組織。
鞏膜:外膜的後5/6部分,質地堅韌,不透明,呈瓷白色,由緻密交錯的纖維所組成。鞏膜向前與角膜相連,後部與視神經交界處分為內外兩層,外2/3移行於視神經鞘膜,內1/3呈網眼狀,稱鞏膜篩板,此板很薄,視神經纖維束由此處穿出眼球。
鞏膜功能:1)維持眼球外形
2)保護眼內組織以穩定視力。
2、中層(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營養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豐富的部位,供應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錐、視桿細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為圓盤狀,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約2.5-4mm,虹膜的肌肉分為兩種,即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兩者相互作用,調節瞳孔大小。交感神經支配瞳孔開大肌,副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
虹膜功能:1)營養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有利於視網膜成像並減少有害光線損傷視網膜。
睫狀體:為寬約6mm的環狀組織,位於虹膜與視網膜的鋸齒緣之間。前1/3肥厚處為睫狀冠,其上有睫狀突可分泌房水,後2/3為睫狀體平部,晶狀體懸韌帶附著在睫狀體上,位於睫狀突和鞏膜之間有睫狀肌,受來自第三對腦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睫狀肌收縮時,懸韌帶張力降低,晶狀體依靠自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厚,產生眼的調節作用。
睫狀體功能:1)營養眼球
2)分泌的房水營養晶狀體和眼前段結構,且有維持眼壓的功能。
3)改變晶狀體形態, 產生調節作用。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是色素豐富的血管性結構,由3個血管層組成: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中間的中血管層、外層的大血管層
脈絡膜的功能:1)營養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顆粒層以外的視網膜。
2)散熱、遮光和暗房作用。
3)為黃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應。
3、內層(神經層):視網膜
視網膜:為一透明薄膜,是大腦的延伸部分,也是視覺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視網膜外層為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內層為神經感覺層(是視網膜的內9層),兩層之間存在一個潛在性間隙,臨床上視網膜分離即由此處分離。
視網膜上兩個重要的生理結構:
黃斑: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區,稱為黃斑,其中央有一直徑約0.1mm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有密度較大的視錐細胞,約占視網膜視錐細胞總數的10%,在黃斑以外視錐細胞逐漸減少,在黃斑中央0.25mm直徑范圍之內沒有視桿細胞。在此以外視桿細胞迅速增多。視錐細胞感強光(明視覺)褐色決,視桿細胞感弱光(暗視覺),無色視覺,所以黃斑中心凹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視桿細胞含視紫紅質,如缺乏維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鋅等代謝障礙時,就會影響視紫紅質再合成的過程,導致夜盲。
視盤: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約1.5mm邊界清楚的淡紅色圓盤狀的結構稱為視乳頭(視盤),是視網膜神經纖維匯集穿過鞏膜篩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無視細胞,故無視覺,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視網膜功能:接受視覺信息並對視覺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
(二)眼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數,通常與角膜一並構成眼的屈光介質。
1、房水:是眼內的透明液體,充滿前房和後房,
功能:維持眼內壓,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
2、晶狀體:富有彈性,形似雙凸透鏡的透明體,直徑約9—10mm,厚約4—5mm前面的曲度較小,曲率半徑約為9—10mm,後面的曲率半徑較大,曲率半徑為5.5mm。晶狀體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此外還含有氨基酸、類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質成分。晶狀體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來自房水,因此當房水成分發生改變時,會影響晶狀體的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晶狀體的功能:1)充當雙凸透鏡,使進入眼內的光線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調節功能。
3)濾過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
3、玻璃體:充滿眼球後4/5空腔內的無色透明的膠樣體,主要有膠原纖維絲及98.5%—99.7%的水組成的膠狀物。玻璃體本身無血管,代謝作用很低,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玻璃體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外傷、炎症類症、退行性變性等影響,發生分解,出現液化現象。表現為眼前有點狀、線狀、蜘蛛網狀等各種形態的漂浮物,並隨眼球運動上下浮動。
玻璃體的功能:1)是眼屈光間質之一。
2)對視網膜和眼球壁起支撐作用。
(三)眼附屬器:包括眼瞼、淚器、結膜、眼外肌、眼眶。
1、眼瞼:位於眼球前,對眼球起重要的保護作用,眼瞼組織由前向後分為六層,依次為:眼瞼皮膚、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肌層、肌下結締組織、纖維層和瞼結膜。以下分述前三層:
(1)眼瞼皮膚:為全身皮膚中最薄者,但富於彈性,以適應眼瞼運動的需要。
(2)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皮下組織疏鬆,組織液或血液易於在皮下集聚,炎症反應也容易在此擴散。
(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提上瞼肌和muller肌
(4)眼輪匝肌:由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支配。
眼輪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縮時眼瞼閉合。
(5)提上瞼肌:次肌受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支配。
提上瞼肌的功能:收縮時提起上瞼各部分,包括眼瞼皮膚、瞼板和瞼結膜。
如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會引起上瞼下垂,發生在幼兒,不及時矯治會造成弱視。
(6)muller肌:受交感神經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瞼裂開大
2、結膜:為一薄層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內面,並翻轉覆蓋在眼球前部鞏膜表面,其上皮與角膜上皮相延續。如以瞼緣為口,角膜為底,結膜呈一囊狀,故稱結膜囊。
臨床上結膜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
(1)瞼結膜為覆蓋眼瞼內面的部分;
(2)穹隆結膜位於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該處結膜較厚,多皺褶,富擴張力,使眼球與眼瞼得以自如活動;
(3)球結膜介於穹隆結膜與角膜之間,覆蓋眼球前1/3的鞏膜表面,球結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動性。
3、眼外肌
包括4條直肌與2條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動作表
眼外肌 主要動作 次要動作
外直肌 外轉眼球 ——
內直肌 內轉眼球 ——
上直肌 上轉眼球 內轉、內旋
下直肌 下轉眼球 內轉、外旋
上斜肌 內旋眼球 下轉、外轉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轉、上轉
表 眼外肌檢查的六個注視位置
注視位置 被檢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內直肌
向左看 右內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視路:是指神經纖維由視網膜到達大腦皮質中樞的傳導徑路。
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視皮質。
❸ 視網膜脫落手術後可以吃花膠嗎
視網膜脫落手術後一段時間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及眼部撞擊,而且還要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一定的體位,促進視網膜更好的貼合眼球。吃花膠如果很用力的話就不要吃了。
❹ 最護眼的物質是什麼
眼睛的保健 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及B族維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機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適當供給。如牛奶、蛋、肝、花菜、捲心菜、茄子、扁豆、胡蘿卜、黃瓜、番茄、香蕉、蘋果等。我國科學家發現:青菜蘿卜可以抗輻射。油菜、青菜、芥菜、捲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可口菜餚,而且還具有防輻射損傷的功能。 我再具體的講一下哪些食物可以防輻射: 1、 富含膠原彈性物質的食品。這一類的代表有海帶、紫菜、海參,動物的皮膚、骨髓等等,因為食物中的膠原物質有一種黏附作用,它可以把體內的輻射性物質黏附出來排出體外,而且其中動物皮膚所蘊涵的彈性物質還具有修復受損的肌膚的功能。 2、 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質的食品。油菜、青菜、芥菜、捲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可口菜餚,而且還具有防輻射損傷的功能。 新鮮蔬菜是人體內的「清潔劑」,其奧妙在於蔬菜擁有「秘密武器」 ——鹼性成分,可使血液呈鹼性,溶解沉澱於細胞內的毒素,使之隨尿液排泄掉。 3、具有排毒功能的食物。比如豬血、黑木耳等等。豬血的血漿蛋白豐富,血漿蛋白經消化酶分解後,可與進入人體的粉塵、有害含輻射的金屬微粒發生反應,變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沉澱下來,然後排出體外。黑木耳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幫助排出纖維素物質,使這些有害纖維在體內難以 立足。這一類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把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不給輻射物質留下絲毫立足空間。 4、明目類食物。這一類食物主要是針對長時間面對電腦工作的都市白領、學生等人。計算機對視力危害很大,經常操作計算機的人應多吃些明目食品,如枸杞、菊花、決明子。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枸杞清肝明目,對保護視力也有很大好處。飲茶能防止視力衰退和恢復視力。國際上普遍認為飲茶有抗輻射的作用,能減少計算機熒光屏X射線的輻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50%)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並與其結合後排除體外。 5、保持體內營養的平衡。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及B族維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機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適當供給。僅增加其中任何1種維生素,都不能得到預期的營養效果。礦物質的營養平衡問題尤為重要,體內鉀、鈉、鈣、鎂等離子濃度須合適,否則不能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輕者損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素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鋅對許多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都有重要影響。當我們受到輻射損傷時,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在內,過量或不平衡,均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一類的營養我們可以通過如牛奶、蛋、肝、花菜、捲心菜、茄子、扁豆、胡蘿卜、黃瓜、番茄、香蕉、蘋果等食物中得到補充.
❺ 眼睛的結構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所組成。嬰兒出生時眼球較小,前後徑為12.5~15.8mm,前後徑(稱為眼軸)隨著年齡生長,至成人時眼球前後徑(外徑)平均24mm。這在眼科屈光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嬰幼兒到成人,是一個輕度遠視正視化的過程。嬰兒常有200~300度(專業論述+2.00D~+3.00D)的遠視,至成年時達到正視眼(+0.50D~-0.25D)。前後徑超過25mm者已經表現為近視。
(一)眼球壁:分三層,由外到內依次為纖維膜、葡萄膜、視網膜。
1、外層(纖維膜):由角膜、鞏膜組成。
角膜:纖維膜的前1/6,內無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橢圓形,橫徑為11.5mm~12mm,垂直徑為10.5mm~11mm.中央瞳孔區附近大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線穿透的區域。角膜分為五層,由前向後依次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實質層和內皮細胞層損傷後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纖維組織代替。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選在基質層。角膜總屈光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狀及保護眼內組織。
2)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屈光手術的重要組織。
鞏膜:外膜的後5/6部分,質地堅韌,不透明,呈瓷白色,由緻密交錯的纖維所組成。鞏膜向前與角膜相連,後部與視神經交界處分為內外兩層,外2/3移行於視神經鞘膜,內1/3呈網眼狀,稱鞏膜篩板,此板很薄,視神經纖維束由此處穿出眼球。
鞏膜功能:1)維持眼球外形
2)保護眼內組織以穩定視力。
2、中層(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營養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豐富的部位,供應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錐、視桿細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為圓盤狀,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約2.5-4mm,虹膜的肌肉分為兩種,即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兩者相互作用,調節瞳孔大小。交感神經支配瞳孔開大肌,副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
虹膜功能:1)營養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有利於視網膜成像並減少有害光線損傷視網膜。
睫狀體:為寬約6mm的環狀組織,位於虹膜與視網膜的鋸齒緣之間。前1/3肥厚處為睫狀冠,其上有睫狀突可分泌房水,後2/3為睫狀體平部,晶狀體懸韌帶附著在睫狀體上,位於睫狀突和鞏膜之間有睫狀肌,受來自第三對腦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睫狀肌收縮時,懸韌帶張力降低,晶狀體依靠自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厚,產生眼的調節作用。
睫狀體功能:1)營養眼球
2)分泌的房水營養晶狀體和眼前段結構,且有維持眼壓的功能。
3)改變晶狀體形態, 產生調節作用。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是色素豐富的血管性結構,由3個血管層組成: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中間的中血管層、外層的大血管層
脈絡膜的功能:1)營養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顆粒層以外的視網膜。
2)散熱、遮光和暗房作用。
3)為黃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應。
3、內層(神經層):視網膜
視網膜:為一透明薄膜,是大腦的延伸部分,也是視覺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視網膜外層為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內層為神經感覺層(是視網膜的內9層),兩層之間存在一個潛在性間隙,臨床上視網膜分離即由此處分離。
視網膜上兩個重要的生理結構:
黃斑: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區,稱為黃斑,其中央有一直徑約0.1mm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有密度較大的視錐細胞,約占視網膜視錐細胞總數的10%,在黃斑以外視錐細胞逐漸減少,在黃斑中央0.25mm直徑范圍之內沒有視桿細胞。在此以外視桿細胞迅速增多。視錐細胞感強光(明視覺)褐色決,視桿細胞感弱光(暗視覺),無色視覺,所以黃斑中心凹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視桿細胞含視紫紅質,如缺乏維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鋅等代謝障礙時,就會影響視紫紅質再合成的過程,導致夜盲。
視盤: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約1.5mm邊界清楚的淡紅色圓盤狀的結構稱為視乳頭(視盤),是視網膜神經纖維匯集穿過鞏膜篩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無視細胞,故無視覺,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視網膜功能:接受視覺信息並對視覺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
(二)眼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數,通常與角膜一並構成眼的屈光介質。
1、房水:是眼內的透明液體,充滿前房和後房,
功能:維持眼內壓,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
2、晶狀體:富有彈性,形似雙凸透鏡的透明體,直徑約9—10mm,厚約4—5mm前面的曲度較小,曲率半徑約為9—10mm,後面的曲率半徑較大,曲率半徑為5.5mm。晶狀體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此外還含有氨基酸、類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質成分。晶狀體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來自房水,因此當房水成分發生改變時,會影響晶狀體的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晶狀體的功能:1)充當雙凸透鏡,使進入眼內的光線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調節功能。
3)濾過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
3、玻璃體:充滿眼球後4/5空腔內的無色透明的膠樣體,主要有膠原纖維絲及98.5%—99.7%的水組成的膠狀物。玻璃體本身無血管,代謝作用很低,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玻璃體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外傷、炎症類症、退行性變性等影響,發生分解,出現液化現象。表現為眼前有點狀、線狀、蜘蛛網狀等各種形態的漂浮物,並隨眼球運動上下浮動。
玻璃體的功能:1)是眼屈光間質之一。
2)對視網膜和眼球壁起支撐作用。
(三)眼附屬器:包括眼瞼、淚器、結膜、眼外肌、眼眶。
1、眼瞼:位於眼球前,對眼球起重要的保護作用,眼瞼組織由前向後分為六層,依次為:眼瞼皮膚、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肌層、肌下結締組織、纖維層和瞼結膜。以下分述前三層:
(1)眼瞼皮膚:為全身皮膚中最薄者,但富於彈性,以適應眼瞼運動的需要。
(2)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皮下組織疏鬆,組織液或血液易於在皮下集聚,炎症反應也容易在此擴散。
(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提上瞼肌和muller肌
(4)眼輪匝肌:由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支配。
眼輪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縮時眼瞼閉合。
(5)提上瞼肌:次肌受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支配。
提上瞼肌的功能:收縮時提起上瞼各部分,包括眼瞼皮膚、瞼板和瞼結膜。
如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會引起上瞼下垂,發生在幼兒,不及時矯治會造成弱視。
(6)muller肌:受交感神經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瞼裂開大
2、結膜:為一薄層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內面,並翻轉覆蓋在眼球前部鞏膜表面,其上皮與角膜上皮相延續。如以瞼緣為口,角膜為底,結膜呈一囊狀,故稱結膜囊。
臨床上結膜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
(1)瞼結膜為覆蓋眼瞼內面的部分;
(2)穹隆結膜位於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該處結膜較厚,多皺褶,富擴張力,使眼球與眼瞼得以自如活動;
(3)球結膜介於穹隆結膜與角膜之間,覆蓋眼球前1/3的鞏膜表面,球結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動性。
3、眼外肌
包括4條直肌與2條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動作表
眼外肌 主要動作 次要動作
外直肌 外轉眼球 ——
內直肌 內轉眼球 ——
上直肌 上轉眼球 內轉、內旋
下直肌 下轉眼球 內轉、外旋
上斜肌 內旋眼球 下轉、外轉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轉、上轉
表 眼外肌檢查的六個注視位置
注視位置 被檢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內直肌
向左看 右內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視路:是指神經纖維由視網膜到達大腦皮質中樞的傳導徑路。
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視皮質。
❻ 玻璃球體中含有哪種膠原蛋白
玻璃體為透明的膠樣組織,清晰而明亮,主要成分是由膠原纖維構成的網狀架,其中充填著吸附分子的透明質酸,它可使玻璃體凝膠性能穩定,保證玻璃體及其周圍的視網膜在眼球轉動或受震動時得到緩沖。且視野中清晰無暇,保證了視力的敏銳度。如果玻璃體內出現了除正常結構以外的不透明體,則稱為玻璃體混濁。
❼ 黃斑前膜的檢查
1、FFA檢查 FFA能清晰地顯示黃斑區毛細血管拱環的形態,病變小血管的變形、扭曲現象,以及來自病變區域的異常強熒光、熒光遮蔽或點狀、不規則狀的熒光滲漏。
在黃斑前膜早期,眼底表現僅有玻璃紙或絲綢樣反光,尚未出現視網膜被牽引造成的改變,這時熒光血管造影一般無明顯異常改變。有時能發現RPE損害造成的透見熒光。
隨著疾病的發展,黃斑區視網膜被牽引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熒光血管造影表現主要有:
(1)黃斑區的小血管受黃斑前膜的牽拉,迂曲蛇行或變直。黃斑拱環變小、變形或移位。根據血管被牽拉的程度,Maguire等將黃斑前膜的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表現分為4級,所代表受影響血管范圍分別為1個象限、2個象限、3個象限和4個象限。視網膜大血管很少有異常表現。
(2)在進行性發展的黃斑前膜中,由於膜的牽拉使血管屏障受損,出現染料滲漏,有時還可見膜染色。
(3)有黃斑囊樣水腫者呈星形或花瓣狀滲漏。由於黃斑區被牽引,黃斑囊樣水腫多不典型,呈不規則的熒光積存。
(4)如果黃斑前膜較厚,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熒光遮蔽。極少數情況下,局部視網膜淺層伴隨微小出血斑,也表現為熒光遮蔽。
2、OCT檢查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是20世紀90年代研製出來的一種新型非接觸性、非侵入性斷層成像技術。採用光反射進行測量,其軸向分辨力高達10?m,能顯示眼後段的顯微形態結構,類似於活體組織病理學觀察。OCT檢查對黃斑前膜的觀察非常直觀、確切,顯示率達到90%以上,可以診斷菲薄的透明黃斑前膜,提供黃斑前膜及其深部的視網膜切面特徵,分析黃斑前膜的位置、形態、厚度及與視網膜玻璃體的關系,確定是否存在黃斑囊樣水腫、全層孔、板層孔或假性黃斑裂孔,以及是否存在黃斑區淺脫離。
通過OCT檢查即可明確黃斑前膜的診斷,特別是在早期臨床表現輕微,眼底檢查僅出現玻璃膜樣反光時,OCT即能顯示出黃斑前膜。在OCT檢查中其主要表現為:
(1)與黃斑部視網膜內層相連的中高增強增寬的光帶,有時前膜與視網膜內表面廣泛粘連而難以分辨其界限,有時可呈團塊狀向玻璃體腔凸起。
(2)視網膜增厚,如果伴有黃斑部水腫,可見中心凹凹陷變淺或消失。
(3)如果黃斑前膜圍繞中心凹,產生向心性收縮,中心凹呈陡峭狀或狹小的外形,形成假性黃斑裂孔。
(4)如果神經上皮層部分缺失,則形成板層黃斑裂孔。通過OCT檢查還可以定量測量黃斑前膜的厚度。Wilkins等對169眼黃斑前膜進行測量,平均厚度為(61±28)?m。
3、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作為一種心理物理學檢查方法,通過對黃斑閾值的測定,可以較准確地反映黃斑部疾病的早期改變。利用自動視野計,可以根據黃斑病變范圍進行相應的區域性光敏感度分析。早期黃斑前膜可無視野異常,晚期的視野改變多數為不同程度的光敏感度下降。利用光敏感度及光閾值的波動,可以對黃斑前膜的病程進展及手術效果進行視功能評價。
4、視覺電生理檢查 測定黃斑功能常選用的視覺電生理檢查包括明視視網膜電圖、暗視紅光和明視紅光視網膜電圖、閃爍光視網膜電圖、局部黃斑視網膜電圖(local macular electroretinogram)、多焦視網膜電圖(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視覺誘發電位等。其中多焦視網膜電圖檢查具有客觀、准確、定位、定量的特點,能夠更加精確、敏感、快速地測定後極部視網膜23°范圍內的視功能。黃斑前膜對視網膜電活動影響不大,早期的視覺電生理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晚期局部黃斑視網膜電圖和多焦視網膜電圖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幅降低。被認為可能與黃斑前膜對視網膜組織的牽拉,造成視錐細胞的排列方向發生改變以及屈光間質透明度下降等有關。這兩項檢查作為評價視功能的客觀和較敏感的指標,對分析病情進展和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5、細胞纖維性視網膜前膜的構成,主要由細胞成分及由這些細胞所產生的膠原纖維共同組成。
(1)細胞成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都證實了前膜的細胞成分是多源性的。單純性視網膜前膜,神經膠質細胞是最主要的細胞成分。而復合性視網膜前膜的細胞成分則復雜得多,其中主要有神經膠質細胞、色素上皮細胞及成纖維樣細胞,此外還有玻璃體細胞、炎症細胞及巨噬細胞等。鑒別增殖膜中的細胞,即使使用電子顯微鏡有時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有時需要靠免疫組化的方法來鑒定。現將主要的細胞形態學特點簡述如下:
①神經膠質細胞:它不但是單純性前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復合性前膜中最常見的細胞成分之一。神經膠質細胞包括2種,即Müller細胞及星狀膠質細胞,這2種細胞體積都較大。Müller細胞具有有角的核,核染色質濃,有極性,胞質突起、微絨毛及基膜。胞質中有豐富的胞質中間絲(10nm),亦可有微絲。此外還可見到滑面內質網、糖原體、游離核糖體、線粒體及高爾基器等。星狀膠質細胞則具有橢圓形核,長的胞質突起,在血管周圍處可見基膜,胞質中亦可見主要的細胞器及豐富的中間絲,但滑面內質網較Müller細胞少。
②色素上皮細胞:它是復合性視網膜前膜中主要細胞成分之一,尤其對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者,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細胞成分。
(2)細胞間質:細胞纖維性視網膜前膜的細胞間質主要含有大量直徑為20~25nm的膠原纖維,它比正常的玻璃體膠原纖維要粗1倍左右。故認為是由前膜中的細胞所產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均可合成膠原纖維。此外在細胞間質中還有一些蛋白質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有纖維粘連蛋白,經免疫組化染色法已被證實在前膜中大量存在。它對於促使細胞遷移,細胞互相認別、接觸、蔓延及聚集均有重要作用。纖維黏連蛋白可以由視網膜前膜中的細胞產生,也可以由於血-視網膜屏障破壞,而由血漿中直接滲入前膜組織中。
6、新生血管 在血管纖維性視網膜前膜中,除了與細胞纖維性視網膜前膜一樣有多種細胞成分及膠原纖維之外,還有較多的新生血管存在。在細胞成分中,神經膠質細胞為最多見者,此外,還可見有較多的紡錘狀細胞,它具有均質的核、胞質豐富、嗜伊紅染色陽性。前膜中有新生血管散布,它可起自視盤或其他視網膜部分,新生血管穿過之視網膜內界膜及玻璃體後界膜上均可見有破口。新生血管常呈擴張狀、其管壁較厚,周圍之玻璃體常呈濃縮狀,並常與視網膜有粘連,粘連處附近視網膜可有脫離及萎縮性改變。在細胞間質中也有較多之纖維粘連蛋白存在。視網膜組織本身還同時有原發視網膜疾病之病理改變,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靜脈阻塞等。
❽ 好一些的膠原蛋白有哪些聽說金鑽元膠原蛋白多肽能預防骨質疏鬆和保護眼睛視力
是的,金鑽元膠原蛋白多肽是目前唯一一款含有一型和二型膠原蛋白的產品。一型膠原蛋白為市場上絕大多數膠原蛋白的應用類型,因此幾乎都沒有標注為一型,其作用主要在於補充皮膚、肌肉、筋腱等部位的膠原蛋白。二型膠原蛋白主要存在於軟骨、骨骼、視網膜中,其中眼球的視網膜100%由二型膠原蛋白組成。因此金鑽元膠原蛋白多肽能夠很好的保護機體,預防骨質疏鬆並保護眼睛健康。
❾ 白內障和視網膜脫落怎麼治療...
你好吃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多的食物雞皮
在冬季不提倡劇烈的運動可以選擇泡澡、脊柱保養等方法來讓身體放鬆
❿ 眼底黃斑裂孔是怎麼回事
關黃斑裂孔的發病機制,早期的研究報導認為黃斑裂孔的發生與外傷有關,然而隨後的病例統計結果發現,僅約10%的黃斑裂孔為外傷引起。隨著對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研究發現玻璃體(Vitreous)與黃斑裂孔發病有密切關系。玻璃體是眼球內一種無色透明的膠狀體,由99%水份及1%膠原蛋白組成,對視網膜起著支撐作用。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會開始變性及脫落,倘若脫落不全,就有機會拉扯到黃斑區的視網膜,使之發生撕裂及視網膜組織損傷,即黃斑裂孔,稱為特發性黃斑裂孔。另外,深近視人士由於眼球比正常人長,視網膜發生病變的風險明顯增高,其黃斑組織也較脆弱而較易發生黃斑裂孔。在黃斑裂孔早期,視網膜僅發生撕裂而尚未出現嚴重的神經損傷,此時通過玻璃體切割手術,松解牽拉因素,可以使得裂孔閉合以及視力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