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骨的化學成分分別賦予骨何種特徵
骨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束和黏多糖蛋白等,構成骨的支架,賦予骨以彈性和韌性。無機質主要是鹼性磷酸鈣,使骨堅硬挺實。脫鈣骨(去除無機質)仍具原骨形狀,但柔軟有彈性;煅燒骨(去除有機質)雖形狀不變,但脆而易碎。兩種成分的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幼兒時期骨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各佔一半,故彈性較大,柔軟,易發生變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斷,稱青枝骨折。成年人骨有機質和無機質的比例約為3:7,最為合適,因而骨具有較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彈性。老年人的骨無機質所佔比例更大,脆性增加,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響鈣、磷的吸收和沉積,骨質呈現多孔性,骨組織的總量減少,表現為骨質疏鬆症,此時骨的脆性較大,易發生骨折。
⑵ 請問 骨的有機質 和骨的無機質是什麼
骨的無機質即骨鹽,主要成分為羥基磷灰石結晶。羥基磷灰石結晶是一種不溶性的中性鹽,呈柱狀或細針,沿膠原纖維的長軸排列狀,其表面附著有鈉、鉀、鎂、氟、氯、碳酸根離子。
骨基質中的有機質由成骨細胞合成並分泌產生。可分為無定形骨基質(約佔10%)和膠原蛋白(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組成的凝膠,約佔90%)。骨膠原中大多為I型膠原,有少量的V型膠原。
(2)成人骨中無機質骨膠原纖維佔多少擴展閱讀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一般成人體內的含鈣量是1000~1250g,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餘約1%的鈣,存在於細胞內、細胞外液及血液中,稱混溶鈣。骨骼里的鈣和骨骼外的混溶鈣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轉變的平衡狀態,就是骨骼的鈣不斷溶解變為混溶鈣。
同時,混溶鈣又不斷沉積成為骨骼。在這種一面溶解骨骼又一面生成骨骼的過程中,如果鈣的溶解量和鈣的沉積量相等,就稱作平衡狀態。如果在相同時間里,鈣溶解得多,而沉積得少,就會產生骨質疏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