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膠原蛋白是在離心血清中提取嗎
不是,膠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生物高分子,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質總量的25%~30%。與組織的形成、成熟、細胞間信息的傳遞,以及關節潤滑、傷口癒合、鈣化作用、血液凝固和衰老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膠原蛋白也是生物科技產業最具關鍵性的原材料之一,在醫學材料、化妝品、食品工業等均有著廣泛應用。
② 檢查血清,能知道什麼
血清生化學檢查內容繁多,常用為肝功、腎功、血糖、血脂、離子一、血清酶學檢查:1、丙氨酸轉氨酶(ALT)[正常參考值]速率法(酶法):5-35IU/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症、肝壞死、肝癌、膽管炎、膽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發性肌炎、酒精、化學毒物、葯物等因素致肝損害。2、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正常參考值]速率法(酶法):10-36IU/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變、心肌炎、心肌梗塞、腎炎、膽管炎、皮肌炎等病症。3、鹼性磷酸酶(ALP)[正常參考值]速率法:50-170IU/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阻塞性黃疸、膽道結石症、膽管癌、肝癌、纖維性骨炎、佝樓病、骨折修復癒合期。4、乳酸脫氫酶(LDH)[正常參考值]速率法:55-135U/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惡性腫瘤、白血病、賢病綜合征、休克、溶血性貧血等病症。二、肝功能檢驗:1、總膽紅素(TBIL)[正常參考值]咖啡因法:0.3-1.Omg/d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溶血性、肝細胞性、阻塞性黃疸等病。2、直接膽紅素(DBIL)[正常參考值]鹽酸法:0-0.35mg/d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膽石症、膽管癌、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3、間接膽紅素(IBIL)[正常參考值]0.3-0.7mg/d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肝細胞性黃疸等疾病。4、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正常參考值]0-6u。[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急、慢性肝炎等病。三、血脂檢查:1、血清總膽固醇(Tch)[正常參考值]2.9-6.0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腎病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膽總管阻塞、膽石症、膽道腫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腫等。減低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惡件貧血、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膽固醇合成減少等。2、血清膽固醇酯(CE)[正常參考值]2.34-3.38mmol/L。[臨床意義]減低見於肝臟實質性病病變,並提示病情發展,預後不良。3、血清磷脂測定(pL)[正常參考值]1.10-2.10g/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減少見於甲亢、溶血性貧血等病。四、血液電解質檢查:1、鉀(K)[正常參考值]3.6-5.5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腎功能衰竭、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休克、組織擠壓傷、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鉀液過多等。減低見於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嚴重嘔吐、腹瀉、服用利尿劑和胰島素、鋇鹽中毒、代謝性鹼中毒、低鉀飲食等。2、鈣(Ca)[正常參考值]2.1-2.6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維生素D過多症、結節病、急性骨萎縮、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多發性骨腫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張力增加等。3、鈉(Na)[正常參考值]135-145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垂體前葉腫瘤、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嚴重脫水、中樞性尿崩症、過多輸入含鈉鹽溶液、腦外傷、腦血管意外等。減低見於糖尿病、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消化液丟失過多(如嘔吐、腹瀉)、嚴重腎盂腎炎、腎小管嚴重損害、應用利尿劑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尿毒症的多尿期等。4、血清磷[正常參考值]0.87-1.45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慢性腎炎尿毒症、甲狀旁腺機能減退症、維生素D過多症、多發性骨髓瘤及骨折癒合期等。減低見於佝僂病、軟骨病、糖尿病、腎小管病變、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維生素D過少症、長期吸收不良及腹瀉致磷攝入減少等疾病。5、鎂(Mg)[正常參考值]0.8-1.2m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甲狀旁腺機能減退症、阿狄森病、腎功能衰竭、多發性骨髓瘤、嚴重脫水症、關節炎、鎂制劑治療過量、糖尿病昏迷等。減低見於嘔吐、腹瀉、使用利尿劑、慢性腎功能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旁腺機能亢進、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高血鈣、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長期使用氨基糖類抗生素等。6、鐵(Fe)[正常參考值]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貧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壞死、維生素B6缺乏症、鉛中毒、雌激素及鐵劑治療時。減低缺鐵性貧血、感染、尿毒症、痔瘡、潰瘍病、子宮功能性出血、飲食中缺鐵或鐵吸收障礙、惡性腫瘤等。7、鋅(Zn)[正常參考值]7.65-22.95umol/L。[臨床意義]減低青少年可產生生長遲緩、貧血;成人可見於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腸吸收障礙、腎病綜合征、急性傳染病、急性白血病、長期多汗、反復失血等。增高見於急性鋅中毒、溶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8、銅(Cu)[正常參考值]男:10.99-21.98μmol/L;女:12.56-24.34μmol/L。[臨床意義]增高見於風濕熱、白血病、貧血、結核、甲狀腺機能亢進、腎臟病透析者、惡性腫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各種感染等。減低見於肝硬化、營養不良、吸收不良、腎病綜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腦組織萎縮。9、汞(Hg)[正常參考值]用原子吸收光譜法:<0.25μmol/L。[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汞中毒。10、硒(Se)[正常參考值]用熒光法:1.27-4.32μmol/L。[臨床意義]降低見於貧血、心肌損害、惡性腫瘤等。增高見於硒中毒、白內障、肝硬化等。
③ 血清lll型前膠原偏高一點該怎麼辦
你這主要是肝纖維化指標,反應肝硬化的,給你列了一下,貌似沒有問題 1. PCIII(III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並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
④ 血清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如將血液自血管內抽出,放入試管中,不加抗凝劑,則凝血反應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膠凍。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並繼續發生變化,如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並隨血清存放時間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這些也都是與血漿區別之處。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干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血漿
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血液的重要組成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佔90~92%,溶質以血漿蛋白為主。血漿蛋白是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用鹽析法可將其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三類。血漿蛋白質的功能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組成血液緩沖體系,參與維持血液酸鹼平衡;運輸營養和代謝物質,血漿蛋白質為親水膠體,許多難溶於水的物質與其結合變為易溶於水的物質;營養功能,血漿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可用於合成組織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參與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漿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狀態存在,正負離子總量相等,保持電中性。這些離子在維持血漿晶體滲透壓、酸鹼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血漿的各種化學成分常在一定范圍內不斷地變動,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質、脂肪和激素等的濃度最易受營養狀況和機體活動情況的影響,而無機鹽濃度的變動范圍較小。血漿的理化特性相對恆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首要表現。
血漿總滲透壓313毫滲量/升,相當於7個大氣壓(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膠體滲透壓不超過1.5毫滲量/升(25毫米汞柱),其餘為晶體滲透壓。pH7.35~7.47。與水相比的相對粘滯性為1.6~2.4。
紅細胞
一、紅細胞的形態與數量
紅細胞體積很小,直徑只有7~8μm,形如圓盤,中間下凹,邊緣較厚。它具有彈性和可塑性,在通過直徑比它還小的毛細血管時,可以改變形狀,通過後仍恢復原形。正常紅細胞形態如圖所示。
正常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也沒有高爾基復合體和線粒體等細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謝功能。紅細胞內充滿著豐富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約占細胞重量的32%,水佔64%,其餘4%為脂質、糖類和各種電介質。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成年男性為500萬/mm3,女性為420萬/mm3。紅細胞數目可隨外界條件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高原居民和新生兒可達600萬/mm3以上。從事體育運動而經常鍛煉的人紅細胞數量也較多。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為12~15g/100ml,女性為11~13g/100ml。
二、紅細胞的生理功能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此外還在酸鹼平衡中起一定的緩沖作用。這兩項功能都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實現的。如果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出來,溶解於血漿中,即喪失上述功能。
血紅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結合而成。血液呈現紅色就是因為其中含有亞鐵血紅素的緣故。該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壓高時,與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在氧分壓低時,又與氧解離,釋放出O2,成為還原血紅蛋白,由此實現運輸氧的功能(見呼吸章)。血紅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稱高鐵血紅蛋白,則喪失攜帶O2的能力。血紅蛋白與CO的親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氣中CO濃度增高時,血紅蛋白與CO結合,因而喪失運輸O2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稱為CO(或煤氣)中毒。血紅蛋白在CO2的運輸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紅細胞的生理特性
1.滲透脆性(簡稱脆性) 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水分將逸出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相反,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水分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可至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稱為溶血。
把正常人紅細胞置入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從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紅細胞開始破裂,即上層液體呈微紅色,當紅細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則全部紅細胞都破裂。臨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為正常人體紅細胞的脆性(也稱抵抗力)范圍。如果紅細胞放在高於0.45%/NaCl溶液中時即出現破裂,表明紅細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時才出現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2.懸浮穩定性 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將與抗凝劑混勻的血液置於血沉管中,垂直靜置,經一定時間後,紅細胞由於比重大,將逐漸下沉,在單位時間內紅細胞沉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以血沉的快慢作為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大小。正常男子第1小時末,血沉不超過3mm,女子不超過10mm。在妊娠期,活動性結核病,風濕熱以及患惡性腫瘤時,血沉加快。臨床上檢查血沉,對疾病的診斷及預後有一定的幫助。
關於維持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紅細胞表面帶有負電荷之故,因為同性電荷相斥,紅細胞不易聚集,從而呈現出較好的懸浮穩定性。如果血漿中帶正電荷的蛋白質增加,其被紅細胞吸附後,使之表面電荷量減少,這樣就會促進紅細胞的聚集和疊連,使總的外表面積與容積之比減少,摩擦力減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與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含量有關。
白細胞
白血球,或稱白細胞,是血液中一種重要的血細胞。除白血球外,人體血液中還含有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
白血球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幫助身體抵抗傳染病以及外來的東西。正常情況下白細胞在健康成人體內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細胞也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細胞還存在於淋巴系統、脾以及身體的其它組織中。
由於白血球的增生失去控制而引起的一種癌症稱為「白血病」。
盡管巴斯德己證明了免疫能人和動物免患某些疾病,但人們對免疫起作用的機理尚不清楚。埃利·梅奇尼科夫通過研究機體如何抵抗疾病的侵襲,回答了這個問題。
梅奇尼科夫提出人體的血液中存在著特殊的細胞,能夠進攻由外界進入人體的外來物質。他把這種細胞稱為「吞噬細胞」,意思是「吃東西的細胞」,並證明了這些大白細胞能消滅細菌,當人體受到感染後,這些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
左圖:這張電鏡照片顯示了一個人體白細胞(藍色)、其細胞核(橙色)以及受到進攻和包圍的細菌(紅色)。當細菌或顆粒受到包圍或吸收後,它就不再對人體造成損害。
除了識別出許多的細菌,羅伯特·科赫也識別出一種小一些的白細胞,稱為「淋巴細胞」。他還發現經過免疫的動物大白細胞和那些未經免疫的相比,功能更強。人們逐漸弄清了,是多種類型的細胞協調工作構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
人體內有數種白細胞,它們沿血管壁運動。如果遇到細菌或其他固體顆粒,白細胞就會游過包圍細菌,逐漸把它們消滅掉。有時細菌也會破壞白細胞,但在它們引起人們生病之前,大多數的入侵細菌都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擊潰。
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 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動物圓口綱有紡錘細胞起凝血作用,魚綱開始有特定的血栓細胞。兩棲、爬行和鳥綱動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細胞,血栓細胞是有細胞核的梭形成橢圓形細胞,功能與血小板相似。無脊椎動物沒有專一的血栓細胞,如軟體動物的變形細胞兼有防禦和創傷治癒作用。甲殼動物只有一種血細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成熟的巨核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過脾臟,約有1/3在此貯存。貯存的血小板可與進入循環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換,以維持血中的正常量。每個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的數量每立方毫米大約200~8000,一般認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調節,但其詳細過程和機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壽命約7~14天,每天約更新總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臟中被清除。
形態結構 循環血中正常狀態的血小板呈兩面微凹、橢圓形或圓盤形,叫做循環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約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體積7立方微米。血小板雖無細胞核,但有細胞器,此外,內部還有散在分布的顆粒成分。血小板一旦與創傷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內膜表面接觸,即迅速擴展,顆粒向中央集中,並伸出多個偽足,變成樹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顆粒隨即釋放,血小板之間融合,成為粘性變形血小板。樹突型血小板如及時消除其刺激因素還能變成循環型血小板,粘性變形的血小板則為不可逆轉的改變。血小板有復雜的結構和組成。血小板膜是附著或鑲嵌有蛋白質雙分子層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種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與粘附作用有關,糖蛋白Ⅱb/Ⅲa與聚集作用有關,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體。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漿蛋白、凝血因子和與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有關分子組成的血漿層(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漿中有兩種管道系統:與表面相連的開放管道系統和緻密管系統。前者是血小板膜內陷在胞漿中形成的錯綜分布的管道系統,管道的膜與血小板膜相連續,管道膜內表面也有與血小板膜一樣的外覆層,通過此管道系統,血漿可以進入血小板內部,從而擴大了血小板與血漿的接觸面積,由於存在這套與表面相連的發達的管道系統,使血小板形成與海綿相似的結構;後者即緻密管系統的管道細而短,與外界不通,相當內質網。血小板周緣的血小板膜下有十幾層平行作環狀排列的微管,近血小板膜處還有較密的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它們與血小板的形態的維持及變形運動有關。血小板內散在著兩種顆粒:α顆粒和緻密顆粒。α顆粒內容物是中等電子密度,有的顆粒中央還有電子密度較高的芯。α顆粒中含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第4因子、組織蛋白酶A、組織蛋白酶D、酸性水解酶等。緻密顆粒內容物電子密度極高,含有5-羥色胺、ADP、ATP、鈣離子、腎上腺素、抗血纖維蛋白酶、焦磷酸等。另外,在血小板中還存在有線粒體、糖原顆粒等。
生理功能 血栓形成和溶解當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受到損傷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現血小板的聚集,成為血小板凝塊,起到初級止血作用,接著血小板又經過復雜的變化產生凝血酶,使鄰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互相交織的纖維蛋白使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即血栓(見凝血因子)。同時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纖維蛋白網內,隨著血小板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縮,使血凝塊收縮,血栓變得更堅實,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這是二級的止血作用。伴隨著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釋放血栓烷A2;緻密顆粒和α顆粒通過與表面相連管道系統釋放ADP、5-羥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通過激活周圍血小板,促進血管收縮,促纖維蛋白形成等多種方式加強止血而有些效果。物質則可加強損傷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應。
當血管損傷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後需要防止血栓的無限增大,避免由此而產生的血管阻塞。此時,由血小板所產生的5-羥色胺等對血管內皮細胞起作用,使其釋放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促使纖維蛋白溶酶形成,進而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本身也有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與纖維蛋白溶酶原,產生纖維蛋白溶酶參與血栓中纖維蛋白的再溶解。
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起作用 血液在血管中迅速流動有時會損傷血管壁,血小板可從流動狀態轉而附在內皮細胞表面,兩者之間的細胞膜消失,細胞質相互融合,從而使內皮細胞得到修復。
血小板粘附、釋放及聚集的機制 血小板表面有許多不同受體,這些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即被激活。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內皮下組織中的Ⅰ型和Ⅲ型膠原暴露,兩者中有一9肽結構的活性部位。從這一活性部位通過VWF因子與血小板膜上的受體糖蛋白1b連接,實現了血小板與損傷部位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後,環狀的微管向內凹曲。血小板出現放射狀的突起,其中出現與其長軸一致的微絲、微管。顆粒向血小板中心部集中,並靠近與表面相連的管道系統。血小板由循環型變為樹突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血塗片上所見的血小板,如分為中央的顆粒區與周緣的透明區,就是處於這一階段的特徵。
粘附的血小板開始釋放其內容物,隨著血小板形態的變化,血小板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的磷脂分子中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進而受血小板膜上酶的作用,形成血栓素A2等。血小板顆粒內含物的釋放不是同時進行的。由緻密顆粒釋放ADP、5-羥色胺的反應出現得快。α顆粒則隨其內含物不同,釋放遲早不同;含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等成分的α顆粒先釋放,含酸性水解酶的顆粒(相當於溶酶體)後釋放。釋放是需能過程。膜上的鈣泵將Ca2+泵入血小板內,激活ATP酶,最後引起血小板收縮,導致血小板內顆粒的釋放。
血小板之間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腎上腺素、凝血酶和膠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劑。不同的致聚劑引起的聚集過程表現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釋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從而可以出現兩個聚集波。膠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誘導血小板釋放ADP後引起。聚集發生的機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徑,緻密顆粒途徑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徑,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纖維蛋白原都與血小板的聚集有關。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最後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TXA2)。血栓烷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強的致聚劑,而內皮細胞釋放的前列腺素I2(PGI2)可通過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環腺苷酸(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哺乳動物血小板存在著種屬間的差異。如兔血小板緻密顆粒中,除5-羥色胺外還含有組胺,人的血小板對致聚劑ADP、凝血酶等均無反應。兔、大鼠、小鼠、豬、羊、馬對腎上腺素無反應。在5-羥色胺含量、對聚集抑制劑的反應性等方面也有種屬差異。
⑤ 血清四項是什麼
血清四項一般是檢查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胃癌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主要包括血清 CEA、CA19-9、 CA72-4、CYFRA21-1 聯合檢測有助於提高胃癌診斷的敏感性、准確度,是篩查胃癌的一種簡單、 有效的檢測方法。
⑥ 膠原病是怎麼回事,有人能幫我說明下嗎,謝謝了
主要支撐身體的組織如骨骼、軟骨、肌腱、肌肉、神經是由叫做結締組織的組織 所構成。這些結締組織的細胞間充滿著基質而基質中則滿布著膠原纖維,當這些 膠原纖維有損傷而變性時的疾病叫做膠原病。因此膠原病是膠原變性所引起的一 群疾病的總稱。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風濕性關節炎、皮膚肌炎、多 發性肌炎、乾燥癥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及風濕熱都是屬於膠原病之一種。雖 然這些疾病並不一定能都證明有膠原變性,因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因此常被歸類 於膠原病,但他們也常常因有骨骼、關節的明顯症狀被放在肌肉骨骼疾病或結締 組織病項下,有時則歸類於自體免疫病項下來說明。
膠原病有如下面的共同症狀。
原因不明的發燒、關節痛、肌肉痛、僵硬等症狀。
結締組織的病變為主的症狀。
自體免疫的症狀。
血管的病變。
在發病時常伴有誘因:如細菌或病毒感染、葯物、懷孕、寒冷、外傷、精 神壓力等誘因。
對類固醇有治療效果,但使用抗生素沒有效果。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主要發生於年輕女性的疾病。病因不明但被認為與體質、免疫異常和病毒感染等 環境因素有關系。常以不明原因的發燒發病,會有關節痛、四肢及臉部、胸部的紅 色斑點、體重減輕、疲倦等症狀。臉部的紅斑常發生在兩側頰部呈蝴蝶狀為其特性 之一。
因腎臟、肝臟、胸膜、心囊等器官也有病變所以也會伴有浮腫、高血壓、肋膜積水、心膜積水所引起的症狀。
檢驗室檢查結果呈示溶血性貧血、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抗核抗體陽性、LE 細胞陽性、抗平滑肌抗體陽性、血清丙球蛋白上升、風濕因子陽性。
一般以非類固醇抗炎劑、類固醇制劑、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進行性全身性硬皮症:
因膠原纖維的增加所引起的皮膚的硬化。除皮膚外,內臟各器官如:肌肉、心臟、 腸胃道、腎臟、肺臟也都會引起硬化。當食道、胃硬化時會引起吞食困難、消化不 良症狀。起初只有各內臟器官的症狀時較難診斷時,因經長時間慢慢發生而在初期 常難做診斷。但當先有長期的因血管收縮所引起的四肢末端的發紫及蒼白症狀後, 皮膚慢慢便光滑硬化時診斷則較容易。
因病因不明也就沒有直接對病因的療法,而只有對症療法。如使用類固醇、血管擴 張劑、D-penicillamin、cholchicin等葯劑治療。
乾燥癥候群:
因淚腺、唾液腺等分泌腺的炎症而致分泌減少而會有因眼淚減少所引起的眼睛乾燥、角膜炎、結膜炎的症狀出現。血液檢查會有血清丙球蛋白的上升,抗核抗體陽性 和風濕因子陽性的結果。
只有對症療法如:增加眼淚和唾液分泌的葯劑、類固醇、人工淚液和人工唾液的使 用等治療法。
多發性肌炎、皮膚肌炎:
引起肌肉炎症及皮膚上出現紅斑的疾病。常有肌肉無力而引起的全身動作緩慢,無 力舉起雙手、站起來、走動等動作。其他器官也會引起炎症而有各器官障礙的症狀 出現。
也無特殊的治療法。可以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做長期治療,但應考慮副作用的 出現。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上述各疾病的各種症狀混合出現時就稱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⑦ 我是乙肝小三陽二.攜帶者、肝纖四項檢:血清III型前膠原、血清Iv型膠原、兩個指超過參考值代表肝出
指導意見:
其無需治療的。應定期檢查肝功,只要肝功檢查正常,即影響不大的
⑧ 化驗血清是檢查什麼的
在一段時間內定期的開展血細胞檢驗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針對人體原本就會有感染病症的病人,要清晰的了解怎樣開展血細胞檢驗,根據血細胞檢驗的各類指標值來剖析問題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全過程,期待大夥兒可以剖析清晰血細胞檢驗各類指標值的基本狀況。
我們能夠 依據血細胞檢驗的指標值來剖析問題,有關血細胞檢驗指標值的各類狀況是要藉助病症反映才可以剖析清晰的,假如在血細胞檢驗指標值的中沒有辦法詳盡的掌握病人的人體問題,能夠 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狀況,例如依據其他指標值也是分辨問題的最好是方式 。
⑨ 請問血清是檢查什麼的
將血液離心,分離出血清,查血清中相關抗體蛋白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回答有用,請採納為最佳方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