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專家進來,幫忙看看乙肝檢驗報告單...
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兩對半各項指標的含義 何謂「三對半」、「四對半」、「大三陽」、「小三陽」 肝功能檢查指標一欄表(新增) 肝功能檢查都包括哪些內容 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 HBsAb、HBeAb陽性說明了什麼 常見肝病的主要試驗檢查結果趨勢 肝纖維化四項檢查指標 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 肝促凝血活酶試驗 凝血像(APTT.PT等)檢測的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臨床意義 (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 序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體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體 抗-HBc HBcAg 核心抗 臨床意義 出現率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1-30%
2 - - - - + (1) 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著。 5-10%
3 - - - + + (1) 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5-15%
8 + - - + + (1)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30-40%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 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2)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兩對半各項指標的含義:(因來源不一樣,說法不盡相同) HBcAb是HBcAg對應抗體,它不是一種保護性抗體,而是反映肝細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種指標,包括IgM、IgG、IgA三種類型。 HBcAb-IgM陽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復制活躍的指標,具有高度傳染性。HbcAb-IgM陽性還可見於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陽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則指過去感染過HBV,具有流行病學的意義。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 陽性 1,協助早期診斷 2,作為攜帶者指標 (二) 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體 (+) 陽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檢測指標(陽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斷人群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 乙肝核心抗體 (+) 陽性 1, 有助於確診處於"窗戶期"(抗原消失,抗體尚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 3,高滴度(陽性)示病毒復制,低滴度示無傳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並存時,示對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攜帶者。 5,急性期和恢復期滴度很高,以後逐漸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終生。 6,估計病情轉歸和預後,如轉陰示乙肝治癒。 (四) HBeAg e抗原 正常值 :陰性 (-) 陽性 (+) 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續性陽性示肝組織嚴重損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傳染期較長,是病毒復制的重要指標。 2,慢性肝炎持續性陽性示病情活動。 3,陽性孕婦則新生兒九成亦是陽性。 (五) e抗體 抗-HBe 陽性 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進入恢復期,傳染性較低。 2,急性乙肝示預後良好,慢性陽性示病情靜止。 3,肝硬化陽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則預示可能為早期原發性肝癌。 4,只存在於HBcAg(+)者中,抗-HBs陽性中亦可檢出抗-HBe. 另一解釋: 1、表面抗原(HBsAg)與表面抗體(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質外殼,HBsAg陽性是機體被HBV感染的標志,表明存在現症HBV感染。但HBsAg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變株存在,不能用常規方法檢出,可表現為HBsAg(-)的HBV攜帶者(佔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數低濃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規檢測極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它的出現常伴隨HBV存在,間接提示攜帶者具有傳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抗-HBs。 (2)抗-HBs 抗-HBs陽性提示可能通過預防接種或過去自然感染(隱性或顯性感染)產生了對HBV的免疫力。抗-HBs是保護性抗體,陽性者可以抵禦HBV的再次侵襲。 一般而言(也並非都如此),抗HBs陰性說明對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與核心抗體(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於感染者的肝細胞核當中,血液中沒有游離的HBcAg,因此用常規方法在血液中檢測不到 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抗-HBc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大三陽」組合中,它是HBV活動性復制的標志之一。 3、e抗原(HBeAg)與e抗體(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復製程度的標志,陽性時表明HBV復制活躍,提示傳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小三陽」組合中,抗-HBe陽性提示HBV復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傳染性變小。 何謂「三對半」、「四對半」及「大三陽」、「小三陽」 了解乙肝病毒標志物檢測的項目和意義,對眾多的乙肝病人來說十分重要。為此,南京市第二醫院 肝病專家詹嫆娥主任醫師就人們關心的主要內容予以解答。 人體感染了乙肝病毒即產生系列免疫反應, 在血清中可檢測出相應的抗原與抗體。肝病毒感染後的標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一HBe)、乙肝核心抗體(抗一HBc)。人們將這5項俗稱為「兩對半」。 近年來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離出前S1抗原與相應的前S1抗體;前S2抗原與前S2抗體,通稱 「三對半」、「四對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後較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陽性有一定傳染性,若半年內不消失,即稱慢性HBsAg攜帶者。 HBsAg存在於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陰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觸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陽性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抗一HBc是一種感染性抗體,高滴度的抗一HBc陽性標志乙肝病毒正在復制,有傳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轉陰後出現的一種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示病毒復制巳緩解,沒有明顯傳染性,病情在恢復。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細胞有關,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最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陽性與病毒復制有關,是傳染性標志;前S1抗體、前 S2抗體陽性是病毒將被清除的標志,有保護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護性抗體,在HBsAg轉陰後,或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表明機體獲得了免疫力。 臨床上常將HBsAg、 HBeAg、抗一HBc三項陽性稱之為「大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多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潛伏期、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在每個個體中都有其固有特徵。診治需綜合判斷,採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項陽性就叫做「小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已緩解,傳染性弱,臨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轉或恢復。盡管「小三陽」患者一般無需常規治療,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注意飲食、休息、不飲酒,定時復查復診,做到心中有數。不過,臨床上「小三陽」也常出現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這可能是由於體內病毒出現不斷變異,原產生的抗體不能阻止病毒復制,或感染了其它亞型的乙肝病毒,或體內劇烈免疫紊亂,對這類患者需進一步深人全面診治。 當人們感染了乙肝病毒後,應盡早到醫院去確診,一定要動態醫學觀察、求助於專業醫師共同制訂合理、適當、正規的治療措施。患者千萬不要自行亂吃葯,以免延誤病情, 使疾病惡化。 肝功能檢查指標一欄表(新增) 化驗項目 縮寫符號 法定單位
總膽紅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
直接膽紅素 DBiL 0-6μmol/L
谷丙轉氨酶 ALT 5-40u/L (賴氏法Reitman: 5-30 u/L)
穀草轉氨酶 AST 5-40u/L
γ-谷氨醯轉肽酶 γ-GT(GMT) 5-54u/L (簡易重氮試劑法: 0-40u/L) (對硝基苯胺改良法: 6-47u/L)
乳酸脫氫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
鹼性磷酸酶 AKP(ALP) 35-125u/L(速率法) (金-阿氏法3-13u/L) (布氏法1.4-4.0u/L )
膽鹼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 TTT 0-6馬氏單位
黃疸指數 4-6單位
血清總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白/球比值 A/G 1.5~2.5:1
膽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時間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 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 IgM 1.08±0.24g/L
補體3 C3 1.14±0.27g/L
補體4 C4 553±109mg/L
T淋巴細胞亞群 CD3 0.56-0.76%
CD4 0.38-0.52%
CD8 0.22-0.32%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是肝臟蛋白代謝混亂的一種定性試驗。肝臟病患者的血清與麝香草酚巴比妥緩沖液試劑混合後即可出現混濁,通過混濁程度與事先備好的標准混濁試管進行比較,可測出其混濁程度。正常值為0-6馬氏單位,大於7單位為陽性。其混濁程度與肝損傷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陽性,恢復期轉為陰性;持續陽性者是向慢性轉化的指征。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活動期均可為陽性。靜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肝功能檢查都包括哪些內容 肝功能的種類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試驗已達700餘種,新的試驗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氨酶( 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 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葯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於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並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III型前膠原肽和IV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常見肝病的主要試驗檢查結果趨勢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原發性肝癌 膽汁淤積
典型 輕型 重型 遷延型 活動型 代償期 失代償期 肝內性 肝外性
血清總膽紅素 ↑↑ -↑ ↑↑↑ - -~↑↑ - ↑~↑↑ -~↑↑ ↑↑↑ ↑↑↑
結合膽紅素 ↑↑ -~↑ ↑↑↑ - -~↑↑ - ↑~↑↑ -~↑↑ ↑↑↑ ↑↑↑
ALT、AST ↑↑ ↑↑ ↑↑~↑↑↑ ↑ ↑↑ -~↑ -~↑↑ -~↑↑↑ ↑~↑↑ -~↑
腺苷脫氨酶 ↑ ↑ ↑↑ ↑ ↑↑ ↑↑ ↑↑ -~↑↑ -~↑ -
鹼性磷酸酶 ↑ - -~↑ - ↑~↑ - -~↑ ↑↑↑ ↑↑↑ ↑↑↑
γ谷氨醯轉肽酶 ↑ -~↑ ↑~↑↑ - -~↑ -~↑↑ -~↑↑ ↑↑↑ ↑↑↑ ↑↑↑
白蛋白 - - ↓~↓↓ - ↓ -~↓ ↓↓↓ ↓~↓↓↓ - -
γ球蛋白 ↑ - -~↑ - ↑↑ ↑ ↑↑↑ -~↑↑↑ - -
膽固醇 - - ↓ - - - ↓ -~↓ ↑↑ ↑↑↑
膽固醇酯 ↓ - ↓↓ - ↓ - ↓↓ -~↓↓ ↑ ↑↑
α脂蛋白 ↓↓ -~↓ ↓↓↓ - ↓ - ↓ -~↓ -~↑ ↑
凝血酶原時間 ↑ - ↑↑↑ - ↑↑ - ↑↑↑ -~↑↑ ↑* ↑↑*
膽汁酸 ↑↑ ↑ ↑↑ ↑ ↑↑ ↑ ↑↑ -~↑↑ ↑↑↑ ↑↑↑
氨 - - ↑ ↑ - -~↑ ↑↑↑ -~↑↑ - -
表中*胃腸外注射維生素K後恢復正常,↑表示升高的程度 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 根據1992~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我國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抗-HBc)陽性率為49.8%。據此推算,我國約有6.5億人抗-HBc陽性,其中多數人為單項抗-HBc陽性。那麼,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呢?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血清中首先出現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 VDNA),約1個月後出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爾後出現抗-HBc等。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血清中HBVDNA、 HBsAg和HBeAg先後轉為陰性,在HBsAg消失後隔一段時間,出現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此時抗-HBc與抗-HBs可同時陽性。由於抗-HBs在血清中持續存在時間較抗-HBc短,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後,抗-HBs消失,僅單項抗-HBc陽性。無論是有臨床症狀的乙型肝炎病人還是沒有臨床表現的隱性感染者,他們康復後,血清學檢查均可表現為單項抗-HBc陽性。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 c低水平陽性,表示該人既往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現已康復,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和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單項抗-HBc陽性者,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其體內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復制,但因病毒復制水平低,不易用常規方法檢出。但用敏感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擴增法檢測,可發現他們HBVD NA陽性。因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復制活躍,他們可再次復發乙型肝炎。國內外均有報告,一些非肝炎病人因輸入單項抗-HBc 陽性供血員的血液而發生輸血後乙型肝炎,或因移植抗-HBc陽性者提供的器官等而發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此外,還發現一些單項抗-HBc陽性者,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發生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不能獻血或提供器官等,以免傳染他人。同時,他們自己也應勞逸結合,注意營養,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防止乙型肝炎再次復發。如有不適,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HBsAb、HBeAb陽性說明了什麼 李廣容 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抗-HBs) 在乙肝五項血清標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體是機體免疫應答的產物,其臨床意義不同。表面抗體(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常在感染恢復後期出現陽性,此時表面抗原(HBsAg)轉陰至少已1個月以上。抗-HBs於6-12月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10年內轉陰(有時轉陰很快)。其臨床意義如下: 1、單項抗-HBs陽性 (1)接種乙肝疫苗成功的標志; (2)單項低效價抗-HBs陽性有時為非特異性反應。 2、與抗-HBc、抗-HBe同時陽性 機體自然感染(包括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後發生免疫應答,病毒被清除,機體獲得抵禦 HBV再次侵襲的特異性免疫力。 3、與HBsAg同時陽性 非常少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感染了不同的HBV亞型; (2)感染了S基因變異的HBV; (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處於抗原-抗體動態平衡階段。 乙肝e抗體HBeAb(抗-HBe)陽性說明了什麼? 血清中e抗體(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之後出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急性感染 抗-HBe 在急性自限性感染的恢復期出現,最終可能呈現抗-HBs、抗-HBc和抗-HBe 同時陽性,「三抗體」陽性標志著體內的乙肝病毒(HBV)已被清除,並且具有免疫力。 2、與HBsAg、抗-HBc同時出現的慢性持續性感染 這就是所謂「小三陽」,見於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也見於慢性乙肝患者,表明體內病毒復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傳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趨於穩定。發生病毒變異者病情並不減輕或穩定。 3、有人報告極少數抗-HBe陽性並伴有其它抗體陽性者HBV-DNA仍陽性,具有一定傳染性。 4、近期有關研究者比較關注「小三陽」人群肝癌的發病率問題。 5、抗-HBe陽轉後仍有可能逆轉為HBeAg陽性。 6、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後僅表現抗-HBs 陽性,不會同時伴有抗-HBe陽性(也不伴有抗-HBc陽性)。 肝纖維化四項檢查指標: 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PCIII(III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並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膠原):為構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膠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志之一。正常值<75ug/L。 3. LN(層粘連蛋白):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質酸酶):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可較准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有認為本指標較之肝活檢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膠原蛋白降解的關鍵酶,與肝內膠原纖維增生活躍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纖維進展的良好指標。正常值1107±19.5u/L[5][6]。 上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中,臨床達成共識的常用組合為:PCIII+PCIV+HA+LN,稱為肝纖維化四項檢查。 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 目前檢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化驗「兩對半」,即乙肝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測定。但它檢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體對這些抗原的免疫反應,並不能代表病毒本身,無法知道體內病毒的多少。 另一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即PCR法,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常規PCR法假陽性、假陰性率較高,重復性差,且不能定量。 近年,新研製成功的熒光定量PCR的出現為乙肝病毒的檢測診斷提供了新手段,大量臨床標本測定結果證明,其特異性為100%,靈敏度可達0.01fg(10—12mg),相當於2.5個乙肝病毒顆粒。熒光定量PCR對下列情況更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 1.治療前進行病毒定量檢測,可以指導選擇對症葯品,避免盲目用葯。 2.治療後定量PCR可直接准確地測定體內病毒數量,有助於療效的判斷。 3.懷孕前進行定量PCR測定,有助於選擇有利的懷孕時機。乙肝孕婦進行定量PCR檢查,有助於使部分病人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 所以說HBV—DNA定量檢測指標降低在乙肝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乙肝轉陰的前奏,也是康復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體內的HBV—DNA定量指標降低,病毒的復制繁殖才會停止,乙肝的徹底治癒才有希望。 一般以定量檢測103copies/ml以下為陰性,以上為陽性。陽性提示體內病毒復制活躍,血液中含量高,傳染性較強;陰性則相反,病毒復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傳染性弱。 關於HBVDNA,另請參考: HBVDNA的檢驗方法及指標、單位換算 凝血像(APTT.PT等)檢測的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英文 縮寫 中文全稱 正常 參考值 臨床意義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30-54秒 延長:1.因子Ⅷ.Ⅸ.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等;因子Ⅷ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因子Ⅱ.Ⅴ.Ⅹ和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原發性黃疸,腸道滅菌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肝素等抗凝劑及底(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3.纖溶活力增加,如繼發性願發性纖溶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如抗FⅧ或FⅨ抗體及SLB等. 縮短: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和腎病綜合征等.
PT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2-18秒 延長: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症,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肝素.FDP,以及其它口服抗凝劑. 縮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PA 凝血酶原活度 80-120% PA為PT的相對值指標,其臨床意義基本同PT.
PTR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0.95-1.24 PTR為病人測定值與正常對照值之比,臨床上較常用.
INR 國際標准化比值 0.8-1.5 意義:用來報告PT時作為監測病人口服抗凝葯物的一個指標,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適的抗凝葯物使用劑量,也就是說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於引起出血.最近一項研究表明,INR值在2.5-3.5時為抗凝葯的最合適劑量.
D-Fbg 纖維蛋白原 2.0-4.0 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種術後及輕度肝炎等. 減低:DIC,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肝促凝血活酶試驗 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靜脈血2ml,以109m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 HPT活動度能較正確地反映血漿因子Ⅶ、Ⅱ、Ⅹ的活性變化,特別是當肝細胞損傷或肝功能異常時,Ⅶ因子最先減少,因子Ⅱ、Ⅹ的減少次之,故本試驗對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較PT敏感。【正常參考值】 67.2 ~ 133.6% 【異常結果分析】 活動度降低:見於口服雙香豆素類抗凝葯物、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慢性肝損害、阻塞性黃疽,其嚴重程度與這些因子呈正相關。此法作為華法林類抗凝治療的實驗監測指標優於PT試驗。 (部分摘自健康123、三九健康網及消化疾病網)
『貳』 什麼叫膠原蛋白,有什麼作用
一、膠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質總量的25%~30%,某些生物體甚至高達80%以上。
二、膠原蛋白的作用
1、營養性:膠原蛋白是皮膚必需的營養,能增強皮膚的蛋白質的活性。
2、修復性:膠原蛋白對皮膚具有獨特的修復作用。純膠原蛋白組織工程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加工、可塑性並能促進細胞黏附、增殖等優點。
3、伸縮性:膠原蛋白本身具有很好的彈性。因為膠原蛋白在皮膚組織中起著支架、連接的作用,所以對皮膚的伸縮性,以及自動恢復原狀的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乙肝膠原蛋白是什麼擴展閱讀:
膠原蛋白肽適用人群:
1、由於工作勞累,睡眠不足形成的皮膚晦暗無光、發黃、皮膚彈性差等皮膚衰老的不良症狀。
2、由於年齡、太陽輻射因素引起的皮膚鬆弛、下垂、皺紋、乾燥等皮膚衰老現象。
3、由於體內異常黑色素分泌旺盛,大量沉積皮膚表面,肌膚不能及時代謝出異常黑色素,形成各種色斑。如色斑,黃褐斑、雀斑、早期老年斑等。
4、由於長期戶外活動及皮膚保養不當使膚質受到損傷,過早出現細紋,皮膚乾燥、脫皮、紅腫、毛孔粗大等不良症狀。
『叄』 肝炎病患者是否能喝極尚肽膠原蛋白肽
膠原蛋白肽飲品只是對人體膠原蛋白的一個補充,不能殺滅乙肝病毒促進身體的好轉,但也不會加重病情。不過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對於肝炎患者也是有好處的。
『肆』 乙肝抗體問題
60-100元大概 序號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體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體 抗-HBc HBcAg 核心抗體 臨床意義 出現率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著。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30-40%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兩對半各項指標的含義:(因來源不一樣,說法不盡相同)
HBcAb是HBcAg對應抗體,它不是一種保護性抗體,而是反映肝細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種指標,包括IgM、IgG、IgA三種類型。 HBcAb-IgM陽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復制活躍的指標,具有高度傳染性。HbcAb-IgM陽性還可見於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陽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則指過去感染過HBV,具有流行病學的意義。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 陽性
1,協助早期診斷 2,作為攜帶者指標
(二) 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體 (+) 陽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檢測指標(陽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斷人群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 乙肝核心抗體 (+) 陽性
1, 有助於確診處於"窗戶期"(抗原消失,抗體尚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
3,高滴度(陽性)示病毒復制,低滴度示無傳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並存時,示對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攜帶者。
5,急性期和恢復期滴度很高,以後逐漸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終生。
6,估計病情轉歸和預後,如轉陰示乙肝治癒。
(四) HBeAg e抗原 正常值 :陰性 (-) 陽性 (+) 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續性陽性示肝組織嚴重損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傳染期較長,是病毒復制的重要指標。
2,慢性肝炎持續性陽性示病情活動。
3,陽性孕婦則新生兒九成亦是陽性。
(五) e抗體 抗-HBe 陽性 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進入恢復期,傳染性較低。
2,急性乙肝示預後良好,慢性陽性示病情靜止。
3,肝硬化陽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則預示可能為早期原發性肝癌。
4,只存在於HBcAg(+)者中,抗-HBs陽性中亦可檢出抗-HBe.
另一解釋:
1、表面抗原(HBsAg)與表面抗體(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質外殼,HBsAg陽性是機體被HBV感染的標志,表明存在現症HBV感染。但HBsAg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變株存在,不能用常規方法檢出,可表現為HBsAg(-)的HBV攜帶者(佔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數低濃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規檢測極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它的出現常伴隨HBV存在,間接提示攜帶者具有傳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抗-HBs。
(2)抗-HBs
抗-HBs陽性提示可能通過預防接種或過去自然感染(隱性或顯性感染)產生了對HBV的免疫力。抗-HBs是保護性抗體,陽性者可以抵禦HBV的再次侵襲。
一般而言(也並非都如此),抗HBs陰性說明對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與核心抗體(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於感染者的肝細胞核當中,血液中沒有游離的HBcAg,因此用常規方法在血液中檢測不到 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抗-HBc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大三陽」組合中,它是HBV活動性復制的標志之一。
3、e抗原(HBeAg)與e抗體(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復製程度的標志,陽性時表明HBV復制活躍,提示傳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小三陽」組合中,抗-HBe陽性提示HBV復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傳染性變小。
何謂「三對半」、「四對半」及「大三陽」、「小三陽」
了解乙肝病毒標志物檢測的項目和意義,對眾多的乙肝病人來說十分重要。為此,南京市第二醫院 肝病專家詹嫆娥主任醫師就人們關心的主要內容予以解答。
人體感染了乙肝病毒即產生系列免疫反應, 在血清中可檢測出相應的抗原與抗體。肝病毒感染後的標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一HBe)、乙肝核心抗體(抗一HBc)。人們將這5項俗稱為「兩對半」。 近年來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離出前S1抗原與相應的前S1抗體;前S2抗原與前S2抗體,通稱 「三對半」、「四對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後較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陽性有一定傳染性,若半年內不消失,即稱慢性HBsAg攜帶者。 HBsAg存在於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陰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觸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陽性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抗一HBc是一種感染性抗體,高滴度的抗一HBc陽性標志乙肝病毒正在復制,有傳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轉陰後出現的一種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示病毒復制巳緩解,沒有明顯傳染性,病情在恢復。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細胞有關,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最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陽性與病毒復制有關,是傳染性標志;前S1抗體、前 S2抗體陽性是病毒將被清除的標志,有保護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護性抗體,在HBsAg轉陰後,或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表明機體獲得了免疫力。
臨床上常將HBsAg、 HBeAg、抗一HBc三項陽性稱之為「大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多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潛伏期、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在每個個體中都有其固有特徵。診治需綜合判斷,採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項陽性就叫做「小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已緩解,傳染性弱,臨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轉或恢復。盡管「小三陽」患者一般無需常規治療,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注意飲食、休息、不飲酒,定時復查復診,做到心中有數。不過,臨床上「小三陽」也常出現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這可能是由於體內病毒出現不斷變異,原產生的抗體不能阻止病毒復制,或感染了其它亞型的乙肝病毒,或體內劇烈免疫紊亂,對這類患者需進一步深人全面診治。
當人們感染了乙肝病毒後,應盡早到醫院去確診,一定要動態醫學觀察、求助於專業醫師共同制訂合理、適當、正規的治療措施。患者千萬不要自行亂吃葯,以免延誤病情, 使疾病
血清總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白/球比值 A/G 1.5~2.5:1
膽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時間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 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 IgM 1.08±0.24g/L
補體3 C3 1.14±0.27g/L
補體4 C4 553±109mg/L
T淋巴細胞亞群 CD3 0.56-0.76%
CD4 0.38-0.52%
CD8 0.22-0.32%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是肝臟蛋白代謝混亂的一種定性試驗。肝臟病患者的血清與麝香草酚巴比妥緩沖液試劑混合後即可出現混濁,通過混濁程度與事先備好的標准混濁試管進行比較,可測出其混濁程度。正常值為0-6馬氏單位,大於7單位為陽性。其混濁程度與肝損傷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陽性,恢復期轉為陰性;持續陽性者是向慢性轉化的指征。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活動期均可為陽性。靜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
肝功能檢查都包括哪些內容
肝功能的種類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試驗已達700餘種,新的試驗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氨酶( 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 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葯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於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並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III型前膠原肽和IV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常見肝病的主要試驗檢查結果趨勢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原發性肝癌 膽汁淤積
典型 輕型 重型 遷延型 活動型 代償期 失代償期 肝內性 肝外性
血清總膽紅素 ↑↑ -↑ ↑↑↑ - -~↑↑ - ↑~↑↑ -~↑↑ ↑↑↑ ↑↑↑
結合膽紅素 ↑↑ -~↑ ↑↑↑ - -~↑↑ - ↑~↑↑ -~↑↑ ↑↑↑ ↑↑↑
ALT、AST ↑↑ ↑↑ ↑↑~↑↑↑ ↑ ↑↑ -~↑ -~↑↑ -~↑↑↑ ↑~↑↑ -~↑
腺苷脫氨酶 ↑ ↑ ↑↑ ↑ ↑↑ ↑↑ ↑↑ -~↑↑ -~↑ -
鹼性磷酸酶 ↑ - -~↑ - ↑~↑ - -~↑ ↑↑↑ ↑↑↑ ↑↑↑
γ谷氨醯轉肽酶 ↑ -~↑ ↑~↑↑ - -~↑ -~↑↑ -~↑↑ ↑↑↑ ↑↑↑ ↑↑↑
白蛋白 - - ↓~↓↓ - ↓ -~↓ ↓↓↓ ↓~↓↓↓ - -
γ球蛋白 ↑ - -~↑ - ↑↑ ↑ ↑↑↑ -~↑↑↑ - -
膽固醇 - - ↓ - - - ↓ -~↓ ↑↑ ↑↑↑
膽固醇酯 ↓ - ↓↓ - ↓ - ↓↓ -~↓↓ ↑ ↑↑
α脂蛋白 ↓↓ -~↓ ↓↓↓ - ↓ - ↓ -~↓ -~↑ ↑
凝血酶原時間 ↑ - ↑↑↑ - ↑↑ - ↑↑↑ -~↑↑ ↑* ↑↑*
膽汁酸 ↑↑ ↑ ↑↑ ↑ ↑↑ ↑ ↑↑ -~↑↑ ↑↑↑ ↑↑↑
氨 - - ↑ ↑ - -~↑ ↑↑↑ -~↑↑ - -
表中*胃腸外注射維生素K後恢復正常,↑表示升高的程度
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
根據1992~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我國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抗-HBc)陽性率為49.8%。據此推算,我國約有6.5億人抗-HBc陽性,其中多數人為單項抗-HBc陽性。那麼,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呢?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血清中首先出現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 VDNA),約1個月後出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爾後出現抗-HBc等。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血清中HBVDNA、 HBsAg和HBeAg先後轉為陰性,在HBsAg消失後隔一段時間,出現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此時抗-HBc與抗-HBs可同時陽性。由於抗-HBs在血清中持續存在時間較抗-HBc短,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後,抗-HBs消失,僅單項抗-HBc陽性。無論是有臨床症狀的乙型肝炎病人還是沒有臨床表現的隱性感染者,他們康復後,血清學檢查均可表現為單項抗-HBc陽性。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 c低水平陽性,表示該人既往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現已康復,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和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單項抗-HBc陽性者,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其體內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復制,但因病毒復制水平低,不易用常規方法檢出。但用敏感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擴增法檢測,可發現他們HBVD NA陽性。因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復制活躍,他們可再次復發乙型肝炎。國內外均有報告,一些非肝炎病人因輸入單項抗-HBc 陽性供血員的血液而發生輸血後乙型肝炎,或因移植抗-HBc陽性者提供的器官等而發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此外,還發現一些單項抗-HBc陽性者,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發生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不能獻血或提供器官等,以免傳染他人。同時,他們自己也應勞逸結合,注意營養,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防止乙型肝炎再次復發。如有不適,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HBsAb、HBeAb陽性說明了什麼
李廣容
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抗-HBs)
在乙肝五項血清標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體是機體免疫應答的產物,其臨床意義不同。表面抗體(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常在感染恢復後期出現陽性,此時表面抗原(HBsAg)轉陰至少已1個月以上。抗-HBs於6-12月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10年內轉陰(有時轉陰很快)。其臨床意義如下: 1、單項抗-HBs陽性 (1)接種乙肝疫苗成功的標志; (2)單項低效價抗-HBs陽性有時為非特異性反應。 2、與抗-HBc、抗-HBe同時陽性 機體自然感染(包括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後發生免疫應答,病毒被清除,機體獲得抵禦 HBV再次侵襲的特異性免疫力。 3、與HBsAg同時陽性 非常少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感染了不同的HBV亞型; (2)感染了S基因變異的HBV; (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處於抗原-抗體動態平衡階段。
乙肝e抗體HBeAb(抗-HBe)陽性說明了什麼?
血清中e抗體(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之後出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急性感染 抗-HBe 在急性自限性感染的恢復期出現,最終可能呈現抗-HBs、抗-HBc和抗-HBe 同時陽性,「三抗體」陽性標志著體內的乙肝病毒(HBV)已被清除,並且具有免疫力。
2、與HBsAg、抗-HBc同時出現的慢性持續性感染 這就是所謂「小三陽」,見於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也見於慢性乙肝患者,表明體內病毒復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傳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趨於穩定。發生病毒變異者病情並不減輕或穩定。
3、有人報告極少數抗-HBe陽性並伴有其它抗體陽性者HBV-DNA仍陽性,具有一定傳染性。
4、近期有關研究者比較關注「小三陽」人群肝癌的發病率問題。
5、抗-HBe陽轉後仍有可能逆轉為HBeAg陽性。
6、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後僅表現抗-HBs 陽性,不會同時伴有抗-HBe陽性(也不伴有抗-HBc陽性)。
肝纖維化四項檢查指標:
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PCIII(III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並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膠原):為構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膠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志之一。正常值<75ug/L。
3. LN(層粘連蛋白):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質酸酶):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可較准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有認為本指標較之肝活檢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膠原蛋白降解的關鍵酶,與肝內膠原纖維增生活躍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纖維進展的良好指標。正常值1107±19.5u/L[5][6]。
上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中,臨床達成共識的常用組合為:PCIII+PCIV+HA+LN,稱為肝纖維化四項檢查。
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
目前檢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化驗「兩對半」,即乙肝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測定。但它檢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體對這些抗原的免疫反應,並不能代表病毒本身,無法知道體內病毒的多少。
另一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即PCR法,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常規PCR法假陽性、假陰性率較高,重復性差,且不能定量。
近年,新研製成功的熒光定量PCR的出現為乙肝病毒的檢測診斷提供了新手段,大量臨床標本測定結果證明,其特異性為100%,靈敏度可達0.01fg(10—12mg),相當於2.5個乙肝病毒顆粒。熒光定量PCR對下列情況更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
1.治療前進行病毒定量檢測,可以指導選擇對症葯品,避免盲目用葯。
2.治療後定量PCR可直接准確地測定體內病毒數量,有助於療效的判斷。
3.懷孕前進行定量PCR測定,有助於選擇有利的懷孕時機。乙肝孕婦進行定量PCR檢查,有助於使部分病人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
所以說HBV—DNA定量檢測指標降低在乙肝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乙肝轉陰的前奏,也是康復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體內的HBV—DNA定量指標降低,病毒的復制繁殖才會停止,乙肝的徹底治癒才有希望。
一般以定量檢測103copies/ml以下為陰性,以上為陽性。陽性提示體內病毒復制活躍,血液中含量高,傳染性較強;陰性則相反,病毒復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傳染性弱。
關於HBVDNA,另請參考:下面的 HBVDNA的檢驗方法及指標、單位換算
凝血像(APTT.PT等)檢測的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英文 縮寫 中文全稱 正常 參考值 臨床意義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30-54秒 延長:1.因子Ⅷ.Ⅸ.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等;因子Ⅷ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因子Ⅱ.Ⅴ.Ⅹ和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原發性黃疸,腸道滅菌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肝素等抗凝劑及底(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3.纖溶活力增加,如繼發性願發性纖溶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如抗FⅧ或FⅨ抗體及SLB等. 縮短: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和腎病綜合征等.
PT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2-18秒 延長: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症,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肝素.FDP,以及其它口服抗凝劑. 縮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PA 凝血酶原活度 80-120% PA為PT的相對值指標,其臨床意義基本同PT.
PTR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0.95-1.24 PTR為病人測定值與正常對照值之比,臨床上較常用.
INR 國際標准化比值 0.8-1.5 意義:用來報告PT時作為監測病人口服抗凝葯物的一個指標,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適的抗凝葯物使用劑量,也就是說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於引起出血.最近一項研究表明,INR值在2.5-3.5時為抗凝葯的最合適劑量.
D-Fbg 纖維蛋白原 2.0-4.0 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種術後及輕度肝炎等. 減低:DIC,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肝促凝血活酶試驗
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靜脈血2ml,以109m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
HPT活動度能較正確地反映血漿因子Ⅶ、Ⅱ、Ⅹ的活性變化,特別是當肝細胞損傷或肝功能異常時,Ⅶ因子最先減少,因子Ⅱ、Ⅹ的減少次之,故本試驗對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較PT敏感。
【正常參考值】 67.2 ~ 133.6%
【異常結果分析】 活動度降低:見於口服雙香豆素類抗凝葯物、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慢性肝損害、阻塞性黃疽,其嚴重程度與這些因子呈正相關。此法作為華法林類抗凝治療的實驗監測指標優於PT試驗。
(部分摘自健康123、三九健康網及消化疾病網)
2003-7-15更新
HBVDNA的檢驗方法及指標、單位換算
目前檢驗病毒的方法,除去血清培養基方法(HIV, CMV, HBV等病毒很難在培養基中分離檢驗),大致有三種::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或RT-PCR等),最常用的方法,很敏感,但誤差大,價錢比較貴,通常單位用 copies/ml of plasma;
bDNA (branched chain DNA assay), 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敏感,常規化,結果比較穩定,價錢比較便宜,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NASBA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不常用,很敏感,誤差大,工時長,價錢最貴,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就HBVDNA而論,目前測驗HBV DNA時通常要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定性(qualitative),另外一個是定量(quantitative) 。
HBVDNA定性的測驗注重於HBVDNA的存在,它通常可以測到低於100copies/ml的病毒存在。當然還有更精確的方法,通常用於科研實驗室中,可以測到更低的含量。 一般臨床用的都可以測到1000-2000 copies/ml以上的精度。定性通常只給陰性、陽性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定量的測定著重於HBV DNA量存在的多少。通常用於定量的極限在0.1-5 pg/ml (1 pg/ml = 283,000 copies/ml)之間。同樣,更精確的儀器可以測到0.001-0.005 pg/ml的精度。國外常用 fg/ml 為單位。copies/ml 比 fg/ml, pg/ml 單位更小。fg/ml, pg/ml 顯示定量比 (?) X 10?易懂不容易錯。
關於 copies/ml, pg/ml, fg/ml的換算大致如下:
Picogram: 1 pg = 10-12 g= 10-9 mg= 10-6 mg= 10-3 ng= 103 fg
Femtogram: 1 fg= 10-15 g= 10-12 mg= 10-9 mg= 10-6 ng= 10-3 pg
1 pg/ml = 283,000 copies/ml
HBVDNA正常指標
HBVDNA的正常指標或標准可以說是"不能100%設定的。"
定性測量的陽性通常說明病毒容易傳染給他人, 陰性說明不容易傳給他人。 一般講血中測到少於1000copies/ml一下可為陰性。
定量測驗, 因為結果是數字的, 而不是"高低," "陰陽," "正常/不正常," 也就比較麻煩。確定正常值指標一定要知道所做實驗的 "參考范圍" (reference range)。 參考范圍是因測驗的儀器,方法,試劑,病人年齡,性別,條件等而定的。 如,目前一般生產應用的Ultra Sensitive Quantitative PCR (高靈敏度定量PCR) 法的測驗參考范圍是在:
Less than 0.001 pg/mL
Less than 2.3 log copies/mL
Less than 200 copies/mL
Note: The reportable range is 0.001 to approximately 700 pg/mL, which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2.3-8.3 log copies/mL (200 to 200,000,000 copies/ml)。
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測到參考范圍是在0.001 到 700 pg/ml間, 約合在2.3-8.3 log 拷貝/毫升(200-200,000,000 拷貝/毫升)間;但是不同方法,儀器,批量這個范圍不同而正常值(對照)也就不同。 現在技術先進,人們可以在大量生產時人為地把這個范圍弄穩定/固定。
『伍』 乙肝需要注意什麼
不能勞累,乙肝是免疫系統有問題才產生的,勞累容易進一步降低免疫力。
不能喝酒,肝臟是解毒器官,但是乙肝患者的肝臟的解毒功能不完善,飲酒的話,肝臟的負擔就會加重。
不能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膠原蛋白容易被乙肝病毒轉化(這是一個醫生朋友說的,不過他不是肝功能科的人)。
得了乙肝要注意休息,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控制飲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要進行適當的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陸』 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可以治療乙肝嗎
你好。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對乙肝沒有治療作用,目前也沒有能殺滅乙肝病毒的葯物,抗 乙肝病毒葯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繁殖,不能殺滅。
『柒』 乙肝抗體怎麼看
你這種情況是:急性HBV感後康復。
乙肝兩對半是目前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
兩對半檢查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兩對半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臟是否有肝細胞壞死獲炎症存在的重要檢查,其中轉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療需要以肝功能為重要參考指標。HBV DNA檢查是判斷如何治療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對傳染性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一般DNA越高,傳染性越強,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檢查。
乙肝兩對半中
1(HBsAg-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 並不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傳染性強弱;
2(HBsAb-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後正常現象;
3(HBeAg-e抗原)為病毒復制標志。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e抗體)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標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前S1抗原三病毒復制的另一個指標,臨床意義不是很大。
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兩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序號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臨床意義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著。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肝功能檢查指標一欄表
化驗項目 縮寫符號 法定單位
總膽紅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
直接膽紅素 DBiL 0-6μmol/L
谷丙轉氨酶 ALT 5-40u/L (賴氏法Reitman: 5-30 u/L)
穀草轉氨酶 AST 5-40u/L
γ-谷氨醯轉肽酶 γ-GT(GMT) 5-54u/L (簡易重氮試劑法: 0-40u/L) (對硝基苯胺改良法: 6-47u/L)
乳酸脫氫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
鹼性磷酸酶 AKP(ALP) 35-125u/L(速率法) (金-阿氏法3-13u/L) (布氏法1.4-4.0u/L )
膽鹼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 TTT 0-6馬氏單位
黃疸指數 4-6單位
血清總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白/球比值 A/G 1.5~2.5:1
膽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時間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 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 IgM 1.08±0.24g/L
補體3 C3 1.14±0.27g/L
補體4 C4 553±109mg/L
T淋巴細胞亞群 CD3 0.56-0.76%
CD4 0.38-0.52%
CD8 0.22-0.32%
肝功能的種類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試驗已達700餘種,新的試驗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氨酶( 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 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葯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於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並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III型前膠原肽和IV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常見肝病的主要試驗檢查結果趨勢
****************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原發性肝癌 膽汁淤積
*****************典型 輕型 重型 遷延型 活動型 代償期 失代償期 肝內性 肝外性
血清總膽紅素 ↑↑ -↑ ↑↑↑ - -~↑↑ - ↑~↑↑ -~↑↑ ↑↑↑ ↑↑↑
結合膽紅素 ↑↑ -~↑ ↑↑↑ - -~↑↑ - ↑~↑↑ -~↑↑ ↑↑↑ ↑↑↑
ALT、AST ↑↑ ↑↑ ↑↑~↑↑↑ ↑ ↑↑ -~↑ -~↑↑ -~↑↑↑ ↑~↑↑ -~↑
腺苷脫氨酶 ↑ ↑ ↑↑ ↑ ↑↑ ↑↑ ↑↑ -~↑↑ -~↑ -
鹼性磷酸酶 ↑ - -~↑ - ↑~↑ - -~↑ ↑↑↑ ↑↑↑ ↑↑↑
γ谷氨醯轉肽酶 ↑ -~↑ ↑~↑↑ - -~↑ -~↑↑ -~↑↑ ↑↑↑ ↑↑↑ ↑↑↑
白蛋白 - - ↓~↓↓ - ↓ -~↓ ↓↓↓ ↓~↓↓↓ - -
γ球蛋白 ↑ - -~↑ - ↑↑ ↑ ↑↑↑ -~↑↑↑ - -
膽固醇 - - ↓ - - - ↓ -~↓ ↑↑ ↑↑↑
膽固醇酯 ↓ - ↓↓ - ↓ - ↓↓ -~↓↓ ↑ ↑↑
α脂蛋白 ↓↓ -~↓ ↓↓↓ - ↓ - ↓ -~↓ -~↑ ↑
凝血酶原時間 ↑ - ↑↑↑ - ↑↑ - ↑↑↑ -~↑↑ ↑* ↑↑*
膽汁酸 ↑↑ ↑ ↑↑ ↑ ↑↑ ↑ ↑↑ -~↑↑ ↑↑↑ ↑↑↑
氨 - - ↑ ↑ - -~↑ ↑↑↑ -~↑↑ - -
肝纖維化四項檢查指標:
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PCIII(III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並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膠原):為構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膠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志之一。正常值<75ug/L。
3. LN(層粘連蛋白):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質酸酶):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可較准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有認為本指標較之肝活檢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膠原蛋白降解的關鍵酶,與肝內膠原纖維增生活躍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纖維進展的良好指標。正常值1107±19.5u/L[5][6]。
上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中,臨床達成共識的常用組合為:PCIII+PCIV+HA+LN,稱為肝纖維化四項檢查。
凝血像(APTT.PT等)檢測的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英文縮寫 中文全稱 正常參考值 臨床意義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30-54秒 延長:1.因子Ⅷ.Ⅸ.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等;因子Ⅷ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2.因子Ⅱ.Ⅴ.Ⅹ和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原發性黃疸,腸道滅菌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肝素等抗凝劑及底(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3.纖溶活力增加,如繼發性願發性纖溶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如抗FⅧ或FⅨ抗體及SLB等. 縮短: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和腎病綜合征等.
PT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2-18秒 延長: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症,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肝素.FDP,以及其它口服抗凝劑.縮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PA 凝血酶原活度 80-120% PA為PT的相對值指標,其臨床意義基本同PT.
PTR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0.95-1.24 PTR為病人測定值與正常對照值之比,臨床上較常用.
INR 國際標准化比值 0.8-1.5 意義:用來報告PT時作為監測病人口服抗凝葯物的一個指標,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適的抗凝葯物使用劑量,也就是說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於引起出血.最近一項研究表明,INR值在2.5-3.5時為抗凝葯的最合適劑量.
D-Fbg 纖維蛋白原 2.0-4.0 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種術後及輕度肝炎等. 減低:DIC,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肝促凝血活酶試驗
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靜脈血2ml,以109m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
HPT活動度能較正確地反映血漿因子Ⅶ、Ⅱ、Ⅹ的活性變化,特別是當肝細胞損傷或肝功能異常時,Ⅶ因子最先減少,因子Ⅱ、Ⅹ的減少次之,故本試驗對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較PT敏感。
【正常參考值】 67.2 ~ 133.6%
【異常結果分析】 活動度降低:見於口服雙香豆素類抗凝葯物、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慢性肝損害、阻塞性黃疽,其嚴重程度與這些因子呈正相關。此法作為華法林類抗凝治療的實驗監測指標優於PT試驗
『捌』 急求!!!膠原蛋白的疑問、
1;在吃膠原蛋白期間,可以喝涼茶,不會發生沖突。。。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是人體的自身成分,就像吃麵粉和大米一樣安全。
2。可以吃!與疾病本身是沒有關系的,膠原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護膚的,美白,保濕,祛皺的,而且是一種保健品,而非葯品。。。所以,放心吃。。。
3。只是需要補充的是:慎重選擇膠原蛋白產品,最好是精純的。不添加激素物質,很安全的。
4。若有幫助,就採納我。謝謝
『玖』 乙肝病能吃肉皮嗎
肉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肝臟再修復時是需要蛋白質的,所以乙肝吃肉皮是好的。乙肝是肝臟的病變。因為肝臟的自我修復能力強大,但是要注意一下幾個點,第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讓肝臟修復。第二多吃各種蘑菇,海帶。多吃蔬菜,少吃水發過的海鮮干貨,海參干貝等,肉盡可能的吃含有脂肪少的肉比如牛羊肉。因為肝臟修復需要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