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類是怎麼發現燕窩可以吃的
中國人食用燕窩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據史書記載,明朝著名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是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鄭和在下西洋時,他的遠洋船隊在海上遇上了特大風暴,被迫停在來群島一個荒島處。由於食物緊缺,他們無意中發現藏在懸崖峭壁上的燕窩,於是命令士兵前去採摘燉煮,用以充飢。不出數日,士兵們個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回國後,鄭和便將採摘來的燕窩進獻給明成祖。從此,食用燕窩便成了皇帝與皇族的特權,燕窩也被視為珍饈補品。
B. 是誰發現燕窩可以吃的
第一個吃燕窩的人:印尼中爪哇的沙多羅諾。 --《百事通》
最早發現燕窩的華人:古晉葉振華、王三叔到達馬來西亞東部沙勞越美里轄內的嶺坡,發現燕屋洞。當時凡發現燕屋洞者,該洞便屬於此人的產業。--《沙勞越散記》
最早的燕窩貿易關稅:最早由中國傑出穆斯林鄭和下西洋時從印尼帶回燕窩。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七(1589)年,「上等貨每100斤稅銀1兩、中等貨7錢、下等貨2錢。」 燕窩大批輸入中國大約在17世紀後期,每年有12.5萬磅約400隻燕窩從爪哇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運往中國。
C. 中國是在明代開始才吃燕窩的嗎
明朝是最開始時興吃燕窩的,在明清時期最是流行
D. 燕窩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被人類發現可以食用的呢
第一個吃燕窩的人:印尼中爪哇的沙多羅諾。 --《百事通》
最早發現燕窩的華人:古晉葉振華、王三叔到達馬來西亞東部沙勞越美里轄內的嶺坡,發現燕屋洞。當時凡發現燕屋洞者,該洞便屬於此人的產業。--《沙勞越散記》
最早的燕窩貿易關稅:最早由中國傑出穆斯林鄭和下西洋時從印尼帶回燕窩。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七(1589)年,「上等貨每100斤稅銀1兩、中等貨7錢、下等貨2錢。」 燕窩大批輸入中國大約在17世紀後期,每年有12.5萬磅約400隻燕窩從爪哇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運往中國。
最早記錄燕窩的醫書古籍:《本經逢原》。張璐成書於清順治十六(1659)年。記載:「燕窩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腎氣滋於肺,而胃氣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馴良者。」
最早的燕窩詩:明末清初。吳偉業(1609-1671)撰《燕窩》: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採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吳梅村詩集》
描寫燕窩最多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燕窩二字出現17次之多,第四十五回寶釵道:「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葯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最早的燕屋:巢工廠蘇門答臘島前身祖屋始建於1880年即荷屬東印度第54任總督J.W.van Lansberge的最後一年,相當於清朝咸豐十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最早介紹燕窩知識的雜志: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1918年出版的第15卷第8期《燕窩談》
最早的燕窩商情表:1833年《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最早收錄燕窩的醫學辭書:《中國醫學大辭典》,民國十年(1921)謝觀主編。記載:「燕窩功用:益氣、和中、潤肺、開胃、化痰、止嗽、添精、補髓、壯陽。」
金絲燕最高群居數量:100萬只。-- 《不列顛網路全書》
描寫燕窩最多的當代文學作家:岑凱倫。描寫燕窩的文學作品有《貼身保鏢》、《淘氣紅娘》、《金冠天使》、《再生緣》、《鄰家的女孩》、《彩虹公主》、《澄庄》、《飄過雲彩》、《紫色的月亮》、《雙面娃娃》、《蝴蝶夢》、《夜風中》、《愛佟-熾戀》、《甜心別玩火》、《歡喜》、《冷月亮》等。
全球燕窩產量最大的出口國:印尼,佔全球產量80% --1997《香港政府統計處報告》
全球燕窩最大進口地區:香港。86年145.5噸、88年148.4噸、89年138.4噸、90年137.6噸、91年124.1噸。--TRAFFIC報告
最長壽的燕窩進補人:宋美齡女士,享年106歲。「她每天都會吃一小碗冰糖燕窩。」 --《三聯生活周刊》
最低食用燕窩年齡:4月以上嬰兒即可食用。「新加坡不少懷孕媽媽都會進食,不少胎兒在母腹中已經『享用』燕窩營養數月了。」--《聯合早報》
最熱衷進補燕窩的人群:香港演藝明星,不少人開演唱會前為保持體型,將燕窩作為唯一食物。--Internet
全球訪問總人數最多、月訪問人次最高、日點擊率最密集的燕窩網站 -- www.燕窩.net 英文域名www.nestworks.net 首頁訪問總量達102萬人次。(截止日期:06/1/1)
最多燕窩問答:燕窩之父在線留言1162條燕窩問答。(截止日期:06/1/1)
唯一最權威的燕窩考試:燕窩知識認證證書。
在我國文獻中,最先記錄燕窩者,雖為明朝黃衷之《海語》。然《海語》存世之版本,乃其後人黃學准所增補,故該書有關燕窩一項,是否出自黃衷本人手筆?實無法決定。其次見王世懋之《閩部疏》王氏謂「燕窩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邊已有之。燕飛渡海中,翮力倦則擲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復銜以飛。多為海風吹泊山澳,誨人得知以貨。大奇大奇!」揣其文義,切未以燕窩為食物,更未知可作食療珍品。只是作為一種陌生奇貨。稍後其同時代之作者屠本畯,在《閩中海錯疏》則謂「相傳冬月英子銜小魚入海島洞中壘窩,明歲春初燕棄窩去,人往取之。」又謂「一說燕於冬月先銜羽毛綢繆洞中,次銜魚築室,泥封戶牖,伏氣於中,氣結而成。明春飛去,人以是得之。圓如椰子,須刀去毛.劈片,水洗凈可用。」又引《海語》謂「海燕……春回巢於古岩危壁茸壘,乃白海菜也。島夷何其秋去。以修竿執取而之,謂之海燕窩。隨舶至廣,貴家宴品珍之,其價翔矣。」屠氏為浙江寧波之博物學家,但對閩地燕窩仍未詳細了解,僅較王世懋進一步謂可作「貴家宴品」故彼最後謂「待彼都近海人貿之,而後信也。」即希望與產地人士接觸,以明了真相。至萬曆年間,張燮刊行《東海洋考》一書時.對燕窩的認識更進一步,彼謂「燕食海藻.吐以作巢,依石穴上,伏其卵生雛,故多著毛,夷人梯取之。」又謂「海燕……春回巢於古岩危壁……島夷伺其秋去,以修竿接鏟取而粥之,謂之燕窩,宴品珍之。」並指出當時產燕窩地區有「交址、占城、柬埔寨.及大泥(即吉蘭丹)等四處。又從張氏記錄中,當時燕窩不只是稀有宴席上珍品,且已經大量由上述地區進口。故當萬曆十七年(1587)燕窩進口已有陸餉則例,已行抽稅。至此,燕窩已成為閩粵人士珍貴食品。故《隨園食單》有「燕窩貴物,原不輕用」等語。此外尚屈大鈞《廣東新語》及謝清高《海錄》,對燕窩亦有較詳盡記述。據謂燕窩產自丁咖啰、麻六呷、龍牙、新當、烏土、噶喇叭即今之柳城、麻黎、文來及亞英咖三巴郎等址。而《粵海關志》貢舶篇所載產燕窩之地區,亦有噶喇叭、麻六呷、文來、占城等地。即今之馬來半島、印尼.婆羅洲及印度半島南端,此等地區與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所到之處亦吻合。故日人本田中靜在《中國食品事典》一書中,確認燕窩乃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帶返中土。
燕窩成為珍貴之食品後,經歷凡百餘年始經試驗確定其醫療價值。其療效首見於清朝汪昂之《本草備要》及張璐之《本經逢原》。汪張二氏為當時著名之臨床家、其對燕窩之療效。乃是經過長時期臨床試驗而確定。《本草備要》謂「燕窩甘淡平.大養肺陰、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勞之聖葯。一切病之由於肺虛而不能肅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本草逢原》則謂「燕窩……為食品中之最馴良者。惜乎本草不收,方書罕用。令人以之調補虛勞.咳吐紅痰.每兼冰糖煮食,往往獲效。惟病勢初淺者為宜,若陰火方盛.血逆上奔,雖用無濟,以其出柔無剛毅之力。」此外《本草從新》及《本草求真》均對燕窩之療效有所補充,至趙學敏之《本草綱目拾遺》則論述最為詳盡。該書盡收明末至清代有關燕窩之資料,集大成於一篇。至此確證燕窩已由一珍貴食物轉為一食療珍品。其療效有養陰潤燥,補中6益氣作用。能治虛損。癆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並於瘧、噎膈反胃等症。
E. 燕窩最早出現在那個朝代呢
明朝鄭和下南洋發現可食用的燕窩而帶回去中國。在我們馬來西亞築有燕窩的的岩洞里發現唐朝的食用器皿。那唐朝是不是也有中國的古人把燕窩帶回去呢?燕窩是馬來群島的特有土產,生長在燕窩原產地的我們都知道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生活在馬來群島上的一個平民,沙多羅諾。燕窩的營養價值
燕窩含豐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灰份、磷、鈣、鐵、鉀等微量元素及燕窩酸、氨基酸:賴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是愛好滋補的人士所喜愛的清潤極品。
燕窩的食用效果
養陰 潤燥 養顏 延緩衰老 清虛熱 治虛損
F. 古代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燕窩的
燕窩,是男女老少皆適宜的養生極品。專家認為,女士食補燕窩,可美容養顏,使皮膚滑嫩。男士食用可強身健體,潤肺除燥,尤其適合抽煙男士和經常熬夜的男士,可較快恢復精力。孕婦進補燕窩,可補充母體和胎兒的營養需求,一方面,使新生嬰兒身體更健康,抵抗力更強,另一方面,可提高孕婦的免疫力,加快產婦身體恢復,故民間素有吃燕窩「一人吃,兩人補」之說。對於老年朋友來說,燕窩潤肺止咳,有助改善虛弱體質,益壽延年。
G. 燕窩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有關於燕窩由來的故事,是眾說紛紜的,但是真正有史料記載的還是鄭和下西洋之時。據記載,鄭和在一次下西洋時,本來晴空萬里的天氣在突然之間就驟變起來,正在遠洋的船隊突然在海上遭遇到了大風暴,船隊無奈之下只能夠被迫停泊在馬來群島的一個荒島上。但是由於荒島上面荒無人煙,這下解決飢餓問題一下成了頭等大事。
於是,鄭和帶上其部屬,只能外出去探尋食物。可是由於荒島過於荒涼,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還是毫無收獲。就在大家要空手而歸時,鄭和無意間發現了藏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個白乎乎的不知其名的物品,於是鄭和便命令屬下將其摘下。拿到這個全身是毛、臟兮兮的物品時,大家有些不知所措。因其品相實在不好看,所以基本沒人願意吃,也不敢吃。但是又過了幾天,大家尋找到的食物中只有這個長相難看的物品。所以迫於長時間沒有食物,大家無奈之下只好用它充飢。
過了幾日,天氣逐漸好轉。在荒島上面的這些日子,鄭和與隨行人員只能天天吃這個相貌不佳的物品,還以為會對身體造成什麼不良反應,但與之恰恰相反,每一個人的精氣神都非常的足,這時鄭和突然覺得,這種物品雖然長相難看,但應對於身體有好處。
於是,船隊重新起航,鄭和決定把這物品帶回國,藉此獻給了明成祖。從那之後,燕窩也就成為了中國人割捨不掉的珍饈補品,而鄭和也成為了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食用燕窩的人。
H. 誰第一個發現燕窩可以吃
中國人食用燕窩已有五百年多年的歷史,那麼誰是中國食用燕窩的第一人呢?
據史書記載,早在鄭和下西洋時,遠洋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停泊在馬來群島的一個荒島處,食物緊缺。他們無意中發現了藏在懸崖峭壁上的燕窩。於是鄭和就命令部屬採摘,洗凈後用清水燉煮,用以充飢。數日後,船員個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回國時,鄭和帶了一些燕窩獻給明成祖。從此,燕窩成了中國人割捨不掉的珍饈補品,鄭和也成為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食用燕窩的人。
有文字記載可查證,燕窩輸運入中國大約在十七世紀後期。據悉,那時候,每年約有12.5萬磅約400隻燕窩從爪哇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運往中國。這與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和經過的國家是吻合的。不少史學家也認定是鄭和將燕窩及東南亞烹食燕窩的方法帶入中原。由此可推斷,當時的燕窩在中國已相當風行。
I. 燕窩是什麼時候被中國人食用的呢
電視不可信
第一個吃燕窩的人:印尼中爪哇的沙多羅諾。 --《百事通》
最早發現燕窩的華人:古晉葉振華、王三叔到達馬來西亞東部沙勞越美里轄內的嶺坡,發現燕屋洞。當時凡發現燕屋洞者,該洞便屬於此人的產業。--《沙勞越散記》
最早的燕窩貿易關稅:最早由中國傑出穆斯林鄭和下西洋時從印尼帶回燕窩。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七(1589)年,「上等貨每100斤稅銀1兩、中等貨7錢、下等貨2錢。」 燕窩大批輸入中國大約在17世紀後期,每年有12.5萬磅約400隻燕窩從爪哇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運往中國。
最早記錄燕窩的古籍:《本經逢原》。張璐成書於清順治十六(1659)年。記載:「燕窩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腎氣滋於肺,而胃氣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馴良者。」
最早的燕窩詩:明末清初。吳偉業(1609-1671)撰《燕窩》: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採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吳梅村詩集》
描寫燕窩最多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燕窩二字出現17次之多,第四十五回寶釵道:「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葯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最早的燕屋:巢工廠蘇門答臘島前身祖屋始建於1880年即荷屬東印度第54任總督J.W.van Lansberge的最後一年,相當於清朝咸豐十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最早收錄燕窩的醫學辭書:《中國醫學大辭典》,民國十年(1921)謝觀主編。記載:「燕窩功用:益氣、和中、潤肺、開胃、化痰、止嗽、添精、補髓、壯陽。」
金絲燕最高群居數量:100萬只。-- 《不列顛網路全書》
最早的燕窩商情表:1833年《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描寫燕窩最多的當代文學作家:岑凱倫。描寫燕窩的文學作品有《貼身保鏢》、《淘氣紅娘》、《金冠天使》、《再生緣》、《鄰家的女孩》、《彩虹公主》、《澄庄》、《飄過雲彩》、《紫色的月亮》、《雙面娃娃》、《蝴蝶夢》、《夜風中》、《愛佟-熾戀》、《甜心別玩火》、《歡喜》、《冷月亮》等。
全球燕窩產量最大的出口國:印尼,佔全球產量80% --1997《香港政府統計處報告》
全球燕窩最大進口地區:香港。86年145.5噸、88年148.4噸、89年138.4噸、90年137.6噸、91年124.1噸。--TRAFFIC報告
最長壽的燕窩進補人:宋美齡女士,享年106歲。「她每天都會吃一小碗冰糖燕窩。」 --《三聯生活周刊》
最低食用燕窩年齡:4月以上嬰兒即可食用。「新加坡不少懷孕媽媽都會進食,不少胎兒在母腹中已經『享用』燕窩營養數月了。」--《聯合早報》
最熱衷進補燕窩的人群:香港演藝明星,不少人開演唱會前為保持體型,將燕窩作為唯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