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等電點與最適pH有什麼關系
等電點會影響一定pH值下的溶解度。兩性分子在水或鹽水中在其等電點的溶解度最低,一般會在等電點時從溶液里沉澱出來。生物兩性分子如蛋白質即含有酸性的,也含有鹼性的官能團。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可能是帶正電荷的、帶負電荷的、中性的或者本生是兩性的。它們的電荷加在一起是蛋白質的電荷。pH值小於等電點時蛋白質的總電荷是正的,大於等電點時是負的。因此使用等電聚焦的技術可以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里根據蛋白質不同的等電點把它們分離開來。等電聚焦也是雙向凝膠電泳的第一步。
(一)計算
使用該分子的酸度系數可以計算一個只帶一個胺基和一個羧基的氨基酸的等電點。
㈡ 膠原蛋白的理化性質
一般是白色、透明的粉狀物,分子呈細長的棒狀,相對分子質量從約2kD至300kD不等。膠原蛋白具有很強的延伸力,不溶於冷水、稀酸、稀鹼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乳化性。膠原蛋白不易被一般的蛋白酶水解,但能被動物膠原酶斷裂,斷裂的碎片自動變性,可被普通蛋白酶水解。當環境pH低於中性時,膠原的變性溫度為40~41℃,當環境pH為酸性時,膠原的變性溫度為38~39℃。
膠原蛋白紅外光譜圖冊參考資料。
膠原蛋白是一種兩性電解質,這取決於兩個因素,其一,膠原每個肽鏈具有許多酸性或鹼性的側基;其二,每個肽鏈的兩端有α-羧基和α-氨基,都具有接受或給予質子的能力,它們可在特定的pH值范圍內,解離產生正電荷或負電荷,換句話說,隨著介質的pH值,不同膠原即成為帶有許多正電荷或負電荷的離子。膠原肽鏈側基的pKa值與其組成氨基酸側基的pKa值略有不同,這是由於在蛋白質分子中受到鄰近電荷的影響所造成的。等電點是7.5~7.8,呈現出偏鹼性,因為膠原的肽鏈中鹼性氨基酸比酸性氨基酸多一點。由於是高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膠體性質和一定粘度,粘度在等電點時最低,而且溫度越低,粘度越大。
不同分子量分布膠原蛋白溶液的黏度與溶質濃度、溶劑、pH、溫度和外加電解質有關。在等電點時膠原蛋白溶液的黏度最低,pH值低於或高於等電點時,膠原蛋白及多肽均將帶一定電荷,溶液的黏度相應增大,離等電點越遠,溶液的黏度越大;不同分子量分布膠原蛋白及多肽溶液的黏度均隨溫度升高而下降。膠原蛋白分子量越大,濃度越大,溶液的黏度越高,高分子量膠原蛋白溶液的黏度隨濃度增加呈指數上升,而低分子量膠原蛋白溶液的黏度則隨濃度增加近似直線上升;在膠原蛋白及多肽溶液中加入電解質會導致其黏度明顯上升。
膠原蛋白的水解產物含有多種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最為豐富。其次為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低,因此,膠原蛋白屬不完全蛋白質。水解豬皮膠原所得的肽類產物中含有19種氨基酸,其中包括7種成人必需氨基酸和2種幼兒必需的半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總量高達90%以上。在八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中含有六種:異亮氨酸(Ile)為1.21%,亮氨酸(Leu)和苯丙氨酸(Phe)為4.89%,纈氨酸(Val)2.95%,蘇氨酸(Thr)為1.95%,賴氨酸(Lys)為1.94%。
膠原的相對分子質量大,電泳圖有3條泳帶,在100kD附近出現的2條泳帶分別是膠原分子的α1鏈和α2鏈,在200 kD附近出現的1條泳帶是膠原分子的β鏈。即膠原的每條多肽鏈相對分子質量可達100kD,1個膠原分子相對分子質量為300kD。多肽分子量的測定方法常用SDS-PAGE,凝膠色譜法以及質譜法。有人採用凝膠過濾色譜法測定脫鉻革屑中膠原水解產物分子量分布在16.1KD左右。飛行時間質譜法測定比目魚皮膠原寡肽分子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6~1.8kD。動物蛋白酶水解後的膠原多肽的分子量在2~7kD,比植物蛋白酶水解的膠原多肽分子量范圍更廣。
膠原的熱穩定性是指測定其在水系中纖維的熱收縮溫度(Ts),或溶液中分子的熱變性溫度(Td)。Ts和Td之差一般在20~25℃,而 Ts值較Td值容易測定。Td還可以表示膠原螺旋被破壞的溫度,另外還與其亞氨基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的含量有關,尤其是羥脯氨酸含量,它們之間存在正相關,冷水性魚類的羥脯氨酸含量最低,所以冷水性魚類膠原蛋白Td值明顯低於暖水性魚類,而又都低於陸生動物。但魚皮膠原蛋白與魚肉膠原蛋白相比,其真皮的Td要比肌肉的低1℃左右,這與肌肉膠原中脯氨酸的羥基化率較真皮膠原高有關。有人測定了多種魚皮可溶性膠原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並與牛皮的氨基酸組成進行了比較,發現魚皮膠原蛋白的羥脯氨酸和脯氨酸等亞氨酸含量比牛皮的低。此外,魚皮明膠與牛皮明膠相比,其固有的粘度、熱變性溫度均比較低。
膠原蛋白的熱變性溫度可以通過測定膠原蛋白溶液增比黏度的變化來確定。其方法是將膠原蛋白樣品溶於一定量的緩沖溶液中,並配製成一定濃度的溶液,然後用烏式黏度計測量溶液在一定溫度區間內保持一定時間後的增比黏度,以增比黏度對溫度作圖,當增比黏度變化50%時所對應的溫度即為熱變性溫度。熱變性溫度還可通過拉曼光譜和差示掃描量熱法等進行測定。有人測得鱸魚、鯽魚和鱅魚魚皮膠原蛋白的熱變性溫度分別為 25、27和30℃,它們的棲息水溫分別為 26~27、29 和32℃,亞氨基酸含量分別為17.2%、18.1%和 18.6%,與 3 種魚皮膠原的熱變性溫度相吻合Ⅱ型膠原和Ⅺ型膠原Ⅱ型膠原由三條α1肽鏈組成,即[α1(Ⅱ) ]3,富含羥賴氨酸,並且糖化率高,含糖量可達 4%,是軟骨中的主要膠原。另外,即使同一生物,皮和骨膠原蛋白的熱變形溫度也可能不一,像來自日本海鱸、鮐魚、大頭鯊和眼斑魨的皮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為25.0~26.5℃,而骨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則為29.5~30.0℃。附帶結論是骨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范圍整體上比皮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范圍要高。而且骨膠原蛋白和皮膠原蛋白在不同pH時的溶解度不同。這表明皮和骨膠原蛋白的分子特性和構型存在差異。
作為生物高分子,膠原的強度不大,有研究表明膠原蛋白的凝膠強度與其濃度的平方幾乎成正比關系,強度測定可用凝膠強度計。
特別提示:明膠、膠原蛋白和水解膠原蛋白並不相同。明膠是膠原在高溫作用下的變性產物,其組成復雜,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寬,由於高溫造成膠原蛋白變性,膠原分子的3股螺旋結構被破壞,但可能有部分α鏈的螺旋鏈還存在,因此一定濃度的明膠溶液能成凝膠狀。在食品工業、攝影和制葯業中被廣泛應用。據報道,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明膠產品中,有65%用於食品工業,20%用於照相工業,10%用於制葯工業。水解膠原蛋白是在較高溫度下用蛋白酶水解膠原或明膠得到的,受溫度和酶的雙重作用,使水解膠原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比明膠更小,由於在較高溫度條件下,蛋白酶對膠原肽鍵的水解是隨機的,使水解得到的蛋白液組成也很復雜,是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千到幾萬的蛋白多肽的混合物。由於分子量小,水解膠原蛋白容易降解,所以在營養保健品和日用化學品開發方面擁有一定的市場。水解膠原蛋白可用於生物發酵培養基,也可以作為一種高蛋白飼料營養添加劑替代進口魚粉用於混、配合飼料生產。膠原、明膠和水解膠原蛋白這3種物質雖具有同源性,但在結構和性能上卻有很大的區別。膠原保留特有的天然螺旋結構,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明顯優於明膠和水解膠原蛋白的性能,如膠原止血海綿止血性能優於明膠海綿,作為澄清劑用的魚膠原如果變性則沉降能力明顯降低。然而,人們對這3種物質的認識常常產生混淆,認為它們具有相同性質,甚至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物質。
水解膠原蛋白和膠原多肽也並不相同,可以近似認為是宏觀和微觀的關系。膠原蛋白分子經水解後主要形成相對分子量較小的膠原多肽,由於膠原蛋白獨特的三股超螺旋結構,性質十分穩定,一般的加工溫度及短時間加熱都不能使其分解,從而造成其消化吸收較困難,不易被人體充分利用。水解後其吸收利用率可以提高很多,且可以促進食品中的其它蛋白質的吸收。膠原多肽除了肽鏈的兩端含有未縮合的末端羧基和氨基外,在側鏈上還含有Lys的ε-NH2以及Asp和Glu的-COOH。膠原多肽可完全溶解於水(冷水亦可溶解),水溶液低粘度,在60%的高濃度下也有流動性,耐酸鹼性能好,在酸、鹼存在的情況下均無沉澱;耐高溫性能好,200℃加熱亦無沉澱,同時它還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起泡性和吸水性等。 一級結構是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以肽鍵連接的順序,每一種蛋白質分子,都有其特定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方式,由此就決定了不同的空間結構和功能。蛋白質分子中一級結構關鍵部位氨基酸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其功能,這個關鍵部位就是蛋白質分子的活性中心。已發現並確認了不下30種類型的膠原蛋白。
一般的蛋白質是雙螺旋結構,而作為細胞外基質(ECM)的一種結構蛋白,膠原蛋白由三條多肽鏈構成三股螺旋結構,或稱膠原域,即3條多肽鏈的每條都左旋形成左手螺旋結構,再以氫鍵相互咬合形成牢固的右手超螺旋結構。膠原特有的左旋a鏈相互纏繞構成膠原的右手復合螺旋結構,這一區段稱為螺旋區段,螺旋區段最大特徵是氨基酸呈現(Gly-X-Y)n 周期性排列,其中 x、Y 位置為脯氨酸(PrO)和羥脯氨酸(Hyp),是膠原蛋白的特有氨基酸,約佔25%,是各種蛋白質中含量最高的;膠原蛋白中存在的羥基賴氨酸(Hyl)在其它蛋白質中不存在,它不是以現成的形式參與膠原的生物合成,而是從已經合成的膠原的肽鏈中的脯氨酸(Pro)經羥化酶作用轉化來的。而一般陸生哺乳動物蛋白質中羥脯氨酸和焦谷氨酸的含量極微少。與陸生動物相比,水生動物中的膠原蛋白,其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的總量少,而含硫元素的蛋氨酸(Met)含量要遠大於陸生動物中的膠原蛋白。
一級結構是組成膠原蛋白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膠原蛋白分子是由3條左手螺旋(二級結構)的多肽鏈組成,它們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在中心分子軸周圍的右手螺旋(三級結構);完整的膠原蛋白分子的長度約280 nm,直徑約1.5 nm;在Ⅰ型膠原原纖維的二維結構(小角X線衍射圖譜和透射電子顯微照片)中,膠原分子通過一個或多個4 D距離與另一個膠原分子交錯,D表示在小角X線衍射圖譜中所見的基本重復距離,或電子顯微照片中所見的重復距離。因為膠原分子的長度約是4.4 D,膠原分子的交錯引起約有0.4 D的折疊區和約0.6 D的缺損區。
膠原蛋白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和谷氨酸(Glu)含量較高,特別是甘氨酸,約占總氨基酸的27%,也有報道說佔1/3,即每隔兩個其它氨基酸殘基(X,Y)即有一個甘氨酸,故其肽鏈可用(Gly-X-Y)n 來表示。每個原膠原分子由三條α-肽鏈組成,α-肽鏈自身為α螺旋結構,肽鏈中每三個氨基酸殘基中就有一個要經過此三股螺旋中央區,而此處空間十分狹窄,只有甘氨酸適合於此位置,由此可解釋其氨基酸組成中每隔兩個氨基酸殘基出現一個甘氨酸的特點。特別注意,X、Y均表示任意的氨基酸,只不過X通常是脯氨酸,Y通常指羥脯氨酸。同時還含有少量3-羥脯氨酸(3-hydroxyproline)和5-羥賴氨酸(5-hydroxylysine,Hyl)。羥脯氨酸殘基可通過形成分子內氫鍵穩定膠原蛋白分子。三條α-肽鏈借范德化力、氫鍵及共價交聯則以平行、右手螺旋形式纏繞成「草繩狀」三股螺旋結構,使膠原具有很高的拉伸強度。
㈢ 蛋白質等電點
等電點是一個分子或者表面不帶電荷時的pH值。是針對帶電荷的物質而言,不只限於兩性電解質如氨基酸和蛋白質。當然,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其等電點和它所含的酸性氨基酸和鹼性氨基酸的數量比例有關。各種蛋白質因氨基酸殘基組成不同,等電點也不一樣。
(3)膠原等電點與ph是多少擴展閱讀:
少量的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
這樣鹽析出的蛋白質仍舊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因此鹽析是個可逆過程.利用這個性質,採用分段鹽析方法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例如在雞蛋白溶液中滴入濃硝酸,則雞蛋白溶液呈黃色.這是由於蛋白質(含苯環結構)與濃硝酸發生了顏色反應的緣故.還可以用雙縮脲試劑對其進行檢驗,該試劑遇蛋白質生成紫色絡合物。
㈣ 蛋白質的等電點在不同的ph值下的電荷及電泳特徵
蛋白質由許多包含弱酸弱鹼集團的不同氨基酸組成。它們表面的凈電荷會隨著周圍環境的pH值改變而改變。
當某一蛋白質的等電點和環境pH相同時,此時該蛋白質表面靜電荷為零,不帶電。電泳時不移動。
當環境pH高於其等電點時,此時該蛋白質帶有負電,電泳時將向陽極移動。
當環境pH低於其等電點時,此時該蛋白質帶有正電,電泳時將向陰極移動。
㈤ 膠原蛋白在水溶解度大嗎
蛋白質的水溶性 蛋白質與水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蛋白質中的肽鍵(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或氫鍵)
㈥ 阿膠成分分析
發揚國粹瑰寶阿膠一直是我們百年堂致力追求的的夢想,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認識阿膠,我們百年堂的同仁們經過了大量的資料搜集及整理,特對很多朋友對阿膠的疑問整理了一份資料,以便大家作為參考,讓我們的阿膠瑰寶文化不斷得到傳播,也讓我們先人留下的千年的文化的結晶得到繼承和發揚。
第一節 阿膠的原料驢皮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載:阿膠為驢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阿膠的原料是驢皮,但原料的應用卻有其歷史的演變過程。
熬制阿膠的原料歷代有所不同。唐代以前,阿膠的原料以牛皮為主;唐宋時代,牛皮、驢皮均可作為熬制阿膠的主要原料;明代後,阿膠製作原料由烏驢皮所替代;新中國成立後,阿膠的原料被驢皮所獨享。
驢皮的質量標准收載於山東省葯材標准(2002年版),標准規定了性狀、檢查(雜質)、炮製、性味、功能與主治、貯藏等。
驢皮的結構
驢皮結構從外到里可分為三層:最外層是比較薄的表皮層,中間是最厚最緊密的真皮層,下層是皮下層,也叫脂肪層。
(一)表皮層
表皮層由各種形狀、彼此緊密貼著的許多單核細胞結構的角朊蛋白組成。表皮層的厚度佔1 %~1.5%。表皮層很薄而且是由非膠原蛋白組成,在制膠上並無價值。組成表皮層的角朊具有疏水性,比膠原對化工材料有較高的穩定性,不過,由於表皮層溶於鹼水溶液
中,所以,在制膠的原料炮製處理過程中,往往加入鹼性物質促使其溶解。
(二)真皮層
真皮層介於表皮層和皮下層之間,其重量和厚度均占皮料的90 %以上。該層是制備阿膠的主要加工對象。真皮層又可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與表皮層連接的叫乳狀層,與皮下層相連的叫網狀層。
真皮層主要是由構造、編織和化學組成上彼此不同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網狀纖維構成,此外,真皮層中還含有細胞、汗腺、脂腺、血管、淋巴腺、神經、毛束、肌肉、纖維間質和礦物質等成分。
(三)皮下層
皮下層是一層松軟的結締組織,由排列疏鬆的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構成,纖維間包含著許多脂肪細胞、神經、肌肉纖維和血管等。
脂肪的含量依據種類、屠殺時間和牲畜的肥瘦不同而異,一般脂肪的含量為0.5%~3%。
顯然,皮下層也含有少量的膠原纖維,可以提取少量的膠,但是膠的質量較差。
三、驢皮的成分
生皮料是極其復雜的物質。它基本上是由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兩大組分組成,其中,蛋白質占鮮皮的30%~35%。
新剝下來的生皮的pH值為6.8~7.8,在存放過程中隨皮料的逐漸變質,pH值亦隨之變化.
(一)皮料的蛋白質組分
組成生皮的蛋白質種類很多,皮料蛋白質分為纖維蛋白(結構蛋白)、非纖維蛋白(非結構蛋白)和酶等。
纖維蛋白由膠原、角朊、彈性硬朊組成。膠原約占生皮總量(除皮下層)的29%,約佔全部蛋白質總量的88%;角朊約占生皮總量(除皮下層)的2%,約佔全部蛋白質總量的6.1 %;彈性硬朊約占生皮總量(除皮下層)的O.3%,約佔全部蛋白質總量的0.9%。
非纖維蛋白由簡單蛋白、綴分蛋白組成。簡單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約占生皮總量(除皮下層)的1%,約佔全部蛋白質總量的3 %;綴分蛋白(粉蛋白、類黏蛋白)約占生皮總量(除皮下層)的0.7%,約佔全部蛋白質總量的2%。
皮料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碳47%~50%,氫6%~%7 9/6,氧24%~25%,氮16%~17%,硫0.2 9/6~O.3%。
(二)皮料的非蛋白質組分
皮料的非蛋白質組分有水分、脂肪和類脂物、礦物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和不屬於蛋白質的含氮物等。
水分:皮中的水分是動物賴以生存所必需的,含水量隨畜種、畜齡、雌雄、部位的不同而有差異。皮料的表皮層含水量最少,真皮層最多,皮下層脂肪含量高因而水分較少。鮮皮的含水量一般在60 %~75%。
脂肪和類脂物:主要存在於皮下層,脂肪的存在有害於阿膠的質量,在生產過程中要不斷地將其除去。
礦物質:皮料含有的鹽類主要是鉀、鈉、磷、鈣、鎂的化合物,其中以食鹽為最多。礦物質在皮中的含量甚微,僅占鮮皮重的0.35%~O.5%。
碳水化合物:鮮皮中含有微量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如脲素、肌酸、脲酸、維生素、嘌呤鹼、游離氨基酸和葡萄糖、半乳酸、甘露糖等單糖以及糖原、黏多糖等碳水化合物,這些物質在皮料中的總量一般不超過0.5%。
(三)膠原
在皮料結締組織中膠原是含量最多、最重要的結構蛋白質,它約真皮層干物質的98%。膠原是制備阿膠的主要部分,其他蛋白質分和非蛋白質組分大都有害於阿膠的質量,應在制膠的過程中分針十對其特性,採取相應的方法加以排除。
膠原的結構:膠原纖維的直徑為20~40微米,每條纖維由平行列成行的直徑為2~5微米的細纖維構成;用超聲波還可以將細纖分成更小的結構單元,這更小的結構單元是直徑小至幾十個納米原纖維;原纖維可以再拆散成更細的亞原纖維(纖絲),直徑為30米;再用電子顯微鏡或x射線衍射分析,可以看到構成亞原纖維是直徑為1.2~1.9納米的初原纖維。
蛋白質分子的基本成分是a氨基酸,氨基酸相互縮聚成多肽;膠分子是由三個多肽螺旋扭合成繩狀的大分子,分子量一般為30萬50萬,膠原大分子的線形高聚物便是膠原的初原纖維。
膠原結構的最終闡明還有待於進~步查明膠原氨基酸的排列次和對纖維形成機理的研究。
膠原的氨基酸組成:膠原由18種氨基酸組成,組成膠原的氨基酸:甘氨酸約佔1/3;丙氨酸約佔1/9;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約佔2/9,這種氨基酸共占氨基酸總數的67%。其次為谷氨酸、精氨酸、門冬氨及絲氨酸,約占氨基酸總數的20%;組氨酸、蛋氨酸及酪氨酸也有少的存在。
可以看出,在組成的氨基酸中,羥脯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較多共佔22%),它們不僅關繫到膠原的特殊構型,也與膠原的收縮溫有密切的關系。羥脯氨酸在膠原中的含量高於10%,但它在其他白質中的含量很少甚至沒有,因此,可以用測定試樣的羥脯氨酸含來鑒定膠原的純度。
膠原中甘氨酸的含量很高約佔1/3,膠原中非極性氨基酸占%,極性氨基酸佔20%;其中,酸性氨基酸比鹼性氨基酸多,但是於一部分酸性氨基酸的側鏈已轉變成醯胺基,所以,膠原分子中出的鹼性基比酸性基略多。
膠原的收縮溫度:膠原纖維在水中受熱到一定程度,就要自動捲曲收縮,此變形狀態發生時的溫度稱為收縮溫度。一般皮料的收縮溫度為60~65℃。 _
膠原的等電點:氨基酸的兩性性質決定著膠原的兩性性質。膠原也是一種兩性電解質,它在酸鹼溶液作用下,會吸水嘭脹}當膠原分子內存在的氨基(NH3+)和羧基(c00一)數量相同時,膨脹最小,此時膠原所在介質的pH值即為膠原的等電點。膠原的等電點為7.5~7.8。
酸鹼與膠原的作用:膠原在酸鹼溶液中,首先要與酸鹼結合,同時強烈的膨脹,在pH值2.2和12時膨脹最大,使皮料松軟,酸鹼影響到肽鏈間的氫鍵,進一步還要破壞肽鏈間的牢固交聯鍵;膠原受鹼作用時發生縱向的斷裂,而受酸作用時發生橫向的斷裂。膠原的
水解,可用膠解度來表示,即 膠解度=(變為阿膠的氮含量/膠原的總氮量)×lQ0%
膠原的酸容量為:0.82~0.9毫克/(干膠原)
膠原的鹼容量為:O.4~O.5毫克巧毫(干膠原)
鹽類與膠原的作用:各種鹽類與膠原的作用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硫氰酸鹽、碘化物、鋇鹽、鈣鹽、鎂鹽等,膠原在這鹽的任一濃度都會膨脹,纖維素縮短、變粗,膠原的收縮溫度有顯巷下降。
二是膠原在氯化鈉的稀溶液中,只有微微膨脹,當鹽的濃度較高肘要引起脫水作用,此1日寸膠原的收縮溫度略微升高。三是脫水性大而吸附性小的鹽類,如硫酸鹽、硫代硫酸鹽。鹽類對膠原膨脹能辦的大小順序如下:
陽離子:Ca2+>Li+>Na+>K+>Rb+>Cs+
陰離子:CNS->I一>N03一>cl一>cH3C00一>s04 2-
第二節 阿膠的葯用輔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阿膠項下規定:「阿膠為驢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又在【製法】項下規定:「將驢皮浸泡,去毛,切成小塊,再漂泡洗凈,分次水煎,濾過,合並濾液,用文火濃縮(可分別加入適量的黃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干。」由此可以看出,在阿膠的生產中,加輔料並不是葯典的強制性要求,各阿膠生產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掌握。也就是說,中國葯典規定阿膠的生產,允許有「加輔料的呵膠」和「不加輔料的阿膠」兩種,但目前,市面上見到的阿膠大部分是加入適量的輔料而生產的。
根據工藝的需要,阿膠在生產過程中常加入冰糖、豆油、黃酒等輔料。輔料既有矯味及輔助成型的作用,亦有一定的醫療輔助作用。輔料的優劣,也直接關繫到阿膠的質量。根據2001年12月l日實施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十一條「生產葯品所需要的原料、輔料,必須符合葯用的要求」的規定,凡在生產的葯品中加入的輔料必須達到國家葯用輔料的標准,國家沒有葯用標准規定的輔料必須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准。鑒於此,阿膠中加入的冰糖、豆油、黃酒以及所用的溶媒水等,都虛該達到國家葯用標准或國家食品衛
生標准。
一、冰糖
標准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QBll74—9lo
質量標准:冰糖質量標准規定了感觀指標、理化指標(蔗糖分、還原糖分、乾燥失重、電導灰分、國際糖色值)、衛生指標C砷、鉛、銅、二氧化硫、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等)。
冰糖的作用:加入冰糖能矯味;加入冰糖能增加膠的硬度及透明度;加入冰糖可防止阿膠在貯存過程中的澀裂現象。
二、豆油
標准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
質量標准:大豆油質量標准項下規定了性狀(相對密度、折光率、酸值、皂化值、碘值)、檢查(過氧化物、不皂化物、重金屬、棉子油、脂肪酸組成)、類別、貯藏。
豆油的作用:加入豆油能降低膠的黏度,便於切塊;在濃縮收膠時,鍋內氣泡容易逸散;保護膠片不碎裂。在阿膠的晾制過程中,油類在膠片的表面形成油層,進而起到保護膠片不碎裂的作用。
三、黃酒
標准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13662—920
質量標准:黃酒質量標准規定了感觀(色澤、香氣、口味、風格)、理化指標(容量偏差、固形物、酒精度、糖分、總酸)、衛生指標(細菌、大腸桿菌、二氧化硫、氨基酸態氮)等。
黃酒的作用:加入黃酒的目的主要是矯臭矯味。紹興酒氣味芳香,能改善阿膠的氣味。阿膠加入酒類後,在膠液濃縮蒸發過程中,膠中易揮發的致臭物質會不同程度的散發,從而達到矯味的目的,另外可增加阿膠葯性功效。
四、硃砂
標准來源:中國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
質量標准:硃砂質量標准項下規定了性狀、鑒別、檢查(鐵)、含量測定(Hgs)、炮製、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注意、貯藏。
硃砂的作用:保持傳統的制膠特色;將規定的字樣印在膠片上;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五、水質
熬膠用水有一定的選擇。阿膠的質量與水質有著密切的關系。
現代生產阿膠,一般應選擇純凈、硬度較低的中性水(淡水),或用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的方法製得的供葯用的純化水來熬制阿膠。水質對阿膠的產品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水的優缺點
阿膠熬制目前仍然採用水為溶媒。膠原雖然可以溶於許多有機溶劑或無機溶劑中,甚至某些溶劑可以直接析出膠原纖維,但是由於水具有許多其他溶劑所不可比擬的優點,即使有某些不足,提膠採用水作溶劑還是最為理想的。
水能通過樹脂、油脂或其他增水性物質所不能通過的細胞膜;水作為溶劑,可減少或簡化溶劑回收裝置;水無毒、無味、無色、不燃,對產品的質量沒有影響;水的黏度低,有利於傳質過程;水價廉、易於獲得。水不具備殺菌性質,在水溶液中能夠繁衍微生物,而使溶液被破壞,黏度卜降。
(--)制膠用水質
熬制阿膠的傳統水源歷代有所不司。唐代以前的本草記載阿膠出東阿,並未言及制膠用水;宋代時期的本草則記載用阿井水;明清以後的本草則強調用狼溪河水和阿井水,取其陰陽相配之意。然謂取阿井煎膠。早已名存實亡,僅系對傳統的追溯和裝潢門面的象徵或
點綴罷了,到目前為止,傳統的制膠用水也只有狼溪河水了。歷史上,阿膠的制備特別強調用狼溪泉水,那是因為狼溪泉水的水質好。狼溪泉水是一優質鍶鋰礦泉水,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且水的硬度適中,較適宜於熬制阿膠,用此水熬制的阿膠灰分易於控制,保持了阿
膠的傳統特色,且在阿膠的生產過程中,阿膠中的氨基酸與水中的微量元素結合形成有機鹽,更好地發揮阿膠的療效,因而使阿膠具有廣泛的臨床治療效果,幾千年來暢銷不衰,享譽海內外。
目前各阿膠生產廠,均採用當地的水源制備阿膠,但是由於水質及工藝的差異,仍以山東阿膠為最好。實踐證明,熬膠用水的比重過大,阿膠內的灰分超標;水的比重過小,膠沫不易提出,阿膠的水不溶物過高。如純化水及比重較小的水不易提沫。
1980年初,有人對我國部分生產廠家制膠用水質進行了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山東省與外省市制膠用水相比,差異較大。如北 、天津、杭州、上海等地的水的比重較小,一般在1.001 1~l:0018;而山東的水的比重較大,一般在1.002 8~1.003 80水質都有一定為地域性,在老東阿(平陰縣東阿鎮)一帶的水質最好,最適於熬制阿膠。
根據阿膠生產工藝要求,阿膠的熬制仍可採用飲用水,對達不到飲用水標準的水質應進行軟化處理,或採用純化水。
飲用水:為天然水經凈化處理所得的水,其質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5749-_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飲用水可.作為原料的浸泡、洗滌用水和膠液提取、濃縮熬制時添加的提沫溶劑。
純化水:為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方法制備的制葯用水。其質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純化水質量標准項下的規定。。純化水可作為阿膠的擦膠用水等。
第三節:阿膠生產崇尚道地
祖國醫學對中葯材崇尚「道地」(或稱「地道」), 所謂「道地葯材」是指中醫在選擇一種葯材入葯時,為了保證其療效經常把葯材的出產地與葯材名字並稱,在特定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葯材,久而久之形成了許多慣稱皆是如此。比如雲木香即是指雲南所產的木香,浙貝母即是浙江所產的貝母,廣藿香即是廣東所產藿香等等。
古代醫學大家法度森嚴,明辯真偽,要求真阿膠必須有4個充分必要條件,否則一概打入偽品之列:
——天者,東阿獨特的自然環境也(東阿水、東阿阿膠生產全程需要的氣候);
——地者,東阿所產汲取萬物精華之黑驢皮也;
——人者,東阿人一以貫之的熬膠技術與阿膠文化精神也。
一言蔽之:國寶阿膠,乃是天地人三才共同創造的產物,只有產自東阿的膠才叫阿膠,外地的只能稱驢皮膠(這個約定俗成的戒律,逼得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廠家只好自稱驢皮膠,延續至今)。直至今日,長沙九芝堂的 阿膠顆粒還只能稱為驢膠顆粒。而東阿百年堂阿膠是東阿道地阿膠的典範,百年堂阿膠採用古井.古方.古工藝融合現代科技精華製作而成,品質道地,工藝傳統。
㈦ 膠原蛋白ph值多少(4、5、6、7)對人身體最好最容易吸收
富含膠原蛋白的食品(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膠原蛋白的作用)
美容專家介紹,為了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水分,應該多吃富含膠原蛋白質的食物,膠原蛋白是肌膚中的主要成分,占肌膚細胞中蛋白質含量的71%以上,膠原蛋白使細胞變得豐滿,從而使肌膚充盈,保持皮膚彈性與潤澤,膠原蛋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富含膠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肉皮、豬蹄、牛蹄筋、雞翅、雞皮、魚皮及軟骨等。
但要注意:1、大分子膠原蛋白進入人體後需要降解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真正有效吸收的成分並不多。2、這些食物多半脂肪含量較高,不適合經常食用。高熱量、高脂肪,尤其是油炸食物都容易產生自由基,加速老化。如果能少吃這一類食物,就等於減少了身體被自由基傷害的機會及皮膚出現黑斑、皺紋等的風險。
採用生物技術提取的活性膠原蛋白,去除了脂肪,避免了食物經過高溫蒸煮等烹調過程,生物酶定向剪切技術(Bioenzymic Directing Degraded Technology)使膠原蛋白活性得到保持,適合人們服用。
Βā冄12號 回答採納率:19.9% 2008-11-17 15:10 檢舉
雖然以上那些食物富含膠原蛋白 不過不是都可以完全吸收的···所以你想更好的補充的話
可以買膠原蛋白的飲品喝的
FANCL的不錯
專櫃可以買到
㈧ 如果蛋白質等電點是6.2,用deae柱子,應選用多大ph值上柱子
如果蛋白質等電點是6.2,用DEAE柱子,應選用8.0左右的pH值上柱子
DEAE是陰離子交換柱,當環境pH高於蛋白質等電點的時候,蛋白質可以結合上陰離子柱。考慮到要穩定的結合一般選擇的環境pH要高於等電點值1.5左右。同時考慮維持蛋白質的穩定,環境pH一般選擇偏中性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