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鑒別燉好的燕窩的真偽
許多客人在購買瓶裝燕窩時,常常以瓶中固形物的含量作為選擇的標准,認為看上去越濃稠的產品燕窩含量就越多,得到的實惠就更多。但事實上,固形物並不一定都是燕窩。所謂的濃稠狀也只不過是配料中的增稠劑所產生的效果。
食品增稠劑,又稱食品膠,是常見的一種食品添加劑,也是干品燕盞常用的作假手段,它能夠溶解於水中,並在一定條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膩溶液的大分子物質。常見的增稠劑有:明膠、果膠、瓊脂、酪蛋白酸鈉、阿拉伯膠、羅望子多糖膠、田菁膠、海藻酸鈉(褐藻酸鈉、藻膠)、黃原膠等。主要作用可以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勻的穩定的懸浮狀態或乳濁狀態。這也就是消費者常常疑惑的,為什麼商場、超市買到的一些瓶裝即食燕窩總是感覺比自己在家燉煮的干品燕盞濃稠的原因。同等份量的干品燕窩,消費者自己燉煮出來後,燕窩是沉在碗底,而酒店和美食會所做出來的是浮在水面上,其實不是因為消費者燕窩的量放的不夠,也不是消費者浸泡燉煮的時間不夠,只是自己和商家加的「配料」不一樣而已。
所以說,看上去濃稠的即食瓶裝燕窩,並不是因為燕窩的含量高,僅僅是配料有區別。標簽上所標注的固形物含量,不能代表真正燕窩的含量,消費者購買時還需謹慎。
如今的燕窩市場中出現魚目混珠的摻假現象。近日,通過走訪北京的燕窩市場,記者發現市場上各色燕窩不僅品質參差不齊,而且價格高昂。「這么貴的東西,真要買到假貨,就虧大了。」這正是更多消費者駐足燕窩專櫃前,只看不買或是轉了很久才開口詢問的原因。
即食燕窩最容易造假。造假的原料大多是白木耳和豬皮,因為二者也富含膠原蛋白,而且顏色與燕窩相當,煮爛後很稠,形狀上也與真燕窩類似。不懂行的人,很容易被蒙騙。港台市場上,還有人專門以「廉價有效的膠原蛋白植物燕窩」為廣告語,推銷白木耳。
除此之外,一些瓶裝燕窩,標示的固形物含量而不是燕窩含量,也是造假的手段之一。而品質不高的散裝干燕窩多在重量上做手腳,通過增加干燕窩的濕度賣得更高價。
⑵ 怎樣分辨燕窩好壞
燕窩好壞主要和產地,還和一個環境有點關系,最主要是燕窩挑毛和加工方式的不一樣。現在一些劣質燕窩都會通過漂白,刷膠,加料,加水來降低成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簡單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