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菜裡面的八珍指哪八珍
民國以後,飲食行業中的「八珍」因地而異,品種更多,分為「上、中、下三八珍」。
北京:
北京上八珍:猩唇(駝鹿頭面的風干製品)、燕窩、駝峰、熊掌、猴頭(菌)、豹胎、鹿筋、蛤士蟆;
北京中八珍:魚翅、廣肚(香港產的鰵魚肚,即鰵魚鰾)、魚骨、龍魚腸、大烏參、鰣魚、鮑魚、干貝﹔
北京下八珍:川竹筍、烏魚蛋(烏魚子)、銀耳、大口蘑、猴頭(菌)、裙邊、魚唇、果子狸;
到了現在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現在已屬於保護動物物,國際明令禁止捕殺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鵝、貓頭鷹、野駱駝、海豹、娃娃魚等等。如今這些動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
拓展資料:
八珍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 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八珍的提法最早見於《周禮·天官冢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應該說中國歷代「八珍」的內容各不相同。《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乃是後世之八珍筵席的先驅之作。
清代八珍。 據載,其一是「參翅八珍」,「參翅八珍」中海產品佔半數。指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頭。
水八珍: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鱉的甲殼外圍裙狀軟肉)、干貝、魚脆、蛤士蟆。
其三是滿漢全席的「四八珍」。
「山八珍」:駝峰、熊掌、猴頭、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
「禽八珍」:紅燕、飛龍(產於東北山林中的一種叫榛雞的鳥)、鵪鶉、鵝、鷓鴣、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猴頭(菌)、銀耳、竹蓀(竹笙)、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香菇中的一種)。
另據舊時南貨老人曰:「海味八樣」、「動物八珍」。
海味八樣:魚翅、海參、魚肚、淡菜(干貽貝肉、青口)、干貝(干扇貝肉)、魚唇(魚皮)、鮑魚、魷魚;
動物八珍:熊掌、象鼻、駝峰、猩唇、鹿尾、猴頭、豹胎、燕窩。
鶴雲氏八珍。光緒年間,無知山人鴻雲氏撰《食品佳味備覽·八珍單》中指:熊掌、鹿尾、車鰲、魚翅、螃蟹、江姚柱(干貝)、蘭花菇(草菇)、斑魚。
從以上各組「八珍」可心看出,所謂「八珍」並無固定模式,主觀上認為珍貴的,皆可列為「珍品」,而且花色品種越來越多。
『貳』 京八珍熟食都有什麼
京八珍熟食有:猩唇、燕窩、駝峰、熊掌、猴頭菌、豹胎、鹿筋、蛤士饃。
1、猩唇
猩唇是古代著名的食材,很多人都誤以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其實猩唇是麋鹿(滿語叫做罕達罕,也稱四不像)臉部的干製品,是古代中國烹飪原料的八珍(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拔、豹胎、犀尾、鹿筋)之首,現在僅存的幾十頭麋鹿都是登記造冊,根本就無法得到,即使過去的菜譜現在也已經失傳。
2、燕窩
燕窩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所築成的巢穴。又稱燕菜、燕根、燕蔬菜,燕窩按築巢的地方可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洞燕因其受礦物質影響導致顏色不同,有白燕、黃燕、紅燕之分,而屋燕只有白色一種顏色。
3、駝峰
駝峰為駱駝科雙峰駝背上的肉峰干制而成。它的「甲峰」又稱雄峰,透明發亮;「乙峰」又稱雌峰,色發白。駝峰的品質以肉色發紅質嫩鮮美者為好,肉色發白的質法。駝峰肉質細膩,豐腴肥美,是內蒙古風味的珍品,常與熊掌齊名。
4、熊掌
熊掌是古代八珍之一,熊掌為黑熊或棕熊的足掌,經干制而成的。熊掌多連皮帶毛,並有前後掌之分。前掌較小,長約15~20厘米,掌花明顯,掌面較寬氣腥不臭。
5、猴頭菌
猴頭是一種木腐菌,屬中溫型,菌絲在6~30℃溫度范圍內均可生長,適宜溫度25℃左右,菌絲培養不需要光線照射。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8~20℃,氣溫超過25℃未經定向選育的菌種不形成子實體,最適的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需一定的散射光。
6、豹胎
豹胎意指豹的胎盤,為珍貴的餚饌。出自《韓非子》卷七《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
7、鹿筋
鹿筋是一種葯品,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四肢的筋。
8、哈士蟆
哈士蟆即雌性林蛙的輸卵管,是名貴的中葯材,尤其是中國林蛙和黑龍江林蛙,其體大,含油量高。哈士蟆油的蛋白質含量為76%,其中含有20餘種氨基酸。
『叄』 八珍是哪八珍
八珍是人參、白術、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葯、熟地黃、甘草。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清代八珍
其一是「參翅八珍」
「參翅八珍」中海產品佔半數。指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頭。
水八珍: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鱉的甲殼外圍裙狀軟肉)、干貝、魚脆、蛤士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珍湯
『肆』 八珍是什麼意思
八珍是烹飪術語,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 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
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現在已屬於保護動物物,國際明令禁止捕殺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鵝、貓頭鷹、野駱駝、海豹、娃娃魚等等。如今這些動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
古代菜餚中的八種珍稀之品。其組成說法不一,如《周禮·天官》所載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
而《淵鑒類函》又有二說:一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一為醍醐、麆吭、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雲漿、玄玉漿。
海參(刺參)是八珍之首: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饃)。
『伍』 中國的八珍個是什麼
八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代《周禮·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齊"等。其具體內容,據注文是指《禮記》所列:「淳熬、淳母、炮豚、搗珍、漬、熬、炮羊、肝遼也。」但他們不是指原料而是食品。
此後《三國志·魏志》中的「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唐代杜甫《麗人行》中的「御廚絡繹送八珍」,白居易《輕肥》中的「水陸羅八珍」,宋代陸游「樂超六欲界,美過八珍盤」等等,指的都是食品。
將八珍指為原料,最早見諸文字的,是北宋元豐年間的《埤雅》。
明代俞安期所輯《唐類函》指出:「按《禮》所謂八珍者……後世則侈雲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張九韶撰《群書指唾》也有同樣記述,只是將豹胎易為兔胎。至於龍肝、鳳髓,本屬子虛烏有,但也有以白馬之肝、雄雉之髓充數的。
根據以上推斷,將「八珍」概指為珍貴烹飪原料,當始於唐代。到了清代,「八珍」已專指烹飪原料。看一看清代以來的「八珍」都指的是什麼?
1.海鮮八珍袁枚著《隨國食單·海鮮單》中指:燕窩、海參、魚翅、魚復(音復,貝類鮑魚)、淡菜、海蟈(海蜒)、烏魚蛋、江現柱、蠣黃。共九種。
2.鶴雲氏八珍光緒年間,無知山人鴻雲氏撰《食品佳味備覽·八珍單》中指:熊掌、鹿尾、車鰲、魚翅、螃蟹、江跳柱、蘭花菇(草菇)、斑魚。
3、參翅八珍
海參、魚脆、燕窩、鹿筋、魚翅、魚肚、熊掌、蛤士蟆。
4.山水八珍
(1)山八珍
熊掌、鹿茸、犀鼻(或作象鼻、犴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腦。
(2)水八珍
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干貝、魚脆、蛤士蟆。
5.滿漢全席中的八珍
(l)山八珍
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撥(鼻)、豹胎、犀尾、鹿筋。
(2)海八珍
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
(3)禽八珍
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
(4)草八珍
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從以上各組「八珍」可心看出,所謂「八珍」並無固定模式,主觀上認為珍貴的,皆可列為「珍品」,而且花色品種越來越多。民國以後,飲食行業中的「八珍」因地而異,品種更多,常見的「上、中、下三八珍」其品種與以上大同小異:上八珍:猩唇、燕窩、駝峰、熊掌、猴頭、豹胎、鹿筋、蛤土蟆;
下八珍:川竹筍、海參、龍須菜、大口蘑、烏魚蛋、赤鱗魚、干貝、蠣黃
『陸』 八珍指的是什麼
八珍指的是我國傳統菜餚中八種珍貴食品。
提法最早見於《周禮·天官冢宰》
:「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
應該說中國歷代「八珍」的內容各不相同
如《周禮·天官》所載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
而《淵鑒類函》又有二說:
一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
一為醍醐、麆吭、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雲漿、玄玉漿。
鮑魚是八珍之首: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饃)
『柒』 八珍有哪些
八珍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 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
周代: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珍(酒糖牛羊肉)、熬珍(類似五香牛肉乾)和肝膋(網油烤狗肝)八種食品(或者認為是八種烹調方法)
宋元明:雲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
清代: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7)八珍之首燕窩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現在已屬於保護動物物,國際明令禁止捕殺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鵝、貓頭鷹、野駱駝、海豹、娃娃魚等等。如今這些動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
『捌』 請問各位大神鹵煮八珍都是哪八樣
八珍鹵煮鍋內有:心、肝、肚、肺、腸、腰、炸豆腐、火燒
『玖』 八珍是什麼
八珍是烹飪術語,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八珍的確指的就是八種珍貴的食物,而最早提出八珍的說法是《周禮·天官冢宰》中所記載的:「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淳熬,為古八珍之首,這種食物是什麼呢?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肉醬油澆飯,是不是不信?在《禮記·內則》中是這樣寫的:「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淳熬之後就是淳母,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米上,淳熬用的是白米,而淳母用的是黃米!其次,肉醬油不是肉和醬油,而是把各種肉類,例如豬肉、魚肉等熬成肉醬澆在米飯上,再來上一勺豬油!第三珍就是炮豚,一般指的是各種做法的乳豬,比如烤乳豬、炸乳豬、燉乳豬等等;第四珍則是炮牂,炮牂一般指烤全羊,或者是各種羊的做法;第五珍是搗珍,搗珍指的是牛、羊、鹿等畜類的裡脊,一般都是採用燒或者是烤的烹調方法!第六珍是漬珍,老於認為漬珍算是咱們現在冷盤,或者是生腌以及刺身的鼻祖!漬珍就是把牛羊等肉類按照紋理切成很薄的薄片,放入酒中腌制一夜,吃的時候,蘸上醬料!要知道,這可是在古代啊!第七珍熬珍,基本上現在咱們吃的手撕肉乾一類的食物,就是古代的第七珍熬珍!而第八珍則是肝膋,現在網上好多內蒙、新疆的朋友,在烤肉時會在肉上包裹一層網油,而這個肝膋就是在肝上裹上一層網油烤!而到了民國其實,八珍逐漸演變為上、中、下三類,而這三類八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八珍!上八珍主要有:猩唇、燕窩、駝峰、熊掌、猴頭、豹胎、鹿筋、蛤士蟆。估計不少朋友看到猩唇,就會認為是猩猩的嘴唇吧!其實,猩唇指的是駝鹿頭部的風乾的肉質!駝鹿在我國屬於保護東西,但駝鹿非常的神奇,被譽為是「神鹿」!其次上八珍中的蛤士蟆,指的是咱們中國的林蛙!中八珍主要有:魚翅、廣肚、魚骨、龍魚腸、大烏參、鰣魚、鮑魚、干貝。中八珍中,老於認為最稀缺和珍貴的就是魚骨!其實,中八珍里的魚骨可不是一般的魚骨,它的別名叫做魚明骨,啥叫做魚明骨呢?其實就是魚的軟骨或者說是魚的脆骨!一般來說,魚明骨主要採用鯊魚或者是犁頭鰩等魚類的軟骨烹調而成的!做好的魚明骨真的是口感脆嫩,滋味鮮美,營養又豐富!下八珍主要有:川竹筍、烏魚蛋、銀耳、大口蘑、猴頭、裙邊、魚唇、果子狸!烏魚蛋就是烏魚的卵,而喜歡看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在75回中,曾經提到過果子狸,它的做法是風腌果子狸!不過,這種東西如今已經禁止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