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裡燕子做的窩和燕窩有什麼區別
一、用的材料不同
1、家燕窩:是用泥土、乾草和口中少量的唾液膠粘而成。
2、燕窩:主要是用唾液,築窩育雛無比頑強,將唾液自然凝結。
二、外觀不同
1、家燕窩:多成灰黑色,窩的內部粗糙,有如絲瓜絡。
2、燕窩:燕盞大而豐腴,顏色因為受礦物質影響導致顏色不同,有黃色、白色、紅色,窩相對較干凈半透明。
(1)山洞燕窩跟普通燕窩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燕窩的營養成分:
1、燕窩中的氨基酸種類豐富,富含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燕窩中的水解氨基酸含量達42.272%,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42%;同時,呈鮮味特徵的氨基酸(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和呈芳香味特徵的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較高。
2、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
3、唾液酸又稱燕窩酸,是燕窩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燕窩中主要以N一乙醯神經氨酸形式存在。
⑵ 假燕窩和真燕窩怎麼區別呢
顏色
真燕窩的顏色是自然光澤的米白色,偏白色的,這種白色是不均勻的,存在一定的色差,為什麼燕窩的顏色一定是不均勻的呢?因為產地、時間、氣候、季節、環境都會造成燕窩最後的顏色不一樣,比如爪哇地區出產的較黃,而蘇門答臘的較白,雨季燕窩偏白,旱季燕窩偏灰;濕度大的顯白,濕度低的顯黃;新做的燕窩顯得白凈一點,而老燕窩則顯得深灰一點,有雨水滴過的會顯黃或者其他深色,處在光線較強處的燕窩顯黃,等等,所以看燕窩顏色一定要是自然、不均勻的米白色。看下圖,雖然有拍照時光線的影響,但依然可以看出 燕盞 的顏色是自然不均勻的米白色
發頭
其實現在很少用發頭來鑒別真燕窩和假燕窩了,但是發頭也確實可以當做一個參考因素。發頭倍數在5-8倍,甚至10倍都是正常的。只有像特別假的假燕窩才可能會發頭低於5倍,當然發頭越高燕窩品質相對就越好是正確的。但小編還是不建議把發頭當做鑒別真假燕窩的標准之一。
盞型
通過盞型主要是鑒別拼接假燕窩,兩個小盞拼接成一個大盞,或者破盞拼接成好盞。相對而言,單純的拼接並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身體上的危害,無非是讓你花高價錢買了低價的燕窩。但是可恨的是這些不法商家在做拼接燕窩的同時往往會夾雜其他燕窩作假手法在裡面,比如漂白、刷膠等,所以一旦發現拼接燕窩,我們一定要絕不姑息,追究到底。那拼接燕窩有什麼特點呢?
坦白說拼接燕窩的鑒別已經很專業的人士才可以完成了,主要是根據燕窩條的顏色、粗細明顯有跳躍式的不均勻,和燕條中間看起來像斷了之後接起來的。這個需要仔細的觀察才可以發現,但是也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燕盞泡開,泡開之後不要急於去撕,用手慢慢撈起,看中間是否有明顯斷裂、分開的痕跡。
底座
真燕窩的底座是輕而薄的,底座上的貓膩在於補碎。用燕碎補在底座上,就可以賣出燕盞的好價格,直接翻了幾番。這個就很好識別了,底座越厚嫌疑就越大,有的甚至看上去就盞身拖著一條厚厚的燕碎,比較容易分辨。當然了,燕窩底座補一點碎是正常的,通常是把挑毛過程掉落的燕碎補上去,這是正常的,並不算作假。但是有的商家補得太過分就不允許了,看下圖,左邊的相對就可以接受,右邊的補碎就有點太多了。
⑶ 金絲燕燕窩和洞燕有區別嗎
金絲燕燕窩在山洞裡做的窩叫洞燕,在屋宅里做的則為屋燕。無論洞燕還是屋燕,都是同一種金絲燕做的窩。人們把金絲燕引到搭建好的燕屋裡做窩,便於採摘燕窩,也因此而得名。因為顏色的原因,屋 燕也叫白燕。白燕中所含的礦物質完全滿足人體需求,老年人建議購買白燕,且請選購採用純手工挑毛的有品質保證的燕窩。
⑷ 洞燕窩和屋燕窩的區別
屋燕:屋燕起初是一種金絲燕在類似於人類居民的屋檐下或屋內的巢,由於燕子築巢乃大吉之兆,人們於是搬出來讓他們專心做窩。印尼的養燕事業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而馬來西亞只有10幾年。因此印尼的養燕養燕技術和燕窩的品質都要遠遠優於馬來西亞。
洞燕:也成為岩燕。它是最原始的野生燕窩,多產於沿海峭壁岩洞中,野生金絲燕用純唾液築成的巢窩稱為天然洞燕。
⑸ 不同種類的燕窩營養價值有什麼不同
燕窩是一種珍貴的天然營養品,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用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因為含有豐富的活性水溶蛋白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內分泌平衡,自從600年前鄭和將燕窩帶回中國,一直以來被中醫認為是滋養聖品。燕窩有分為洞燕和屋燕,洞燕是在野外懸崖山洞中採摘的燕窩,口感較硬,融入了少量岩石的礦物質,但清潔度較差,屋燕是近幾十年東南亞的燕農在海邊,雨林建造的燕屋中採摘的燕窩,清潔度高,口感軟滑。現在也有按照燕窩的顏色把燕窩分為白燕、紅燕(血燕)、黃燕的方法,但是隨著化學熏蒸丑聞曝光,有顏色的燕窩都不太建議選擇。有需要燕窩的話可以來淘寶搜索一下大馬小熊燕窩 就能找到我!
⑹ 洞燕和窩燕哪種燕窩好
先糾正下,應該是洞燕和屋燕的區別吧。
按燕子做窩的環境來劃分,分為洞燕、屋燕:洞燕:主要產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部的砂勞越和沙巴,泰國西南的沿海地帶及附近的海邊島嶼,也是金絲燕聚居的地方,更是洞燕的出產地。海邊的岩洞長期不見陽光,因此,金絲燕跟蝙蝠一樣,都會利用迴音來偵測環境。它們憑著岩壁內每秒二十次的來回頻率,測定洞內的方向而進行活動。采燕工人所用的工具是一種三齒小鐵叉,他們利用這種工具把燕窩從岩壁上刮下來。 由於岩洞內的環境得不到人為的保護,燕窩的營養成份容易被流失,雜質也較屋燕窩要多,所以就燕窩的品質而言,洞燕窩比屋燕窩要差一些。
屋燕:顧名思義,屋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出產於房屋裡的燕窩。因此,燕子築巢的屋子即稱為燕屋。這種燕屋主要分布在印尼沿海地區,特別是巴當,巴萊,爪哇一帶,是燕屋的集中地。馬來西亞半島霹靂州和丁加奴州也是養殖屋燕的重要據點。與平常的房子所不同的是,燕屋的四周多開了許多小洞,金絲燕便從這些洞口進出燕屋,同時為了保持屋內的濕度,在燕屋中建有方形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燕屋是人為搭建,但這並不意為著燕子是家養的,因為燕屋只是提供了金絲燕築巢的場所,但金絲燕仍是野生,它們清晨外出覓食,傍晚歸來。屋燕的環境受到人為的保護,燕窩的營養成份不被流失,所以出自燕屋的燕窩在品質上要好於洞燕。
⑺ 屋燕和洞燕有什麼區別
吳小生說:屋燕與洞燕,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那個價值更高?
經常吃燕窩的人,應該知道市場上有兩種燕窩,分別是洞燕和屋燕。但是,大多數人無法分辨兩者之間的區別。誰的療效更好,營養價值更高?
通常,洞燕有其自身的優勢,洞燕較貴,但清潔度和產量較高,它們都是營養產品。但是,無論您選擇洞燕還是屋燕,選擇純天然無刷膠無漂白不上葯的燕窩才是最主要的。
最後祝大家都遠離疾病,有個健康的身體!小編還會持續為大家帶來燕窩小常識的,請大家多多關注我哦。
⑻ 燕窩的區別
血燕營養價值比白燕高
血燕以褐紅色完整無碎者為上品,其鐵質,礦物質等營養素最為豐富。傳說金絲燕用唾液築成兩個燕窩後,築最後一個窩時已筋疲力竭,因而吐出血來,而成了所謂的「血燕」。其實血燕是由於金絲燕的燕種,不同地方的聚集地,其吞食的生物所含的物質及水質的影響,導致其分泌的唾液顏色偏紅,加上風化而來。這些血燕儲存的時間越久,它的褐紅色會變得越深。血燕營養、食療功效較好,醫家視為珍品,又因血燕產量較少,固此價錢比官燕高。
燕窩
別名: 燕盞、燕根、燕室、燕蔬菜、燕菜、燕蔬、燕窩菜。
產地:
燕窩為脊椎動物門鳥綱雨燕科金絲燕及其同屬一些燕鳥的巢。燕鳥約有九十多種,金絲燕與一般燕子同科,唯體形較小,平均身長 9 毫米,重 15 至 18 克,而一般燕子可長至 17 毫米,重約 30 克。另外金絲燕尾較短,羽毛長方形狀;燕子尾較長,羽毛剪刀狀。金絲燕小腿有一行幼毛在內外二側,毛色一般灰棕色至黑色,肚下或尾部有灰或白點。
燕子生長於地球北部,在中國、印度、歐洲及北美洲等地常見之。燕子銜來樹枝、禾草及泥土築成的巢是絕對不可吃的。金絲燕的巢則多築於熱帶南洋群島海邊岩洞之中,銜食海中小魚、海藻等生物後,經胃消化腺分泌黏液與絨羽築壘成窩,巢窩築在懸崖峭壁上,這是取名 "燕窩" 的由來。此物須歷險探洞而得,故取價不輕。歷來採集作為珍貴補葯和烹飪原料,為中國「八珍」之一,並被列為貢品。
金絲燕巢多產於南洋群島如北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地,中國海南省萬寧縣大洲島所產大洲燕窩質量上乘,為東方珍品;福建亦有少量出產。除築於岩洞的洞燕外,又有把燕巢築在人們提供的屋子裡的屋燕。不同產地的燕窩質地及口感都有所不同。
燕窩始見載於元代賈銘《飲食須知》(約十四世紀中期成書): "燕窩味甘性平。黃、黑、霉爛者有毒,勿食。" 說明對燕窩已有一定認識,可見食用時間當更早。當時己有用瓷器和金屬等物與北婆羅洲的岩洞所產燕窩,進行交換,到了明代以後才輸入較多。明代序於萬曆丁巳年 (1617年) 的《金瓶梅詞話》中,有 "燕窩、魚翅絕好下飯" 的記載,反映當時是富豪人家之常備。至清代記述更多,《閩小記》、《暑窗臆說》、《瓦釜漫記》、《本草綱目拾遺》、《粵略》等書均載。詩人吳梅村的《燕窩》詩: "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採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 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林上書。" 詩人說燕窩珍貴,吃的都是達官貴人。但燕窩或魚翅之所以名貴,主要是貨源難得。《隨園食譜》有烹制燕窩的方法。《清稗類鈔》反映了清末「燕窩席」的情況。《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寫林黛玉患咳嗽,薛寶釵對她說:「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吊子熬出粥來,要吃慣了,比葯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更多的見於葯籍,這與過去多視燕窩為珍貴的滋補葯品有關。
燕窩分類
燕窩有「洞燕」及「屋燕」之分,洞燕為采自岩洞的天然燕窩,屋燕指人工飼養的燕鳥在室內築的窩。洞燕的燕子巢築於山洞、岩洞及懸崖上,受到大自然氣候及天然環境所影響,燕窩的質地比較韌及硬,顏色比較深,外形不討好,雜質較多,浸燉時間較長及較爽口。
屋燕指燕子將燕巢築在人們提供的屋子裡,屋頂用木材建造,室內環境依照天然山洞氣溫、光暗度及乾濕度建築而成,平均溫度為 30 ℃,濕度約 90%,潮濕陰暗。燕子早上飛離燕屋到野外覓食至黃昏時分才回到燕屋。因為棲息環境較好,燕窩中雜質及羽毛很少,較乾凈,形狀較完整,似杯形,「發頭」較大。
燕窩又以顏色分類,主要分為白色、血紅色、黃色,以至灰色和紫色等。燕窩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金絲燕所吃的食物各有不同,它分泌的唾液築成的燕巢顏色也不相同。白燕的口感較稔滑;黃燕及血燕較爽口,因為黃燕及血燕內所佔的礦物質成份較多。
牙白色燕盞,光潔透亮,呈絲瓜絡半碗狀,根小而薄,加水後變軟,吸水力強,能膨脹七、八倍,是燕窩中的上品,因過去只用於進貢官府,故稱為「官燕」,又稱「貢燕」、「白燕」等。官燕還分有龍牙燕、象牙燕、暹羅燕等品種,前兩種稍圓而較大,略有毛;後一種由南洋進口,黃而較小,無根無毛。商品多經熏制增白和去毛。
血燕以褐紅色完整無碎者為上品,其鐵質,礦物質等營養素最為豐富。傳說金絲燕用唾液築成兩個燕窩後,築最後一個窩時已筋疲力竭,因而吐出血來,而成了所謂的「血燕」。其實血燕是由於金絲燕的燕種,不同地方的聚集地,其吞食的生物所含的物質及水質的影響,導致其分泌的唾液顏色偏紅,加上風化而來。這些血燕儲存的時間越久,它的褐紅色會變得越深。血燕營養、食療功效較好,醫家視為珍品,又因血燕產量較少,固此價錢比官燕高。
市場一般以燕窩的質地及外觀分為燕盞、燕條、燕碎及燕餅等。燕盞無論營養價值、口感和外觀都最佳,價錢也最貴。大多數燕盞都是屋燕。在清潔和運輸過程中偶有折斷,所以會出現燕條和燕碎,其營養價值跟燕盞是相同的,但發頭和外觀沒有燕盞那麽好,所以會以較低價錢出售。
洞燕的雜質和羽毛較多,或需經打散去掉羽毛及雜質,便會以燕條或燕碎,或倒模成為不同外形的餅狀出售。這類燕條、燕碎及燕餅的唾液成份較低,因其處理過程較多,營養價值也不及燕盞高。
採摘期
燕窩一年採摘三次,採摘期一般是分隔數個月。第一期築的巢為頭期,約在每年的 11 月至明年 3 月,之後稱為二期、三期。頭期因其間雨水豐富,適合微小動植物繁殖,金絲燕有充足的食物,身體特別強壯,它的唾液分泌也特別旺盛,此期採摘的燕窩雜質特別少,盞形大兼厚身,發頭也最大,最名貴。
第二期是金絲燕第二次築巢,在 4 月至 6 月間,當地開始進入旱季,金絲燕的食物來源減少,築出來的窩會較疏身,線條沒那麽細和密,盞形及發頭都不及頭期。
第三期已進入嚴重乾旱的季節,在 7 月至 10 月間,金絲燕的體質最差,唾液分泌慢兼羽毛易脫落,築的巢較多雜質和羽毛,盞形較小,發頭也較差。
燕窩的等級
燕窩以所含唾液份量分等級。羽毛雜質較多,盞形較不均整,窩體小而薄,是為次品。質地較純,雜質很少,形態整齊均稱,光潔透亮,呈絲瓜絡半碗狀,略有清香者為上品。
燕窩以杯狀或船仔形最佳。如果燕子築巢在兩幅牆角的位置,燕窩的形狀就會成為三角形狀;寬度大的燕盞級數較高,但營養價值完全一樣。
天然顏色,無泥沙和雜質的燕窩為最好。白燕帶「象牙色」;黃燕略帶「金黃色」;血燕當然是紅色的。由於燕子出外覓食的食物中含有各種不同成份的礦物質,至令它分泌的唾液顏色不同及深淺不一。各種不同顏色的燕窩經清水浸發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大,顏色會變淺,但浸燕窩的清水仍然不會有脫色。如燕窩過份雪白,可能曾經被漂白過,會大大降低燕窩的營養,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線條越幼細越密,及盞形越大越厚身的燕窩越好。選燕窩可用鼻聞,會有燕子的唾液味及少少腥味,燉好時並有陣淡淡的蛋白香味。
清洗燕窩
清潔和處理燕窩是一個冗長而人工密雜的程序。採摘後的燕窩須經浸泡 2 至 48 小時,待其吸水發大,不同品種的燕窩,浸透需時不同。浸過燕窩的水不用保留。然後揀毛和去雜質,可用不 鋼鉗揀去細毛,最後將浸透的燕窩放在雙層不 鋼過濾網內,一邊沖洗,一邊把燕窩撕開,便可將雜質沖去。
分辨真假燕窩
個別商人會用化學品來處理和清潔燕窩。比較自然清水處理,用過化學品的燕窩較光身及有異味。血燕如顏色過於鮮紅,亦可能用染色添加劑處理過,浸水後便會現形。
有不法商人會在燕盞上塗上蛋白或膠凍以增加重量,這種燕窩在燈光照射下會反光或顯不透明狀態。真正的燕盞在燈光照射下是透光的。至於有人用「馬來樹膠」或「豬皮」冒充的假貨,前者有酸昧,無絲條狀,後者經浸水後水面上會有少少浮油。其他假燕窩會以樹脂或漂白的海苔等充當即食燕窩或燕碎來謀利。
對於好壞品級的分別,概括地說,價錢反映品質,是非常合理的分野。品質較好,級別較高的燕窩肯定是營養價值較高,發頭較大 (對白官燕而言,血燕一般不太發大),外觀也較整齊、漂亮。
主要的進出口市場
燕窩主要產地為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印尼占總產量 80%,產品大多出口香港和星架坡。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胃、腎經。
功效:
滋陰養顏,固本培元,健肺防喘,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臨床應用:
可治虛損、結核病、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痢瘧以及噎膈反胃等症。
1. 治肺陰虛的乾咳、盜汗。
用燕窩 4 克、雪耳 4 克,皆先清水泡發、冰糖 10 克燉服。也有用川貝、雪梨燉的。(四人份量)
2. 滋陰養顏,潤肺補虛,用於消耗性疾病,或治因長期患病所致的疲勞、瘦弱、沒胃口、弱胃等。
15 克燕窩、4 碗鮮奶燉服;或用雞肉、牛肉汁燉燕窩。(四人份量)
3. 滋陰養顏,延年益壽。
40 克燕窩、80 克 冰糖碎燉服。(四人份量)
4. 病後復原調養,或作為治腎炎的補助劑。
32 克燕窩、40 克銀耳、10 片西洋叄、80 克冰糖碎燉服。(四人份量)
5. 病後或動手術後復原調養;滋補腎、肺、氣、血。
16 克燕窩、1 只烏骨雞、10 克冬蟲夏草、30克黨叄、15 克龍眼肉、10 克枸杞子燉服。(四人份量)
6. 養陰清肺,止咳潤喘。
32 克燕窩、8 枚蜜棗、15 克杏仁、10 克沙叄、冰糖適量燉服。(四人份量)
7. 養陰 肺,清熱定喘,安心保脾。
32 克燕窩、12 枚紅棗 (去核)、20 枚白果、40 克銀耳、冰糖適量燉服。(四人份量)
用量、用法:
成人量:每次約 10 克乾燕盞。
燕窩的食療價值是要持之以恆服食才見功效的。對為提升體質、滋陰養顏、延年益壽者,可每星期進食一碗;能每天早餐前吃一湯匙 (約 2 克乾燕盞),長期服食,效果更佳。
用於病後復原保養或治療疾病的補助劑,最好每天早晚餐前吃一湯匙。每次食用,必須用乾凈的匙羹,以保證衛生。
1. 燕窩要先用清水浸透,待其吸水發大:白燕盞須浸泡二小時,黃燕盞浸泡四小時,血燕盞則須浸泡十二小時;浸過燕窩的水不用保留。
2. 把浸泡的燕箋放在掌心上,用不 鋼鉗揀去細毛。
3. 將浸透的燕窩放在雙層不 鋼過濾網內,一邊沖洗,一邊把燕窩撕開,便可將雜質沖去。
4. 撈出切成小條,放燕窩入燉盅中,注入滾水,以剛蓋過燕窩為好。
5. 放燉盅於沸水鍋中,沸水約及燉盅一半高度。
6. 白燕盞用文火燉三十分鍾;黃燕盞燉三十五分鍾;血燕盞燉九十分鍾。
7. 加冰糖或鹽調味服用。
又及:為方便長期服食,每次可燉夠一星期量。待燕窩冷卻後,用保鮮紙封好,放到雪櫃內待用。要注意儲於冰箱內的燉好燕窩不可加入調味品,食時才加。
又又及:新鮮燉好的燕窩最多可保存一星期,放冰箱內太長時間會變壞、變酸。
使用注意:
燕窩受潮極易發霉。黃、黑、霉爛者有毒,勿食。
因為燕窩是金絲燕凝結了的唾液,在攝氏 100 度下會溶化成液體,尤其是白官燕;此外,燕窩的促進細胞分裂激素能在攝氏 80 度下仍保持活性,但高溫直接煮食會破壞燕窩中大部分營養素,所以最好的煮食燕窩方法是燉。文火燉法可使燉盅內溫度保持在攝氏 80 度左右,可避免燕窩因高溫溶化,更重要的是可保留燕窩的營養。選用電子燉盅安全方便,可調較至弱火燉便可。即便如此,如燉過久,燕窩仍會變成液體,故燉燕窩要隨時留意調控時間。
切勿用微波爐加熱,因過高的溫度會令燕窩的營養流失。濕身燕窩可放在通風的室溫下三十分鍾,這樣燕窩自然乾身。切不可焙烘或以太陽曬乾。
叄考資料:
清張璐《本經逢源》: "食品中之最馴良者。"
清吳儀洛《本草從新》: "大養肺陰,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癆瘵之聖 。一切病之由於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開胃氣,治癆痢,益小兒症疹。...(紅燕則) 能潤下,治噎膈甚效。"
清黃宮綉《本草求真》: "入肺生氣,入腎滋水,入胃補脾,補而不燥,潤而不滯,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
毒副作用:
燕窩受潮極易發霉。黃、黑、霉爛者有毒,勿食。
乾鮮的燕窩是無毒的。
現代研究:
每 100 克乾燕窩含 49.9 克多種蛋白質 (包括氨基氮、單氨氮、非氨氮、精氨酸氮、腐黑物、組氨酸氮、賴氨酸氮、胱氨酸氮等)、30.6 克碳水化合物 (氨基己糖及類似粘蛋白)、4.9 克鐵質、2.5 克無機鹽 (又稱灰份營養,包括鉀、鈉、鈣、鎂、硫、磷、 及其他微量元素)、1.4 克纖維、10.7 克其他。(據《中葯大辭典》、《杏林史話》及《食物成份表》)
每 100 克燕窩含 345,000 卡路里。
香港中文大學江潤祥及關培生教授在一篇名「燕窩考」《明報月刊》231 期 (1985 年 5 月) 的報告中,指出燕窩含有被稱為促進細胞分裂激素 (cell division incing hormone) 及表皮生長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可刺激細胞生長及繁殖,對人體組織生長、細胞再生以及由細胞誘發的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為燕窩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滋陰養顏、補充體力及元氣、加速病後復元及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提供了科學根據。
燕窩所含有的獨特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具有三種功能:
1. 促進表皮細胞的再生;
2. 增加細胞誘發的免疫功能;
3. 增加個體對 X 放射線損害的抗禦。
這種活性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也是其他食物 的蛋白質遠遠不及燕窩的主要分別。
報告同時指出,燕窩中的細胞分裂激素能在 80 ℃ 左右保持活性,但加熱煮滾後,營養便會流失。這是燕窩須用文火燉的原因。
但顧小培博士在《信報》他的專欄中有一篇名「你適宜吃燕窩嗎?」(2006 年 3 月 7 日) 就江潤祥教授的研究,提出另一種觀點。因表皮生長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能刺激細胞增生,而燕窩來自燕子的口涎,估計其他動物的口涎都含有 EGF,所以一般動物在受傷後,懂得舐自己的傷口,相信是想利用口涎中的 EGF,刺激受傷部分,幫助傷口快些復元。但細胞增生是好事還是壞事,卻不可一概而論。皮膚上有傷口,要它「埋口」,當然需要細胞增生;但對身體內的癌細胞,細胞增生卻對病人有害處。因此在癌症患者而言,可能要戒吃燕窩。這好比患有乳癌者,一定要戒吃雪蛤膏,因為其中的雌激素,可令其癌細胞增生。
顧博士在文中又說,除了會刺激癌細胞增生,EGF 還會促進三大類可以增生血管的因子,分別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EGF)、皂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bFGF) 和轉化生長因子 (TGFα)。癌細胞要靠血管把養分送來,才能生長,所以抗癌時要抑制血管增生,也要少吃燕窩。另外在長者中很普遍的黃斑衰退症 (macular degeneration),病因也是源自視網膜上出現了新的血管,患者因而亦須特別留意,要少吃燕窩,以防刺激自己身體製造多餘的血管。
⑼ 怎麼辨別燕窩的好壞和真假
辨別燕窩的好壞:
1、看:上等貨燕盞明亮、羽絨較少、外圍齊整內如瓜絡,兩端有燕窩腳;燕盞呈不規則的半月形,長7~10cm,寬約3.4cm,凹陷成兜狀;外面白色或黃白色,粘液凝成層,排列較整齊,較隆起面細致成波狀。質硬而脆,斷面似角質樣。
2、摸:好燕窩乾爽有彈性,濕、重、軟無韌性者差;
3、聞:燕窩干品清香無霉味,燉好燕窩揭蓋有如剝開煮熟雞蛋的蛋白味;
4、好燕窩水浸後有「發頭」,可膨大7~8倍,水浸發硬或褪色皆為偽劣貨;
5、火燒燕窩如燒毛發味,如冒煙熔團可能為塑料。
新洲燕盞大囊厚,色黃白有光澤,網狀綳滿者為好,龍牙燕盞肉薄不經燉者為次,又蘇庄燕盞、燕邊,多經硫黃熏炕,肉薄或發頭小,質更次,燕球(又叫燕餅)系邊角碎塊泡發後加工製成。
辨別燕窩的真假:
1、外表生長自然、色澤光潤,呈絲條樣波狀排列;
2、內陷兜狀呈網狀(原庄的並有少量羽絨);
3、久燉不溶爛,嚼之脆而滑軟,並具燕窩特有氣味。
燕窩應該為絲狀結構,由片塊結構構成的不是真燕窩;純正的燕窩無論在浸透後或在燈光下觀看,都不完全透明,而是半透明狀。燕窩有特有馨香,但沒有濃烈氣味。氣味特殊,有魚腥味或油膩味道的為假貨。
取一小塊燕窩以水浸泡,松軟後取絲條拉扯,彈性差,一拉就斷的為假貨;用手指揉搓,沒有彈力能搓成漿糊狀的也是假貨。用火點燃干燕窩片,如果是真燕窩就絕不會產生任何劇烈聲響的飛濺火星。
(9)山洞燕窩跟普通燕窩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燕窩的品級
按照燕窩的質地、清潔度和外觀,可分三個級別:
官燕屬上品,因過去只進貢官府而稱官燕,雜質較少,色澤微黃光亮,呈絲瓜絡樣,加水後變軟,吸水膨脹約7~8倍,稱「發頭」;
毛燕次之,雜質較官燕多,顏色與亮度較暗,「發頭」較差,價值與價格亦稍低;
草燕為上三類中級別最低者,多為燕窩被采走後燕子第二次築巢者,含有較多的雜質,需經漂洗揀去雜質等處理過程,價錢亦最便宜。
燕窩中有一種為所附紅色岩石壁滲出的紅色物滲潤,通體均成暗紅色,稱「血燕」或「紅燕」,產量很少,是燕窩中珍品,而少數燕窩中有血絲,或為燕子二次築巢所致,天然血燕產量稀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小技巧 快速分辨真假燕窩
⑽ 天然燕窩的洞燕窩和屋燕窩
燕窩 是東南亞特有的金絲燕分泌唾液所築成的。按築巢環境可分為在屋檐下築的巢,為屋燕窩;在峭壁岩洞上築的巢,為洞燕窩。有史記載,從唐朝開始的達官貴人,直到清朝皇帝享用的燕窩是洞燕窩。後來屋燕蓬勃發展,產量遠超過洞燕窩。
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Earl of Cranbrook 與馬來西亞大學教授Lim Chan Koon 入住婆羅洲山洞長達7年之久,成功撰寫了野生鳥類考察著作「Swiftlets of Borneo / 婆羅洲金絲燕」,詳細說明了洞燕與屋燕的習性與區別,並發現了洞燕的白巢金絲燕和黑巢金絲燕兩個品種。成了東南亞研究金絲燕最居權威的代表作。
書中說道,野生的金絲燕又稱洞燕,分為白巢金絲燕與黑巢金絲燕兩種。 每年可以築3到4次窩,由於捕吃的昆蟲魚蝦來自不受污染的山林與海邊,並築窩在原始洞穴里,吸收很多豐富的礦物質與大自然精華,因此洞燕窩所含的蛋白質與營養最為豐富。屋燕從20世紀開始出現,是白巢金絲燕的後代,當地原住民最先發現白巢金絲燕飛入屋內的橫樑上築窩,食物來自郊外田野的飛蟲,燕窩營養也豪不遜色。
燕窩種類很多,天然洞燕出產血燕,黃燕(金絲燕)和白洞燕。屋燕生產白燕盞,又稱屋燕盞。天然燕窩呈半碗型,剛採摘下來帶有細毛,重約8-15克,洞燕窩內部粗糙,富有彈性;屋燕窩羽毛少,干凈細膩。
經科學驗證後,市場供不應求,即使燕窩的大量的採集,也不能滿足市場,於是商人們,開始在海燕常出沒的海邊及孤島上,建立許多大型的燕屋,讓海燕自行前往築巢,這就是屋燕的由來。
海燕(金絲燕) 每年可以築3次窩,且每次新生幼燕都會重新築巢,絕不會使用舊巢,由於食用不同的食物和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築成窩的顏色各有不同,營養成份也各不一樣。其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官燕(白燕)、血燕、金絲黃燕、。燕窩呈半碗形,直徑5~8厘米,連接岩壁的部份稱燕角,密度最高,且最厚實,廓壁薄,重約6~15克(在挑撿之前)。燕窩外圍可見細致條紋,內部呈網狀條紋較細,富有彈性。
洞燕和屋燕的最大不同處,就是洞燕產於天然岩洞內,其入口常呈垂直狀,採摘不易,且洞燕富含多種礦物質及人體所須的健康元素,且洞燕密度高,且久燉不爛,口感柔滑中帶彈性,而屋燕產於人造燕屋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