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膠原病是怎麼回事,有人能幫我說明下嗎,謝謝了
主要支撐身體的組織如骨骼、軟骨、肌腱、肌肉、神經是由叫做結締組織的組織 所構成。這些結締組織的細胞間充滿著基質而基質中則滿布著膠原纖維,當這些 膠原纖維有損傷而變性時的疾病叫做膠原病。因此膠原病是膠原變性所引起的一 群疾病的總稱。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風濕性關節炎、皮膚肌炎、多 發性肌炎、乾燥癥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及風濕熱都是屬於膠原病之一種。雖 然這些疾病並不一定能都證明有膠原變性,因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因此常被歸類 於膠原病,但他們也常常因有骨骼、關節的明顯症狀被放在肌肉骨骼疾病或結締 組織病項下,有時則歸類於自體免疫病項下來說明。
膠原病有如下面的共同症狀。
原因不明的發燒、關節痛、肌肉痛、僵硬等症狀。
結締組織的病變為主的症狀。
自體免疫的症狀。
血管的病變。
在發病時常伴有誘因:如細菌或病毒感染、葯物、懷孕、寒冷、外傷、精 神壓力等誘因。
對類固醇有治療效果,但使用抗生素沒有效果。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主要發生於年輕女性的疾病。病因不明但被認為與體質、免疫異常和病毒感染等 環境因素有關系。常以不明原因的發燒發病,會有關節痛、四肢及臉部、胸部的紅 色斑點、體重減輕、疲倦等症狀。臉部的紅斑常發生在兩側頰部呈蝴蝶狀為其特性 之一。
因腎臟、肝臟、胸膜、心囊等器官也有病變所以也會伴有浮腫、高血壓、肋膜積水、心膜積水所引起的症狀。
檢驗室檢查結果呈示溶血性貧血、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抗核抗體陽性、LE 細胞陽性、抗平滑肌抗體陽性、血清丙球蛋白上升、風濕因子陽性。
一般以非類固醇抗炎劑、類固醇制劑、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進行性全身性硬皮症:
因膠原纖維的增加所引起的皮膚的硬化。除皮膚外,內臟各器官如:肌肉、心臟、 腸胃道、腎臟、肺臟也都會引起硬化。當食道、胃硬化時會引起吞食困難、消化不 良症狀。起初只有各內臟器官的症狀時較難診斷時,因經長時間慢慢發生而在初期 常難做診斷。但當先有長期的因血管收縮所引起的四肢末端的發紫及蒼白症狀後, 皮膚慢慢便光滑硬化時診斷則較容易。
因病因不明也就沒有直接對病因的療法,而只有對症療法。如使用類固醇、血管擴 張劑、D-penicillamin、cholchicin等葯劑治療。
乾燥癥候群:
因淚腺、唾液腺等分泌腺的炎症而致分泌減少而會有因眼淚減少所引起的眼睛乾燥、角膜炎、結膜炎的症狀出現。血液檢查會有血清丙球蛋白的上升,抗核抗體陽性 和風濕因子陽性的結果。
只有對症療法如:增加眼淚和唾液分泌的葯劑、類固醇、人工淚液和人工唾液的使 用等治療法。
多發性肌炎、皮膚肌炎:
引起肌肉炎症及皮膚上出現紅斑的疾病。常有肌肉無力而引起的全身動作緩慢,無 力舉起雙手、站起來、走動等動作。其他器官也會引起炎症而有各器官障礙的症狀 出現。
也無特殊的治療法。可以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做長期治療,但應考慮副作用的 出現。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上述各疾病的各種症狀混合出現時就稱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貳』 病理報告:慢性炎伴皮下纖維組織增生,膠原化 請問這個是什麼病
病情分析:
你好,從檢查結果看總體表現是慢性炎症表現
指導意見:
是不是受到過外傷,或是,因為免疫性的因素,如果傷口恢復很好,可以觀察,不用處理的
『叄』 乳腺腫塊穿刺檢查為示皮膚及少量間質組織伴膠原化變性是什麼意思
這個穿刺活檢結果提示可能是乳腺增生,需要飲食注意,飲食清淡,忌酒忌辛辣忌油膩,少吃豆製品,不要熬夜
『肆』 什麼是膠原沉積症
你所指的近端指間關節周圍膠原沉積症是比較少見的疾病,男性青春期患兒多見,往往表現為「關節被壓扁」的外觀!目前關節功能如何?是否有病理?是否有磁共振等檢查?因為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果確診,沒有其他特殊表現,無需特殊的治療!
『伍』 「皮膚組織伴間質膠原化」是什麼意思
乳腺增生
『陸』 鏡見為乳腺穿刺組織,間質膠原增生病變局限,這樣的穿刺病理報告是什麼意思
首先必須明確這兩種病有著質的不同。乳腺增生病是良性的,非腫瘤性疾病。乳腺癌則是乳房的惡性腫瘤。兩種病的治療、預後大相徑庭。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討論這兩者的關系。 ① 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在發病因素上有相似的特徵:乳腺增生病與乳癌雖然屬兩種不同性質的疾病,但兩者均由內分泌失調引起,而且都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在流行病學方面,兩者都與精神因素,婚育胎產脯乳因素有關,乳腺增生病的發病危險因素也是乳癌的發病危險因素,這說明在發病機制上有相似之處。 ② 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之處,常常相互誤診:乳腺增生病與早期乳腺癌在臨床表現上都以腫塊為主,乳腺腫塊是診斷乳腺增生病的依據;據大多數和乳腺癌患者也是以乳腺腫塊為症發症狀,因而兩者在診斷上常常相互誤診。特別是乳癌患者中約五分之一病人臨床表現不典型,更增加了誤診的因素。比如有些乳癌的腫塊邊清楚或比較清楚;有些乳癌的腫塊活動度好;還有乳癌的腫塊呈多發。這些病狀符合乳腺增生病的特徵,所以在臨床上,臨床表現不典型的乳癌常常被誤診為乳腺增生病。有人統計臨床誤診率在12—16%左右。國內有單位報道臨床檢查251例乳腺癌患者被誤診為乳腺增生病者104例。264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被誤診為乳腺癌者58例,臨床上,把早期乳癌或不典型乳癌診為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誤診拄要原因。 ③ 乳腺增生病與乳癌可以相伴發生,乳腺增生病可掩蓋乳癌的症狀 國外的學者早就發現了乳癌標本中常伴有乳腺囊性病,文獻記載乳癌伴囊性病的比例為20—80%之間。國外學者曾報道1—22例乳腺癌標本做邊疆的切片以後,發現77%有能在顯微鏡下顯示的小囊腫,27%有能用肉眼看到的大囊腫病。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病理教研組曾對519例乳腺病病理分析,發現乳癌標本中有83%是與乳腺腺性小葉增生相並存。有些臨床診斷為乳癌的腫塊,手術中切片觀察並不全是癌腫,而在圈套的增生腫塊中有很小一部分癌灶,這些說明乳腺增生病與乳癌可以同時發生。 在臨床下,有些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不堅持定期檢查,以致在癌腫出現後,還以為是原來增生病的腫塊,從而延誤了治療。乳腺增生病的存在,能夠掩蓋新生癌腫的發現,所以我們強調廣大婦女應堅持定期做乳房的自我檢查和定期到醫院做專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④ 某些類型的乳腺增生病是乳癌的癌前病變 從理論上講,任何癌腫都是細胞增生的最終惡果,是細胞增生在量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質變。它 (關於乳腺癌術後一年,做空芯針穿刺,病理診斷:右乳乳腺病,間質膠原化,個別導管上皮增生是說明怎樣的情況的回答,已被採納)
已解決0個問題
User Avatar
保險代理人6101 2019-10-27 09:52:58
小米雲服務中的通話記錄小助手能保存,操作步驟如下: 進入手機設置; 打開「小米雲服務」; 在新頁面中點擊「通話記錄」,出現如圖頁面: 打開通話記錄雲同步即可
已解決0個問題
User Avatar
保險代理人1241 2019-10-27 09:52:58
把小米手機上的備份文件,保存到電腦中,這其實就是一個手機與電腦的數據交換問題。 手機與電腦的數據交換,有兩種方法: 一、通過數據線將手機與電腦連接進來。 1、在電腦和手機上分別安裝手機助手。 2、通過手機數據線,把手機與電腦連接。 3、在電腦上打開手機助手,如下圖: 4、在手機上,把開發人員選項中的,勾選USB調試,如下圖: 5、在電腦的手機助手上點擊開始連接,如下圖: 6、當電腦與手機建立有效連接以後,就可以實現手機與電腦之間的數據交換,如下圖: 二、取下存貯卡,使用讀卡器在電腦上進行數據交換。 1、取下手機的存貯卡。 2、把存貯卡插入讀卡器。 3、把讀卡器插入電腦。 這樣,存貯卡就成為電腦上的一個磁碟,讀取數據、交換數據就更為方便了。
『柒』 什麼是膠原性疾病
這是一組十分罕見的疾病,其特徵是患者的膠原敗壞。膠原是組成結締組織的基本物質,結締組織吧皮膚、肌腱,韌帶,軟骨和骨頭的細胞連接在一起。膠原病種類極多,影響也各有不同,包括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等。
『捌』 腰部皮膚真皮纖維組織增生並廣泛膠原化是怎麼回事。嚴重嗎有誰懂這個方面的嗎、
可能是系統性硬化症,又叫硬皮病。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以皮膚各系統膠原纖維硬化為特徵的結締組織疾病。累及內臟器官的系統性硬皮病又稱系統性硬化症。患者顯示廣泛的結締組織病變。對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培養顯示膠原合成的活性明顯增高。
如果是這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是比較麻煩的,沒有很好地治療方法。還是等結果吧,這個診斷只是我個人的推測。不要太擔心。
『玖』 什麼是膠原纖維腫脹、均質化
膠原纖維,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又名白纖維。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著淺紅色。纖維粗細不等,直徑1-20μm,呈波浪形,並互相交織。膠原原纖維由直徑20~200nm的膠原原纖維粘合而成。電鏡下,膠原原纖維顯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橫紋,橫紋周期約64nm。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膠原纖維的化學成分為Ⅰ型和Ⅱ型膠原蛋白。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主要以筋膜發生彌漫性腫脹、硬化為特徵的疾病,組織病理顯示膠原纖維腫脹、均質化,其間隙充滿酸性粘多糖基質。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多認為其發病與免疫異常有關,如一些患者中可出現高丙種球蛋白血症、循環免疫復合物增高、補體低下、類風濕因子陽性,筋膜間有免疫球蛋白沉積或同時伴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都支持本病系一種免疫性疾病。對於本病的歸屬,有認為本病屬硬皮病病譜中的一個類型,即介於局限性硬皮病與系統性硬皮病之間,有些患者在病程中可轉化為系統性硬皮病。但多數學者認為其不屬於硬皮病,系一獨立疾病。
臨床表現:
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久為2∶1。發病年齡30-60歲為多。發病前常有過度勞累史,劇烈運動、外傷、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誘發本病。
常以肢體皮膚腫脹、綳緊、發硬起病,或兼有皮臉紅斑及關節活動受限。病變初發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下部為多見,其次為前臂,少數從股部、腰腹部或足背等處起病。病程中累及四肢者約佔95%,手足部佔48%,軀幹部佔43%,面部通常不受及。損害特徵為皮下深部組織硬腫,邊緣局限或彌漫不清。患肢上舉時,病損表面凹凸不平,沿淺靜脈走向部位可見坑道狀凹陷。患區皮臉可捏起,紋理正常,亦可伴不同程度色素沉著。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少數患者可伴關節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熱等。病變累及關節附近時可致關節攣縮和功能障礙。亦可伴纖維性外周性神經病變。有報道肺、食管、肝、脾、甲狀腺和骨髓也可受累,超聲心動圖檢出心包積液病例,肺功能檢查有顯示阻塞為主的混合性通氣障礙等。
治療:
丹參注射液16~20ml(2ml含生葯4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作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連續3~6個療程常有較好效果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部分病例有效對早期病例採用糖皮質激素有一定效果常用潑尼松每日30~60mg連服1~3個月非甾類抗炎葯對緩解關節肌肉酸痛有輔助作用其他亦可酌情採用秋水仙鹼(1~1.5mg/天)青黴胺(0.25~1.0g/天)或中葯積雪甙等。
應用雷尼替丁治療嗜酸性筋膜炎患者療效滿意一般用葯1個月即可顯效半年後皮損局部得到恢復用法:口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次早中晚各服1次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