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徵是什麼
是一種不溶性的中性鹽;mm2,脫除其無機質(脫鈣),松開後仍可恢復原狀,但脆而易碎,抗壓力約為15kg/,幼兒骨的有機質較多,約占骨重的1/骨不僅堅硬且具一定彈性。老年人有機質漸減,沿膠原纖維的長軸排列,但柔軟而有彈性,雖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3。有機質與無機質的比例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化,因而骨質變脆,遇暴力打擊時不易完全折斷,並有同等的抗張力,柔韌性和彈性大,可以彎曲甚至打結。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學成分所決定的,易變形。骨組織的細胞間質由有機質和無機質構成,其中絕大部分(95%)是膠原纖維,有機質由骨細胞分泌產生,無機鹽增多,膠原纖維老化;3,去除其有機質。將骨進行鍛燒,約占骨重的2/,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組成的凝膠,呈細針狀。無機質主要是鈣鹽,主要成分為羥基磷灰石結晶,常發生柳枝樣骨折,稍受暴力則易發生骨折。如將骨置於強酸中浸泡,該骨雖仍具原形,其餘是無定形基質
⑵ 膠原纖維是什麼啊
是膠原蛋白的基本結構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佔全身蛋白總量的1/3,相當於體重的6%,膠原蛋白是一類纖維狀的蛋白質,它廣泛分布於結締組織中,但以皮膚、肌腱、韌帶、鞏膜、角膜、軟骨、骨及胎盤含量最多。它具有容易成膠的特性。
⑶ 膠原纖維的簡介
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 在三種纖維中數量最多,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故又名白纖維。在HE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細不等,直徑0.5~10um,呈波浪形,有分支並交織呈網,膠原纖維的生化成分為I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collagen)由成纖維細胞分泌,於細胞外聚合成膠原原纖維,在再經少量黏合成膠原纖維。電鏡下,膠原原纖維直徑20~100nm,呈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橫紋,橫紋周期約64nm,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
膠原纖維:染成粉紅色,束狀,其中的原纖維大多看不清;
兒童時期,骨骼的膠元纖維占的比重較大,成骨細胞製造骨質十分活躍。因此,兒童的骨骼彈性大,不易折斷。
⑷ 膠原纖維和膠原原纖維有什麼區別
纖維細胞是關鍵帶有膠原蛋白粉,碳水化合物有甘氨酸、脯氨和羥脯氨酸等的化學纖維組成物。纖維細胞是三種化學纖維中遍布最普遍,成分數最多的一種化學纖維。普遍遍布於各內臟器官內,在皮膚、鞏膜和筋腱更為豐富多彩。纖維細胞上色關鍵用以和肌肉組織的辨別。
纖維細胞是真皮中的主要成分,占真皮所有化學纖維品質的95%-98%.新鮮的纖維細胞呈乳白色,,故又稱白化學纖維。在HE上色標本採集中,纖維細胞被染上淡紫色,較粗壯,直徑1-20um,整束遍布,排序密不可分,並交織成網。
膠原蛋白是唯一含羥脯氨酸較多的蛋白,因而,測量羥脯氨酸的量比明確組織中膠原蛋白的成分。膠原蛋白粉佔全身蛋白的30%。匯聚成膠原蛋白的微原化學纖維的蛋白質分子稱之為原膠原蛋白分子結構。
膠原蛋白粉是身體的一個關鍵構造一部分,關鍵存有於結締組織中-人體蛋白的30%是膠原蛋白粉。膠原蛋白粉的氨基酸序列十分有特點,含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及其碳水化合物的化合物。
大部分蛋白只含小量甘氨酸,膠原蛋白粉是一個關鍵的列外,它含三分之一的甘氨酸,及其一般蛋白質中罕見的羥脯氨酸、焦谷氨酸和別的蛋白基本上不會有的甲基磷酸氫鈣。
⑸ 肌原纖維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肌原纖維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微米,肌原纖維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骨骼肌的細微結構,每個肌細胞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狀結構,將其稱為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的直徑是1到2微米,與肌肉的長軸相平行,有明暗相間的帶,明帶稱為l帶,寬0.8微米;暗帶稱為a帶,寬1.5微米。
肌原纖維簡介
肌原纖維是橫紋肌中長的,直徑約一微米的,圓柱形的結構,是骨骼肌細胞的收縮單位。肌原纖維由粗肌絲和細肌絲裝而成;粗肌絲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細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動蛋白,同時輔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鈣蛋白。
骨骼肌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肌纖維構成的肌節,肌纖維也稱為骨骼肌細胞。骨骼肌是橫紋肌的一種,最基本的單位是肌纖維,肌纖維組成肌束,不同肌束在一起組成一塊骨骼肌。骨骼肌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
骨骼肌主要分為肌腹和肌腱,肌腹就是由肌纖維構成。而肌腱附著於骨骼上,由膠原纖維構成。而肌節由粗肌絲和細肌絲構成,行使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的功能。骨骼肌纖維是一種呈長圓柱狀的多核細胞,是構成肌肉的基本單元。
骨骼肌纖維細胞呈長圓柱狀,直徑10~100微米,長度不等,一般為1~40mm,長者可達10cm以上。此外骨骼肌纖維細胞是多核細胞,一條肌纖維內含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核,核呈扁橢圓形,位於肌膜下方。骨骼肌纖維是構成骨骼肌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可提供人體肌肉收縮與舒張的生理功能。
⑹ 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是神馬(什麼)東西
彈性纖維是一種纖維,又名黃纖維,含量較膠原纖維少,但分布廣。新鮮狀態下呈黃色,在HE染色切片中,著色淡紅,不易與膠原纖維區分,用醛復紅能將彈性纖維染成紫色,彈性纖維在疏鬆結締組織中略呈黃色,折光性強,富於彈性。
膠原纖維是主要含有膠原蛋白,氨基酸有甘氨酸、脯氨和羥脯氨酸等的纖維組合物。膠原纖維是三種纖維中分布最廣泛,含量最多的一種纖維。廣泛分布於各臟器內,在皮膚、鞏膜和肌腱最為豐富。膠原纖維染色主要用於和肌纖維的鑒別。
(6)膠原纖維長軸是什麼擴展閱讀:
彈性纖維:
一般較膠原纖維細,纖維有分支,排列散亂。其化學成分主要是彈性蛋白,對牽拉作用有更大的耐受力。皮膚和腱的彈性纖維由成纖維細胞產生,在大血管則由平滑肌細胞產生。彈性纖維描述:染成藍紫色,單條分布,有分支,並交織成網。
膠原纖維:
膠原纖維是真皮中的主要成分,占真皮全部纖維質量的95%-98%.新鮮的膠原纖維呈白色,故又稱白纖維。在HE染色標本中,膠原纖維被染成粉紅色,較粗大,直徑0.5-20um,成束分布,排列緊密,並交織成網。
膠原是唯一含羥脯氨酸較多的蛋白質,因此,測定羥脯氨酸的量能確定組織中膠原的含量。膠原蛋白佔全身蛋白質的30%。聚合成膠原的微原纖維的蛋白質分子稱為原膠原分子 。
⑺ 膠原纖維是由什麼組成的
膠原纖維主要含有膠原蛋白,氨基酸有甘氨酸、脯氨和羥脯氨酸等。
⑻ 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是什麼
纖維()是指由連續或不連續的細絲組成的物質
⑼ 纖維膠原是什麼
【膠原纖維】
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膠原纖維在疏鬆結締組織中排列成束,彼此交織吻合,纖維束常有分支。纖維具有韌性,抗牽引力強。電鏡觀察,膠原纖維由更細的微原纖維(microfibrils)組成。微原纖維有特殊的橫帶,其周期為64nm。每條微原纖維有一序列的明暗帶。暗帶中比明帶有較多游離的化學根,所以貯留較多的電鏡切片染色劑
膠原纖維:染成粉紅色,束狀,其中的原纖維大多看不清;
膠原纖維主要含有膠原蛋白,氨基酸有甘氨酸、脯氨和羥脯氨酸等。膠原是唯一含羥脯氨酸較多的蛋白質,因此,測定羥脯氨酸的量能確定組織中膠原的含量。膠原蛋白佔全身蛋白質的30%。聚合成膠原的微原纖維的蛋白質分子稱為原膠原分子
。膠原纖維是三種纖維中分布最廣泛,含量最多的一種纖維。廣泛分布於各臟器內。在皮膚、鞏膜和肌腱最為豐富。膠原纖維染色主要用於和肌纖維的鑒別。
兒童時期,骨骼的膠元纖維占的比重較大,成骨細胞製造骨質十分活躍。因此,兒童的骨骼彈性大,不易折斷。
【彈性纖維】
彈性纖維(elastic
fiber)彈性纖維在疏鬆結締組織中略呈黃色,折光性強,富於彈性。一般較膠原纖維細,纖維有分支,排列散亂。其化學成分主要是彈性蛋白(elastin),對牽拉作用有更大的耐受力。皮膚和腱的彈性纖維由成纖維細胞產生,在大血管則由平滑肌細胞產生。
彈性纖維描述:染成藍紫色,單條分布,有分支,並交織成網。
電鏡觀察,彈性纖維包含兩種組分:微原纖維和均質狀物質。微原纖維是由結構糖蛋白排列組成,它圍繞在均質狀物質即彈性蛋白之周圍。
⑽ 膠原纖維的結構
Ⅰ型膠原的原纖維平行排列成較粗大的束,成為光鏡下可見的膠原纖維,抗張強度超過鋼筋。其三股螺旋由二條α1(Ⅰ)鏈及一條α2(Ⅰ)鏈構成。每條α鏈約含1050個氨基酸殘基,由重復的Gly-X-Y序列構成。X常為Pro(脯氨酸),Y常為羥脯氨酸或羥賴氨酸殘基。重復的Gly-X-Y序列使α鏈捲曲為左手螺旋,每圈含3個氨基酸殘基。三股這樣的螺旋再相互盤繞成右手超螺旋,即原膠原。
原膠原分子間通過側向共價交聯,相互呈階梯式有序排列聚合成直徑50~200nm、長150nm至數微米的原纖維,在電鏡下可見間隔67nm的橫紋。膠原原纖維中的交聯鍵是由側向相鄰的賴氨酸或羥賴氨酸殘基氧化後所產生的兩個醛基間進行縮合而形成的。
原膠原共價交聯後成為具有抗張強度的不溶性膠原。胚胎及新生兒的膠原因缺乏分子間的交聯而易於抽提。隨年齡增長,交聯日益增多,皮膚、血管及各種組織變得僵硬,成為老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人α1(Ⅰ)鏈的基因含51個外顯子,因而基因轉錄後的拼接十分復雜。翻譯出的肽鏈稱為前α鏈,其兩端各具有一段不含Gly-X-Y序列的前肽。三條前α鏈的C端前肽借二硫鍵形成鏈間交聯,使三條前α鏈「對齊」排列。然後從C端向N端形成三股螺旋結構。前肽部分則呈非螺旋捲曲。帶有前肽的三股螺旋膠原分子稱為前膠原(procollagen)。膠原變性後不能自然復性重新形成三股螺旋結構,原因是成熟膠原分子的肽鏈不含前肽,故而不能再進行「對齊」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