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說喝純牛奶容易長痘痘,這有什麼依據嗎
喝純牛奶容易導致痘痘的產生並不是空穴來風,是有依據的,因為牛奶中含有亮氨酸和IGF1這兩種物質,它們都存在致痘的風險。
除此之外就是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己對於甜度過高食物的攝入,因為這些甜食在被我們人體食用吸收之後會增加我們皮膚的出油程度,進而讓我們的痘痘變得越來越嚴重。平時還可以多去進行一些能讓自己身體微微發汗的運動,我們在流汗的過程中毛孔也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疏通,同時它還能夠促進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我們面部痘印的代謝速度。
⑵ 喝純奶會長痘痘
有的人喝純奶會長痘痘 ,因為喝奶人會上火 ,皮膚油脂再多 就長痘痘了 ,喝純奶要經常洗澡 ,臉上長痘痘的話就不要經常喝純奶 ,可以隔幾天再喝
⑶ 純牛奶長痘嗎
牛奶中富含蛋白質、鈣質等營養物質,常喝牛奶可以強身健體,所以牛奶是許多家庭早餐必備的飲品。但是有些人喝了牛奶後,臉上的痘痘會長得比較瘋狂,很擔心是因為喝牛奶導致的,所以就不敢再喝牛奶,那麼,喝牛奶會長痘痘嗎?
一、喝牛奶會長痘痘嗎
喝牛奶是有可能會長痘痘,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以上牛奶時,要比其他人長痘痘的幾率高出44%,如果每天喝三杯以上,出現嚴重痘痘的幾率要增加22%。尤其是經常喝全脂牛奶,牛奶中還加糖時,身體攝取的熱量、脂肪更多,此時出現痘痘的幾率會更高一些。比如喝全脂牛奶,並且牛奶中加糖時,身體中攝取的脂肪熱量都比較高。
二、喝牛奶為什麼會長痘痘
1.促使炎症發展
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它會保護促生長因子,防止這種物質受到消化酶的破壞,所以喝牛奶時也會間接促使炎症的發展。如果毛囊中已經有痤瘡桿菌,此時痘痘就會瘋狂的生長。
2.增加皮脂分泌
牛奶有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之分,全脂牛奶中脂肪含量比較高,經常喝這類牛奶,攝取的脂肪含量高,所以油脂分泌就會增加;牛奶中含有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它會促使皮脂腺的發育,導致皮膚出油加重;還有些人習慣在牛奶中加糖,經常吃高糖的食物,糖類會轉化為脂肪在身體中堆積,也會促使皮脂分泌。皮脂分泌過於旺盛時,痘痘出現的幾率就會大大的提高。
3.引起上火
雖然牛奶是平性食物,如果自身體質偏熱性時,每天喝太多的牛奶也會導致上火。痘痘的出現和上火有一定的關系,所以經常喝牛奶有可能會導致痘痘出現。
由此可見,經常喝牛奶有可能會導致長痘痘。如果青春痘特別嚴重的少男少女,最好先暫時停喝牛奶,改喝豆漿,也可以為身體補充蛋白質鈣質,還可以防止痘痘頻繁出現。
⑷ 喝純牛奶會長痘痘嗎
喝純牛奶可能會長痘痘,一個較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乳製品高消耗對痤瘡的發生有顯著的影響,一天兩次喝奶和每周一次喝奶的頻率作比較,牛奶消耗與痤瘡發生呈正相關,每天喝710cc加熱牛奶,4周血清IGF-1水平上升。
⑸ 喝牛奶長痘痘(為什麼有的人喝牛奶會長痘)
牛奶及其乳製品是痘痘發生的重要的外源性致病因素。牛奶及其乳製品是許多激素、生長因子、化學物質的來源,多達60多種。產奶的牛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懷孕或哺乳狀態,激素並不是注射給奶牛的,它們是奶牛在每個「月經」周期中產生的天然激素,是小牛的生長發育必須的物質。
牛奶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患者的痘痘皮損很難控制,此起彼伏,仔細詢問病史後,會發現他(她)們有的喜歡喝牛奶,一箱箱的買,把牛奶當水喝;有的喜歡喝奶茶,半夜起來還要喝一杯;還有的喜歡小甜點等等。讓他(她)們停掉牛奶及乳製品後,很快就能將控制不住的痤瘡皮損控制住。
為什麼喝牛奶會引起痘痘呢?
牛奶致痘,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影響痤瘡的發生:
一、牛奶和乳製品(尤其是含有乳清蛋白的)會提高胰島素的水平;
二、牛奶和乳製品(特別是含有乳酪蛋白的)會提高IGF-1的水平;
胰島素和IGF-1協同工作,激活 雄激素受體 ,使得機體對雄激素敏感性增強;
三、牛奶和乳製品含有許多生長因子,主要是多肽和合成代謝的類固醇激素(睾酮及其前體)。
雄激素與活化的雄激素受體 結合,類似於汽車鑰匙(雄激素)插入鑰匙孔(雄激素受體)打火啟動發動機的過程,會引發一系列事件,導致代謝活動增強,通過刺激痤瘡發病核心環節:毛囊導管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形成微粉刺、粉刺堵塞毛孔,從而啟動痘痘的發生。
粉刺病理圖
因此對於痘痘患者,最好禁食所有乳製品(包括獨立包裝或作為某種食物的主要成分),這意味著應該禁食任何來源的牛奶、奶油,禁食黃油、乳酪、酸奶、冰淇淋、羊奶等等,以及來源於牛奶的任何食物和其它哺乳動物來源的乳製品。經過加工的乳製品,特別是含有乳清蛋白和乳酪蛋白的產品應盡量避免,還有健身教練推薦的蛋白粉。
痤瘡患者確實需要限制牛奶及其乳製品的攝入,零牛奶的飲食至少需要堅持半年以上,然後才可以謹慎食用,這取決於個人的「痤瘡閾值」,大部分人少量攝入,可能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有少部分人可能永遠也無法攝入任何牛奶及其乳製品了......
#清風計劃##我要上頭條##痘痘#
⑹ 一喝牛奶就張痘痘是怎麼回事
喝牛奶會長痘」是有研究依據的。
200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發現了:每天喝兩杯以上脫脂牛奶,痘痘的發生要比常人高44%;不論哪種牛奶,只要每天喝三杯以上,長痘痘的可能性也會提高22%。這是因為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質成分,如乳清蛋白、酪蛋白等,能夠促進胰島素及IGF-1的分泌,導致雄激素升高,促進皮脂分泌,從而誘發痤瘡。
所以,長痘痘和每天喝牛奶的多少有關,特別與脫脂牛奶,這和奶中的激素和生物活性分子有關。
痘痘肌的朋友們,一定要嚴格控制牛奶的攝入量,如果可以,盡量選擇全脂或者酸奶就更好了。
除此之外,牛奶本身含有的多種激素也是一個誘因。因此喝牛奶容易長痘痘,但是通過加熱牛奶的方式也是可以避免的。
Q:哪些食物容易「致痘」?
A:1、高糖和高GI(血糖生成指數)包括糖果、甜點、飲料等高糖食物,應用粗糧代替部分精加工食物。2、乳製品大部分乳製品都容易誘發痤瘡,而酸奶、乳酪中的IGF-1大部分被破壞,通常不會引發痤瘡。3、ω-6脂肪酸含量高ω-6脂肪酸能夠引發炎症,與痤瘡的增加相關,而ω-3脂肪酸能減少炎症。ω-6常見於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及大部分紅肉中,因此容易長痘的小夥伴應調整飲食中ω-6/ω-3的比例,多食用含ω-3豐富的食物,如深海動植物等。
長痘後應如何應對?
1、清潔。
使用醫學護膚品正確清潔、保護,維持水油平衡。定期進行毛孔清潔。
2、外用葯物和抗生素。
對於痤瘡較為嚴重的患者,建議在醫囑下使用外用葯物或抗生素進行治療。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有維A酸、維甲酸、阿達帕林、紅黴素、過氧化苯甲醯等。
3、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4、注意飲食。
痘痘與飲食息息相關,對於皮膚敏感易長痘的小夥伴應適量減少高糖、高ω-6含量食物及乳製品的攝入,制定適合自己的膳食食譜。辣椒對胃腸刺激,敏感的人群盡量減少食用!
⑺ 喝純牛奶容易長痘痘嗎
長痘痘也是可以喝牛奶的,每天一瓶也可以,因為牛奶是屬於優質高蛋白的食物,對人體的益處是非常多的,臉上長痘痘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盡量不要熬夜。
長痘痘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作息不良、壓力大、上火等因素密切相關。不要擠壓痘痘,容易發炎感染細菌。建議按時清潔面部,用不刺激的護膚品,盡量不要化妝,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可以喝牛奶,保持良好作息,可以適當抹點蘆薈膠。
如果痘痘是在額頭的部位那麼時由於肝火過盛導致的。痤瘡的發病是雄激素和皮脂腺合成,分泌增多,使毛囊漏斗部角化增殖,造成毛孔堵塞,形成脂栓即扮刺。建議以下用維A酸乳膏為主,常用濃度為0.025℅,每換一次,如果伴有炎症性皮損,可以外用抗生素軟膏,如果0.3℅鹽酸環兩沙星凝膠,還可以用2。5℅過氧化苯甲醯凝膠,均為每日2次。
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蔥、蒜等。這類食品性熱,食後容易升火。少吃油膩食物:如動物油、植物油等。這類食品能產生大量熱能,使內熱加重。因此,必須忌食如豬油、奶油、肥肉、豬腦、豬肝等。不能吃腥發之物:如海鰻、海蝦、海蟹、帶魚等。腥發之物常可引起機體過敏而導致疾病加重。
痤瘡簡介:
1.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
2.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
3.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4.皮損好發於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瘡的非炎症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閉合性粉刺(又稱白頭)的典型皮損是約1毫米大小的膚色丘疹,無明顯毛囊開口。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
5.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症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炎性丘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
6.炎症性皮損消退後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和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3度、4級:1級(輕度):僅有粉刺;2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一些炎性丘疹;3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較多的炎性丘疹或膿皰;4級(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瘢痕。
7.根據青少年發病、皮損分布於顏面和胸背部、主要表現為白頭、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等多形性皮損等特點,臨床易於診斷,通常無需做其他檢查。有時需要與酒渣鼻、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皮脂腺瘤等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