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熬好的中葯里有很多像土一樣的葯渣子能喝嗎是倒掉還是喝掉
中葯湯劑沉渣該不該扔?大多數煎過葯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這是因葯而定的。煎好的中葯湯劑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這泥糊樣沉澱物,到底是加點水攪混服下,還是乾脆棄掉,則是面臨的實際問題,切勿小看,直接關系葯效。
中葯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因葯而定的。劉教授對黃連與甘草共煎所能出現的情況作個大體介紹,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連素等生物鹼,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這兩類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較大,故在用水煎煮時能夠由中葯飲片中溶出,兩種葯共煎時,各自進入水中的黃連素和甘草酸,有可能相遇並形成水中溶解度較小的鹽或復合物,以微細顆粒狀固體懸浮於煎液中,使煎液變混濁,如果將此煎液放置,則可能沉澱到碗底,形成泥糊狀物。黃連與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較大,所得湯液,放置澄清,則上清液可以達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極苦的黃連素,被沉澱到碗底,即在泥糊樣物中了。可見,如果將含有黃連和甘草的處方共煎時,所得湯液在碗中放置後,碗底所得的泥糊狀物,若棄之不用,顯然會影響葯效。
對於中葯煎得的湯液,雖然古代醫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產生水中難溶解的物質,或者說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產生沉澱物的道理,但在臨床實踐中,卻已注意到,不能輕易除去所產生的沉澱物,所採取的辦法,其中就有葯液過濾。目的就是讓沉澱物進入葯液,以供服用。就是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僅用一層粗紗布或網布過濾。總之,喝中葯湯劑,雖然較混濁,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圖好看、好服而將中葯湯液輕易製成澄明液,煎出的湯劑全喝為好。
② 中葯配方顆粒熱水沖泡後,還是有沉澱怎麼辦
這是因為有些成分是用水難以溶解的,但這些沉澱都是中葯的有效成分,並不是質量問題,不要把沉澱物倒掉。可以再添加熱水攪拌爭取溶解後服用;實在不能溶解的,可以晃動杯子,將中葯沉澱和水一起喝下去。
③ 我同學在醫院開了一種葯水,用黃色瓶子裝著,祛痘的,裡面的葯水,第一層是白色的水,第二層有沉澱物(不
這種問題無法回答,建議你直接去咨詢給開葯的醫生吧。葯水大部分都長的差不多,治療你所說的疾病的葯物也成百上千,就描述一些沒有特徵的表象而要去猜測原本是什麼葯物這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估計是只有你直接去向開方的醫師咨詢才能知道結果了。
④ 熬好的中葯沉澱後有一層濃濃的糊狀液體,不知道就是葯渣子,還是有用的粘綢的葯
是有用的,湯劑量大的話,里邊的成份不是很多,如果湯劑量不大,裡面的有用成份就多了,一些中葯膠囊就是利用整個做成的。
⑤ 喝中葯時,底下的沉澱物是什麼
湯葯下面剩的粘稠物就是比較細的葯渣,不用喝,黏糊糊容易反惡心吐出來!
⑥ 代煎的中葯中放在常溫中出現了沉澱和絮狀物,是不是壞...
病情分析:你好,中葯湯劑如果是煎葯機煎的,是密封包裝的,放在常溫下一周沒有問題,放在冷藏箱里一兩個月都不會壞,有沉澱物是正常的,而絮狀物應該是變質了。 意見建議:中葯湯劑是用瓶子裝的在常溫下最多兩天,放在冷藏箱里可存放3-5天,如果有絮狀物,就是變質了,再加溫也不能服用。
⑦ 真空包裝的中葯液里有混濁 沉澱物是怎麼回事還能喝嗎
應該是屬於中葯殘渣成份,一般不會影響效果的。
⑧ 中葯裡面有玻璃渣樣的東西是什麼
這是礦石類中葯「紫石英」。
⑨ 中葯沉澱物是喝還是扔
常有人在服中葯時發現一個問題:煎好的一碗中葯湯液,其色棕黑,其狀渾濁,其味苦澀。放溫後再去服用時,會發現碗底有泥糊狀沉澱物。因葯材飲片本身具一定顏色,煎後葯液呈棕黑色,人們就以為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葯有多苦,都喝得千干凈凈的。而對於碗底的沉澱物,在一部分人眼裡,是這碗葯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卻也有人覺得這類沉澱物吃掉對身體無益,棄而不用。但實際上,對葯液的渾濁之狀,是好是壞,人們始終是茫然不知所措。至於碗底出現的泥糊狀沉澱物,喝了怕有害,扔了又怕浪費,到底是加點水攪和咽之,還是乾脆丟掉,則是面臨的實際問題。那麼,中葯沉澱物我們到底是喝還是丟棄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中葯湯劑的沉澱物服食比較好。中葯湯劑所含的成分是非常復雜的。中葯湯液在溫度降低後常會有許多沉澱物產生,此沉澱物不宜丟掉,因為它正是治療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古代醫家不知產生沉澱物的道理所在,但現代研究已發現,葯液中產生的沉澱物不能輕易丟棄。 在這里我們以黃連與甘草共煎為例,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小檗鹼(又名黃連素)、甲基黃連鹼等多種生物鹼,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黃連素屬生物鹼類化合物,這類葯物和含酸性的葯物在水中溶解度都較大,故用水煎煮時都能夠很容易地從中葯飲片中溶出。 當兩種葯共煎時,各自所含的黃連素和甘草酸,則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並結合,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較小的鹽或復合物,以微細顆粒狀固體懸浮於煎液中,使煎液變渾濁。如果將此煎液放置,則顆粒可能沉澱到碗底,形成泥糊狀物。 而現代科學研究更進一步證實:在黃連與甘草用水共同煎煮時,如果甘草用量較大,所得的湯液如果放置至澄清,則上清液可以達到不苦的效果,但同時抑菌效果卻大大降低。這也就表示,沉澱到碗底的泥糊狀物,應當是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極苦的黃連素。可見,如果將含有黃連和甘草的處方共煎時,將碗底所得的泥糊狀物棄之不用,則會大大影響葯物的療效。 同時,在中葯中,這類含生物鹼的葯物較多,如烏頭、附子、麻黃、防己、貝母、苦參等都屬於含生物鹼的葯物,而大黃、烏梅等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葯也不少見。由此可見,煎含有黃連和甘草成分的中葯,碗底所得的泥糊狀沉澱物,若棄之不用,會明顯影響中葯的葯效。 另一方面,生物鹼類化合物不僅能與有機酸尤其是大分子有機酸形成難溶於水的鹽類物質,還能與鞣質酚類化合物形成難溶於水的復合物。而含鞣質酚類化合物的中葯,就更多了,因此,在服用此類中葯時,也應該將碗底沉澱物一同服食。 雖然到目前為止,對於中葯的成分問題還未能完全弄清,我們還不能完全闡明哪些葯物所形成的難溶於水的物質,是有效還是無效,但為了保證葯物有足夠的療效,還是不要將泥糊狀物丟掉。正確的做法,應是再往泥糊狀沉澱物中加點水,並攪和,將此渾濁液服完。總之,喝中葯湯劑,雖然較渾濁,難以下咽,但切勿只圖好下喉而將葯物放置澄清或棄用沉澱物,而應該把煎出的湯劑全喝掉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