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喜馬拉雅祛斑痘使用後有副作用嗎
有效的祛斑偏方
1、最有效的祛斑偏方:茄子1個,切片取汁摩擦局部,1日3次,15天見效。茄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用它來祛除色斑非常方便。茄子含有維生素P,可軟化微細血管。同時也含有維生素C,可抑制酪氨酸酶,阻止黑色素的合成,對皮膚有增白的作用,可做日常使用.
2、最有效的祛斑偏方:絲瓜曬干,研為細未,每晚用水調塗面,次晨用溫水洗去。若用蜂蜜調塗,還可去面部皺紋。
3、這種方法有一定效果。絲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抗環血酸,有較強的漂白效果,尤其是磷、鈣、鐵的含量比較豐富,還含有木糖膠和植物黏液等,這些物質對皮膚都有保健作用。長期使用,可改善皮膚細膩白度。
4、最有效的祛斑偏方:蘿卜和西紅柿片:臉洗凈,塗護膚霜,然後臉上貼放幾片西紅柿或蘿卜片,30分鍾後,再用涼牛奶洗臉,使臉部皮膚細膩、潔白。
最有效的祛斑方法
1、美白噴霧:買一個小噴霧瓶子,拿一片維生素C和水混合,沒事的時候就噴噴,有美白的作用。
2、冬瓜祛斑:冬瓜去皮籽打成泥狀後,靜敷約20分鍾洗凈即可。效果:清潔皮膚,清除毛孔內臟物,淡化色斑,有效改善暗啞膚色。
3、醋蛋美白面膜:選一個雞蛋,泡在白醋里一個禮拜,等蛋透明變大的時候取出來,用針把蛋扎破,把雞蛋清倒進准備好的瓶子里就可以了。
用法:每天晚上洗過臉後,把蛋清抹在臉上,等干透了洗掉就可以了。
4、去斑美膚汁::取胡蘿卜、芹菜各50克,蘋果半個,雪梨1個,檸檬1/4個,放入攪果汁機中攪汁,1次飲完,每周2~3次。蘿卜汁:將鮮胡蘿卜研碎擠汁,取10毫升~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臉後,用鮮汁拍臉,待干後用塗有植物油的手輕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蘿汁也有去斑作用。因為胡蘿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滑潤、強健皮膚的作用,並可防治皮膚粗糙及雀斑。
5、祛斑潔面:想要祛除臉上黃褐斑,看來非從內分泌開始解決不可,說到底這才是症結所在。如果要先調節內分泌的話,內調外養倒是不錯的選擇,內分泌本身就是機體內部的事情,運用內調外養的方法正好是對症下葯,中葯正是這方面的專家,對內調外養尤其在行,而且隨著養生的盛行,中醫在人們的心中又深了一個層次,中葯祛斑亦同樣深受重視,像中葯祛斑——菁立美,外病內因,其有效成分直接作用身體內部,滋養五臟、活血化瘀,使血脈通和,讓五臟協調發揮正功能常,內分泌得到調整,氣血充足,通過血液循環將有效效成分輸送於面部,快速溶解色斑,此時大斑塊變小,深斑變淺、淺斑變淡,小斑塊逐漸消失。
❷ 印度喜馬拉雅眼霜生產日期怎麼看
保質期一般在盒子外面,或者瓶子底部顯示。
_忻嬪洗蟛糠值難鬯V勢詼際僑曜笥遙揮猩偈謀V適奔湓2年或者是五年的,大部分人都能夠在這段時間內用完,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還是需要先看看相關的保質期。
眼霜的生產日期一般都是會在包裝袋或者是瓶身上面標注的。就我國現在的要求來看的話,眼霜一類的產品需要直接將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在包裝上面標注出來,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在瓶蓋或者瓶身上面找到時間,其標注時間是年月日的形式,非常清楚。
當然也有少部分的眼霜產品,因為國外的要求和國內不一樣,所以沒有直接標注出來需要通過生產批號來進行分析,具體的可以咨詢導購或者是客服人員。
❸ 喜馬拉雅祛痘膏怎麼用
青蔥歲月,單純稚嫩中帶著些許美好。在少女的成長中,痘痘總是如影相隨,那個夜晚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冒出來給你慘痛一擊。比如第二天約好心愛的他出去遊玩,結果一早起來,額頭或臉頰紅腫著一顆大痘痘…真是火大的不行,偶爾和閨蜜逛街吃飯,想來上一口川香火鍋或是麻辣小龍蝦,但一想到痘痘的威力,只能忍痛割愛……不過痘高一尺,法高一丈,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各種祛痘神器,願我們的小可愛天天都可以最美麗最自在!
韓國Hanskin韓斯清玻尿酸祛痘修復精華
看到這粉嫩嫩的爽膚水是不是少女心爆棚?非常適合小仙女們,可以修復祛痘,男士也可以送給自己的女友哦。這款爽膚水含有破尿酸原液,能有效鎖水,潤白肌膚,修復祛痘,讓你的肌膚喝飽水的同時變的白嫩白嫩的!
❹ 印度喜馬拉雅地區指的是印度哪些地區
指的是印度北部靠近喜馬拉雅山也就是靠近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這面的地區,你說的喜馬偕爾邦是印度最北邊的一個邦 (除克什米爾)
應該有喜馬偕爾邦,北安格爾邦,北方邦,比哈爾邦,錫金邦,阿薩姆邦等等吧!
❺ 鼻煙沖水喝會不會有害喜馬拉雅牌鼻煙印度產的。
肯定有害,鼻煙的原料里肯定是有煙葉的,你把煙葉泡水喝了,肯定有害啊!!!
❻ 印度板塊(Ⅴ)
在研究區,僅位於帕米爾最南部,出露面積不大。其中具有大量花崗岩及偉晶岩侵入的砂質板岩及黑雲母片岩等組成的基底岩系,蓋層為古生代、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碳酸鹽岩組合。基底岩系在印度河谷以砂質板岩、黑雲母片岩為主,見少量含黃鐵礦星點的石英岩及大理岩,在北緯34°「Abbottabad」附近,有低變質板岩及弱變形泥岩、板岩(白沙瓦附近)K-Ar年齡(534±14)Ma(Kempe,1978),Abbottabad北部,板岩中有大的斑狀堇青石花崗岩侵入,其中重要的Mansehra花崗岩Rb-Sr年齡(516±16)Ma(Le Fort等,1980),屬沿喜馬拉雅山南坡延伸的一個寒武紀花崗岩帶。在Mansehra西北部板岩中的一組劈理被花崗岩接觸變質帶的花崗岩脈所交切,因此岩石的某些變形是前寒武紀時形成的,所以它們應屬前寒武系。
覆於基底岩系之上的蓋層,時代及岩性多不相同,其關系尚未查清。
在Besham西南8km處,可見底礫岩不整合於基底片麻岩之上,礫石成分有石英岩、葉片狀花崗岩及閃長岩、花崗質偉晶岩、千枚岩、雲母片岩等,礫岩厚數米。向上依次為粗砂岩、石墨及厚數百米含礫片岩、綠泥石化砂岩,以上變為泥質灰岩及條帶狀大理岩;在Abbottabad附近為厚層灰岩,白沙瓦以北的Nowshera附近灰岩含志留紀—泥盆紀化石;在河南灰岩中有石炭紀鸚鵡螺亞綱化石,而在Abbottabad地區的灰岩全部為中生代。從白沙瓦Abbottabad一線以南及至 Abbottabad東北部等的紅色砂岩及頁岩屬漸新世—中新世,代表早期喜馬拉雅的磨拉石沉積。
鹽嶺地區的前寒武系,下部為基拉那群,以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為主夾安山岩及其凝灰岩,Rb-Sr年齡(870±40)Ma,上部為鹽嶺組紅色含石膏粘土岩、含厚鹽層及石膏白雲岩、頁岩、砂岩及油頁岩。寒武系為淺海相砂岩、頁岩、黑色頁岩、海綠石頁岩,含早寒武三葉蟲化石,上部為板狀砂岩、頁岩、白雲質頁岩含石膏及岩鹽假晶,具波紋和泥裂,為潟湖相沉積,奧陶-志留系為淺海相石英砂岩、泥板岩、千枚岩、灰岩、白雲質灰岩等,泥盆系以淺海相碎屑岩為主,石炭系—二疊系見有冰磧礫岩,具岡瓦納相特徵。
區內多為新生界覆蓋,除東部地區外基底岩層多零星分布。由於印度板塊的向北俯沖,形成一系列由北向南的逆沖斷裂帶,如前述的主地幔逆沖斷裂北部的變質岩向南逆沖到主邊界逆沖斷裂的中生代地層上,而主邊界逆沖斷裂南、又進一步逆沖到鹽嶺寒武紀—更新世地層上。在Abbottabad地區見片麻岩向南推覆在中生代鈣質變質沉積岩之上,可能是印度北部主地幔逆沖斷裂的延續,主邊界逆沖斷裂常使中生界橫切漸新世-始新世的磨拉石建造。
區內的變質作用,有由南往北向主地幔逆沖斷裂(主中央逆掩斷層)方向遞增的趨勢,由白沙瓦向南幾乎未變質的岩石至Abbottabad附近的綠片岩相和主地幔逆沖斷裂附近的矽線石-藍晶石的角閃岩相。基底岩石的變質早於寒武紀花崗岩的侵入時期,而喜馬拉雅期的區域變質作用使北部中生代蓋層及基底岩層同時變質。
印度板塊在研究區出露極少,為了便於今後對比研究,現將鄰區資料簡述於下;印度次大陸總體上可劃分為3個一級構造單元,喜馬拉雅褶皺帶(位於中印邊界佔印度陸地面積不足 10%)、山前坳陷區(位於印度中、北部,為喜馬拉雅褶皺帶與印度半島之間,佔印度陸地面積約 20%)、印度半島克拉通(位於印度半島中南部,佔印度陸地面積70%)。
一、喜馬拉雅褶皺帶
喜馬拉雅褶皺帶屬印度板塊北緣,處於印度板塊與岡底斯中間板塊(青藏板塊)的接觸帶,為一新生代褶皺帶,白堊紀末或古近紀,新特提斯洋閉合,印度板塊與青藏板塊碰撞,形成印度河-雅魯藏布縫合帶。晚漸新世—中新世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極盛時期(變質變形、花崗岩化)形成了主中央逆沖斷層。上新世—更新世,喜馬拉雅南部發生逆沖作用,發育主邊界逆沖斷層。上述兩逆沖斷層都是老地層從北往南仰沖到較新地層之上。Gansser(1964,1974,1981)以上述3條主要構造線,把喜馬拉雅從南到北劃分為亞(次)喜馬拉雅、低喜馬拉雅、高喜馬拉雅(中央喜馬拉雅),西藏喜馬拉雅(特提斯喜馬拉雅)、印度河縫合帶(蛇綠岩帶);並把印度河縫合帶以北大片花崗岩基出露地帶稱為外喜馬拉雅。B.F.溫德里(1985)把喜馬拉雅分為次喜馬拉雅、低喜馬拉雅、高喜馬拉雅(含「中央結晶岩」帶、「特提斯喜馬拉雅」帶)、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後喜馬拉雅帶等單元。李春昱等(1982)指出,喜馬拉雅地區由邊界大斷裂和中央主斷裂、分為喜馬拉雅帶、低喜馬拉雅帶、高喜馬拉雅帶3部分,高喜馬拉雅北坡為西藏喜馬拉雅,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為藏南特提斯褶皺帶,沿印度河上游及雅魯藏布江為印度板塊與岡底斯中間板塊(青藏板塊)的縫合帶。上述意見總體上基本相似,都是以上述3條主要構造線為劃分依據。現由南向北簡述於下。
(1)亞(次)喜馬拉雅山前坳陷帶(錫伐利克山前坳陷帶):位於主邊界逆沖斷層南,中新世中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最強烈的第三幕,使岩層褶皺、隆起並伴有岩漿侵入,形成了上升山脈與印度半島間的山前坳陷。沉積了厚達6km的新近系錫伐利克群的磨拉石建造,由砂岩、粗砂岩、礫岩、粘土層、泥岩、粉砂岩等組成。並發生褶皺、斷層和逆沖,以疊瓦構造為主的錫伐利克群,位於主邊界逆沖斷裂的局部地段,以褶皺為主的該群,位於緊接疊瓦構造的南部。由於喜馬拉雅老岩層逆掩在錫伐利克群上,使該群與其他地層多呈陡傾斜斷層接觸,該帶寬約6~50km,在不丹和錫金境內變窄,平均海拔900~1200m。
(2)低(小)喜馬拉雅褶皺帶:位於主邊界逆沖斷裂與主中央逆沖斷裂之間,由前寒武系變質岩和一些古生界、中生界未變質的岩石組成,並有不明時代的花崗岩和基性岩侵入。有的為前寒武紀後的陸棚相沉積,可與印度地盾上的岡瓦納沉積對比。不少學者認為低喜馬拉雅有一系列向南逆掩的推覆體.據Heim和Gansser 的意見,印度庫蒙地區的加瓦爾小喜馬拉雅至少有4個疊瓦構造帶,推覆於含貨幣蟲岩層之上,舍利地區有一個由絹雲母片岩組成的推覆體蓋在由古生代白堊紀地層上。從中尼泊爾向東結晶岩石中片麻岩和混合岩所佔面積越來越大,構成一巨大的結晶片岩,向上逆沖,大規模地掩埋了低喜馬拉雅的沉積岩。在錫金和大吉嶺出現未變質的岡瓦納層被低變質的達嶺片岩覆蓋,而達嶺片岩又被高級變質的大吉嶺片麻岩所覆。Loczy 用推覆構造來解釋這種現象。B.F.溫德里指出,低喜馬拉雅帶內有由片麻岩(低喜馬拉雅結晶岩)組成的逆沖斷層岩片和被稱為「外側結晶岩」(來至高喜馬拉雅逆沖岩帶)的高級變質岩的飛來峰。低喜馬拉雅帶里的一些復雜強烈褶皺帶呈北東—南西方向,與平行喜馬拉雅山脈的主構造線斜交。反映具古老的北東—南西構造的印度地盾也捲入了喜馬拉雅運動。低喜馬拉雅帶寬32~30km。平均海拔高度為4500m。
(3)高(大)喜馬拉雅結晶岩疊瓦構造帶:南以主中央逆沖斷裂與低喜馬拉雅帶為界,在北面,從北西—南東到東—西方向,基本上為連續分布的未變質或淺變質的下古生界與西藏喜馬拉雅帶分界。該帶主要由前寒武紀變質基地(結晶岩系)組成,被新近紀或稍老的花崗岩侵入。結晶岩主要是各類片麻岩,原岩為沉積岩或火山-沉積岩。其他不同程度的變質沉積岩和片麻岩呈復雜的伴生關系。在珠穆朗瑪峰等高峰的頂部,結晶岩之上為奧陶紀灰岩所覆蓋。結晶岩帶分布寬度各地不一,有的構造簡單,形成單斜層,有的結晶岩帶很寬,構造復雜,構成一系列疊瓦構造和推覆體。哈根認為這些結晶岩帶構成了許多推覆體的「根」,並將其劃為一系列逆掩岩片。在尼泊爾西部,前人把「中央結晶岩帶」按岩性劃分出一個薄的「下部結晶推覆體」和一個厚的「上部結晶推覆體」。中央結晶岩帶的片麻岩以緊閉、同斜、平卧的小型褶皺為特徵,軸面片理平行於岩性和變質的層狀構造及主中央逆沖斷裂,故被認為與中央主逆沖斷裂的逆沖事件有關。在結晶雜岩的下部出現礦物排列與喜馬拉雅總走向近直交的近北北東-南南西的線狀構造。對這種不協調的線狀構造的形成時代有不同認識。
高喜馬拉雅帶的結晶岩主要由前寒武紀變質作用形成,但不少學者也認為其變質作用可能受阿爾卑斯期花崗岩侵入的影響,因普遍見花崗岩與片麻岩的密切關系,故認為存在阿爾卑斯期變質和花崗岩化作用。也有人認為藏南聶拉木-亞東一帶的高喜馬拉雅變質岩帶的變質作用有三期;第一期發生在前寒武紀晚期或古生代早期,第二期是主變質期,發生於新生代的早-中期,第三期發生於上新世。高喜馬拉雅結晶帶,被古近紀—新近紀花崗岩廣泛侵入,含白雲母或二雲母淡色花崗岩在結晶岩帶的北部分布相當廣泛。
(4)西藏喜馬拉雅褶皺帶(特提斯喜馬拉雅褶皺帶):南以下古生界與高喜馬拉雅帶的前寒武紀變質岩帶分界,北為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主要由未變質或淺變質的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穩定型沉積組成,並為新近紀花崗岩切割。石炭紀晚期—早二疊世有冰川沉積,尼泊爾有冰磧礫石,藏南在晚石炭世有冰海相沉積物,中生代地層中夾多層中、基性火山岩,並有典型的海相噴發岩及放射蟲硅質岩。
該帶一般形成向南倒轉的緊閉線性褶皺和向南逆掩的斷裂或疊瓦構造(由北向南推覆),局部也有向北倒轉的褶皺,如尼泊爾的道拉古里-安納普爾納山脈的北側、是一個向北倒轉的平卧褶皺。
(5)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由上侏羅紀—白堊紀復理石、蛇綠岩(超鎂鐵岩、基性火山岩)和外來岩塊等組成。沿縫合帶分布蛇綠岩和混雜堆積帶,上侏羅統—白堊系深水復理石沉積中,硅質岩和海底火山噴發岩發育並與基性-超基性岩共生。印度河上游拉達克地段的蛇綠岩以玄武質和英安質熔岩、燧石、集塊岩、蛇紋岩和純橄欖岩為標志。並有明顯的蛇綠混雜堆積。德拉斯火山岩由輝綠岩、枕狀熔岩、集塊岩、火山-碎屑岩組成。沿雅魯藏布江發育的蛇綠岩帶,自下而上為超基性岩(地幔岩)、基性岩(堆晶岩)、席狀岩牆群、枕狀基性熔岩、放射蟲硅質岩。其南側部分地區分布有蛇綠岩組分基質的混雜堆積和以晚三疊世及晚侏羅世—白堊紀的復理石和類復理石層的泥沙質為基質的混雜堆積,其走向與蛇綠岩帶一致。
沿縫合帶在斯沃特河谷(印度河支流)的片岩中發現有藍閃石、在拉達克地區的蛇綠混雜堆積中發現了綠片岩-藍閃石片岩相和角閃岩相的變質岩;在西藏薩嘎的達吉嶺和昂仁、拉孜、孜松等地發現有藍閃石類和黑硬綠泥石、在昂仁的桑桑南發現了陽起綠泥藍閃石片岩等、代錶板塊消減有關的高壓低溫變質帶的標志礦物。肖序常等認為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的高壓低溫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白堊紀晚期-古近紀早期。
(6)外喜馬拉雅帶:Gansser所劃分的外喜馬拉雅帶,位於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以北緊鄰地帶,主要為花崗岩基及上白堊世和古近紀—新近紀沉積物。印度河上游巨大的拉達克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基的寬至少32km,侵入到上白堊統火山岩中。
喜馬拉雅褶皺帶的花崗岩:喜馬拉雅期花崗岩同位素年齡值一般為10~20Ma,侵入時代多為中新世。分布最廣的是電氣石花崗岩,喜馬拉雅東段有木斯、馬拉斯盧、馬卡魯等花崗岩;西段的該期花崗岩為電氣石花崗岩和電氣石細晶花崗岩分布於印度庫蒙地區,最大岩體是庫蒙北部的巴德利納斯花崗岩,為黑雲母-白雲母-電氣石花崗岩到花崗細晶岩與圍岩侵入接觸。此外,還有一些時代不明的花崗岩。在加德滿都盆地周圍侵入早古生界中的富含石英黑雲母花崗岩、白雲母-電氣石花崗岩、黑雲母-堇青石花崗岩、鉀長石斑狀電氣石-黑雲母-白雲母花崗岩、黑雲母-白雲母花崗岩其同位素年齡值為33.9Ma。
二、山前坳陷區
山前坳陷區位於印度中北部,呈近東西向展布,以全新世現代鬆散沉積物平緩覆蓋為主,厚度巨大,具磨拉石建造特徵,偶見零星前寒武變質岩系出露,顯示該山前坳陷是在印度前寒武紀克拉通基底上,由於印度板塊向北俯沖,使喜馬拉雅自始新世以來不斷隆升、剝蝕而形成。
三、印度半島克拉通
印度半島克拉通位於印度中部和南部,是印度主要礦產地和開發地。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在印度半島克拉通中以太古宇-古元古界發育較全。有多種岩石組合,中-深變質;中、新元古界的分布僅限於克拉通內裂谷與坳陷盆地及線性地塹中,岩性變化不大、變質較淺,根據其組成與結構上的差異,可進一步劃分為7個次級克拉通;西達爾瓦爾克拉通,位於印度西部,以發育綠岩帶為特徵。分高級變質帶(變質核雜岩)和低級綠片岩帶,前者包括條帶狀磁鐵石英岩、二輝麻粒岩和超基性岩-斜長岩組合,南北向分布,伴有25×108a花崗岩侵入。成礦作用較廣泛,如與高級變質帶中超基性岩有關的鉻礦化、與硅鐵建造有關的鐵礦、錳礦,在低級變質岩中與火山岩有關的銅礦化和多金屬礦化,部分形成規模礦床。東達爾瓦爾克拉通,位於印度中部,以GGT 或類GGT岩漿活動為特徵,夾少量綠岩帶。在東部疊加有新元古代Cuddapah克拉通內凹陷,其岩性主要為未變形或輕微變形的礫岩、砂岩、白雲岩夾火山岩,基本保持原始狀態,並有富鉀花崗岩和碳酸岩侵入及4個不明時代的金伯利岩筒。新元古代Cuddapah凹陷中含礦層位較多,如白雲岩中的重晶石礦床(儲量佔全球百分之25)、底礫岩型鈾礦、Pulivendia層中的石棉礦及火山岩層中的多金屬礦化。在變質基性岩剪切帶中的石英脈型金礦發育,其中有世界知名的 Kolar 金礦田。在金伯利岩筒及碳酸岩中還發現了金剛石及稀土礦。印度半島麻粒岩地塊,位於印度最南端,發育麻粒岩相岩石為特徵,同時分布有角閃岩相片麻岩和「超殼岩石」,含紫蘇花崗岩、基性麻粒岩、孔茲岩系、變粒岩和片麻岩等,造山後的鹼性雜岩體也較發育。成礦作用主要與麻粒岩相區的硅鐵建造和片麻岩相區的超基性岩有關。部分形成具規模的鉻鐵礦和鐵礦床。東高止山克拉通,位於印度東部,以麻粒岩相與孔茲岩系岩石發育並混合產出為特徵,常伴有角閃岩相片麻岩,斜長岩以及較晚形成的鹼性岩體(1265Ma)呈岩株狀侵入。其成礦作用主要為與硅鐵建造有關的鐵礦和產於鉀長錳榴岩中的錳礦等,分布較廣。布哈因達拉(Bhandara)克拉通,位於印度中部,以片麻岩夾綠岩帶為特徵,硅鐵建造發育,呈南北向分布,南有較大的Dongangarh花崗岩體侵入,其北疊加有3個中、晚元古代獨立凹陷盆地,變質較淺,以石英砂岩、長石砂岩、頁岩、灰岩和白雲岩為主,偶見疊層石。硅鐵建造中鐵礦分布最廣,具有波痕狀赤鐵礦-燧石岩和細粒層紋狀假象赤鐵礦等兩個亞建造,礦床規模較大,產於Sausar組石英岩-頁岩-碳酸鹽岩地層中的錳礦分布也較廣。花崗岩體附近有銅礦化。辛格布姆(Singhbhun)克拉通,位於印度東北,是印度前寒武系研究程度較高地區,由辛格布姆陸核組成,太古宇為OMG3200±85Ma,主要岩性為中粒雲母片岩、石英岩、鈣硅質岩和角閃岩。硅鐵建造發育,在陸核中有3條近東西向推覆帶和由12個岩株、岩席和岩基組成的總面積達1000km2的花崗岩雜岩體(3000Ma),該區除與硅鐵建造有關的鐵、錳礦和與超基性岩有關的鉻鐵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辛格布姆推覆帶上產於綠片岩相岩石中、順層分布的銅礦及鈾礦。阿拉瓦利(Aravalli)克拉通,位於印度西北部,區內太古宇—古元古界不發育,以綠岩和類GGT岩系為主,缺失硅鐵建造,呈北東向展布,廣泛發育中、晚元古界,岩層變質較淺,以千枚岩、雜砂岩為主夾石英岩和碳酸鹽岩,含疊層石及磷塊岩,呈近東西分布,花崗岩侵入體分布廣泛。區內礦產豐富,有鉛鋅礦和非金屬礦的磷灰石、磷酸鹽、石棉、重晶石、螢石、石膏、藍晶石等,在北東-南西向拉賈斯坦構造帶附近,熱液型銅礦化較發育,賦存於中、新元古界淺變質岩層中,以克赫特利銅礦規模較大。此外,在剪切帶上常有鈾礦化。此外,除前寒武系外,印度的岡瓦納群分布也較廣,主要分布於地塹或河谷一帶。岡瓦納群為晚石炭-侏羅紀的沉積層,主要為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積物,底部有冰川沉積。下岡瓦納群由含礫粗砂岩、砂岩和煤層組成,底部為典型的冰川沉積,時代為晚石炭世—早三疊世;上岡瓦納群由炭質頁岩、鈣質砂岩夾玄武岩,時代為晚三疊紀—侏羅紀。在印度半島東、西海岸的主要河谷地帶分布有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沉積物。另外,德干暗色岩,是印度地盾上僅次於前寒武系的第二位地質體,占據了印度半島西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屬裂隙噴發的高原玄武岩。從晚白堊世開始噴發,最強噴發是在始新世,德干暗色岩與下伏白堊系巴格組間有微不整合,有的不整合於侏羅系、白堊系之上,其本身又為含貨幣蟲的古近系—新近系覆蓋。德干暗色岩可分三群,下部暗色岩,分布於中央邦和東部地區,有暗色岩夾層,但火山灰較少;中部暗色岩,分布於中印度和馬瓦爾地區,其上部有大量凝灰岩,但缺少暗色岩夾層;上部暗色岩,分布在孟買和卡提阿瓦地區,含大量暗色岩夾層和火山灰。在孟買等地有似火山口的露頭。暗色岩厚度各地不同。有從西往東減薄的趨勢。近孟買海岸總厚超過2100m往東在中央邦厚約152m,再向東僅有零星露頭覆蓋在太古宇變質岩上。
❼ 印度喜馬拉雅牌草本植物葯膏功效
最好塗抹印度喜馬拉雅牌草本植物葯膏 對治療濕疹有很好的效果,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製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這些都可減少濕疹的復發。
❽ 印度喜馬拉雅人骨湖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喜馬拉雅山脈「人骨湖」的傳說走進公眾視野。通過對這些留在海拔5000多米的骸骨進行DNA分析,科學家發現,樣本代表了3種不同的遺傳學類群,分別具有南亞人、地中海人和東亞人等不同血統。這就駁斥了過去的猜想——所有這些骸骨都是因為某一次的災難性事件而產生的。
目前比較靠譜的是宗教說。「人骨湖」不遠處就是全印度第二高峰楠達德維峰,著名的岡仁波齊就在楠達德維再往北一點。楠達德維也是當地宗教文化中的「聖山」,「人骨湖」正好地處朝拜「聖山」的路線上。很有可能,那些信徒在朝拜過程中不幸遇難,最終匯集到了地勢低窪地帶的湖區。研究團隊認為,宗教說至少可以解釋部分屍體的來源,但有待更多證據來證明。
另外,分析人骨中的穩定同位素顯示,他們生前極少吃海產品,這不符合常理。說明這些有地中海血統的人並不是來自地中海,只是帶有地中海地區的基因,即祖先來自地中海。
❾ 老公要去印度出差了,請問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有以下特產:
1、大吉嶺紅茶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當地年均溫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溫差大,谷地里常年彌漫雲霧,是孕育此茶獨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號茶品質最優,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大吉嶺紅茶擁有高昂的身價。三、四月的一號茶多為青綠色,二號茶為金黃。其湯色橙黃,氣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帶有葡萄香,口感細致柔和。大吉嶺紅茶最適合清飲,但因為茶葉較大,需稍久燜(約5分鍾)使茶葉盡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進食口味生的盛餐後,最宜飲此茶。
2、印度奶茶
印度奶茶,印地語叫Chai,發音源自廣東話的茶。是印度著名飲料。都說在印度應避免吃街邊小吃,其實旅行除了看風景名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體驗當地人生活,知道別人是怎麼活的,啥都不吃,回家睡覺得了!其中奶茶更是個中極品,每天都要喝上幾杯才舒坦。
在街邊坐滿當地人的茶檔喝奶茶,和大家一起看著煮茶的老伯不慌不忙加茶葉,倒牛奶,再煮上十幾分鍾才成事。一般一鍋茶只能倒十杯小茶左右,完了還得再等。而好喝的奶茶與煮茶人的年齡及煮茶時間一般成正比,我喝過最好喝的奶茶就在泰姬陵門口的茶檔。
3、印度魔鬼椒
「印度魔鬼椒」又稱「斷魂椒」,2007年2月吉尼斯評選,產於印度東部的「魔鬼椒」被認定為目前最辣的辣椒品種。國際權威 機構檢測顯示:每單位 「魔鬼椒」中含有超過100萬「斯科維爾」辣度單位,達到了辣度的最高級別。
印度魔鬼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第一為雲南「象鼻涮涮辣)。品嘗時,開始沒感覺到什麼辣度,約3,4秒的時間辣味越來越強。
印度「斷魂椒」,多年來始終排名世界第二辣。 2000年,印度在一次實驗中發現,印度「斷魂椒」辣度超過了100萬個單位,辣度至少是墨西哥「魔鬼椒」的1.5倍。
4、印度炒麵
印度炒麵是道味道非常特別的麵食,又有人稱之為馬來炒麵。印度炒麵(mee goreng)是道味道非常特別的麵食。由於meegoreng是馬來文,所以又有人稱之為馬來炒麵。其實,這道麵食是出自印裔回教徒(又稱嘛嘛mamak)。
印度炒麵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調味料中,加入了蕃茄醬和辣椒醬,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有點類似淋上蕃茄醬的義大利面。一般的印度炒麵,材料有馬鈴薯、炸豆乾、豆芽、雞蛋等,多是蔬菜。其實,材料方面可以隨個人喜好,只要知道炒印度面的基本調味,就可以自行變化。
5、印度拉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在兩只茶杯間來回傾倒,展示「拉茶」的製作。
❿ 印度簡介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10)印度喜馬拉雅祛痘膏是哪裡生產的擴展閱讀:
自然環境
1、區域位置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2、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3、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自然資源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經濟狀況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
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目前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實行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